氯化铝可行性报告(范本)(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8424毫米 , 占年降水量的 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 天 (沙坪坝 )。 最多年份达 148 天 , 故有 “雾都 ”之称。 ( 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 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 米 , 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带谱。 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 其递减率一般为℃ /100 米 , 年活动积温递减率为 207℃。 但因受地形影响 ,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 500600 米、 800 米左右二个逆温层。 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 多雨带各地不一 , 酉阳八面山出现在 1200 米处 , 年降水量多达 毫米 , 南川金佛山则在 1600 米处 , 年降水量为 毫米。 2)河流水系状况 重庆境内河流密布。 总计流域面积大于 5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 条。 除北部的任河汇入汉水 , 东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濑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 其余均汇入境内长江。 左岸河流多而长 , 呈格 子状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 呈树状水系。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 3)土 地资源 状况 重庆土地总面积 , 其中农用地为 61634平方公里 , 占土地总面积的 %,耕地面积 25564 平方公里 , 占土地总面积的 %。 林地 30078 平方公里 , 占 %。 园地 1626 平方公里 , %。 牧草地占 2059 平方公里 , 占 %。 水面 2307 平方公里 , 占 %。 1996 年人均土地仅为 公顷 ,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 公顷 , 比全国 人均少 公顷。 人均林地 公顷 , 比全国人均少 公顷 , 人均草地 公顷 ,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 1/33。 4)动物 资源状况 重庆动物种类繁多 ,有兽类 69 种、鸟类 191 种、爬行类 27 种、两栖类 28 种、鱼类 146 种 , 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 40 多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 上述珍稀生物种类 ,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更重要的 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 “生物基因库 ”, 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 5)植物资源状况 重庆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其主要由栲树属、青罔属、栎属、木兰属等树种构成。 重庆地区自第四纪以来 , 未受冰川“入侵 ”, 成为植物的 “避难所 ”, 有维管束植被为 1154 种。 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 , 属国家 13 级保护植物多达 50 多种 , 其中 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 水杉 (万州盐井溪 )、银杉 (南川金佛山 )均为我国最早发现地区 , 曾轰动了世界。 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 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 三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6)矿产资源状况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类型多 ,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截至 1996 年底 , 全市已发现矿产 75 种 , 已探明储量 39 种 ,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 (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 20 多亿吨 ,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 3200 亿立方米 , 名列全国前列。 (2) 金属矿产 : 锶矿储量 185 万吨 , 居全国第一 ,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 此外还 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等。 (3)非金属矿产 :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 储量达 3000 亿吨 , 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 冶炼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等。 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社会经济状况 重庆设立直辖市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8 年来,重庆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重庆市目前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比直辖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971 亿元,比直辖前 的 1996 年增长%,年均递增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比1996 年增长 倍,年均递增 %。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比 1996 年增长 %,年均递增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238 元,比 1996 年增长 %,年均递增%。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098 元,比 1996 年增长 %,年均递增 %。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上升至 1998 年的 %,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 542 亿元。 1998年 ,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亿元 , 近十年 ,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 10%以上。 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1998 年 10%。 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 10 户。 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 93 万人。 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 1998 年止 ,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 5741 个 ,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 1306 亿元 , 贷款余额为 亿元 ,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 亿元 , 承保金额达 亿元。 建国 50 年来 , 全市共投入 ,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 5792万平方米 , 人均居住面积由 平方米提高到 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 历史源远流长 , 旅游资源丰富 , 全市有 1300 多个景点。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 : 项目关联产业的发 展现状 1. 我国水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 国仍然有 3. 5 亿人在饮用水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未得到充分满足,还有四百座城市 受困 于水量的减少。 据估计,到 20xx年城市供水约需要投资 20xx 亿元。 污水处理方面,到 20xx 年城市排水管道普及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将分别达到 90%和 60%,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不得低于 70%。 预计到 20xx 年中国用于污水处理的总投资约需 2500 亿元。 另外,在 工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自来水的深度净化、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开发利用节水型器具 等领 域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 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0xx 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城市供水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等一系列关于水务行业改革的文件。 这些文件不仅对我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 势分析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我国拥有丰富的原料来生产聚合氯化铝,而且生产工艺路线多。 我国采用的原料主要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身的矿物资源。 我国聚合氯化铝最初以铝灰作原料。 由于铝灰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练,生产工艺 1970 年开始迅速普及。 但用铝灰生产的聚合氯化铝杂质较多, 1980 年后已不用于自来水净化。 1980 年初,我国聚合氯化铝生产原料主要采用粘土矿、高岭土矿和铝土矿,除铁含量以外,产品的其他指标可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90 年代初,我国所用原料已逐步转向氢氧化铝。 此外,也 有部分生产厂使用氯化铝和金属铝等为原料,资源优势是明显的。 聚合氯化铝为无机高分子精细化工产品,具有高效、低腐蚀性、适应性强、成本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给水处理、石油、化工、轻工、冶金、矿山、医药、印染、造纸等行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保法规逐步实施,污水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聚合氯化铝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0xx 年国内需求达 220 万吨,而国内目前聚合氯化铝生产厂家有 300 家之多,总计产量为 40万吨 (液体计 ),而固体产量最大规模有 3 家,年产量均为 10 万吨左右。 市场缺口大,供求矛盾加剧。 聚 合氯化铝 市场潜力巨大 ,项目市场优势突出。 现在,国内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聚合氯化铝制法很多,按工艺可分为酸法、碱法、中和法、热解法、加压反应法、混凝胶法、电渗析法、电解法等。 固体产品是将液体产品经 喷雾干燥或滚筒干燥得到。 喷雾干燥是比较理想的干燥方式,适于大规模生产,而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采用滚筒干燥也是可行的。 目前大多 采用酸溶一步法 和酸浸中和两步法生产聚合氯化铝。 其中,酸溶一步法 生产 的 净水剂即可节省大量的人力。 电力又能较大地降低成本 ,并具有工艺设备简单 ,易掌握等多种优点 ,是目前生产碱式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的理想原料 ,溶出率达 80%以上。 该项目所采用的酸溶一步法生产聚合氯化铝 项目实施的技术优势突出。 1)交通运输状况 项目区交通方便快捷。 目前,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 “水、陆、空 ”立体运输体系。 经过不断建设 ,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 210 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 到1998年 ,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 27210公里 , 高等级公 路 137公里 , 铁路 公里 , 港口 41 个 , 开通了 70 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交通极为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2)通讯状况 进入 90 年代 , 重庆市邮电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 建成了多条光缆线 , 长途枢纽站 , 开通了卫星地面通信站 ,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有线无线相 结合的全方位通信网络。 至 1998 年底 , 全市的长途交换机容量达 4万路端 , 市话 万门 , 住宅电话 93 万户 ,移动电话 37 万户。 邮政线路达 966 条 , 邮件 可邮往 145 个国家和地区。 为国内联系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讯手段。 3)能源状况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类型多 ,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截至 1996 年底 , 全市已发现矿产 75 种 , 已探明储量 39 种 ,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 (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 20 多亿吨 ,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 3200 亿立方米 , 名列全国前列。 (2) 金属矿产 : 锶矿储量 185 万吨 , 居全国第一 ,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 此外还有铝土 矿、汞矿、锌铅矿等。 (3)非金属矿产 :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