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理念及做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收的最終過程,並藉此機會彼此認識及交流。 (二)感動狗狗的精神在於“關懷”,本學期新加入的小感動狗狗,應以關懷為主軸,透過各次活動,讓參與的小朋友能明白“關懷”無所不在的,由自己身邊的週遭開始,「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以期能內化關懷的人格特質。 (三)大感動狗狗們,希望能持續參與原有的活動外,更希望能將關懷的行動用於週遭的人,尤是家人及朋友。 (四)單元主題架構 主題 核心概念 活動內容 感動狗狗的故事 創意、解決問題、關懷、接 納 (活 動一)給狗狗取名字: (活動二)感動狗狗 (活動三)感動狗狗關懷之旅 感動電池大偵探 欣賞、接納、尊重 (活動一) 感動電池的心情故事 (活動二) 讓廢電池回家、讓智障者有家 (活動三)( 1) 操場上的波波 ( 2) 恐龍物語 關懷我的家 觀察、人際溝通、自我探索、合作創意 (活動一)我的家庭 (活動二)家園寫真 (活動三)家 園大放送 10 感動天使回收站 關懷、接納、了解 (活動一)感動小天使的故事 (活動二)智障者之家 (活動三)我真的很不錯 網路上的朋友 觀察、自我探索、省思 (活動一)看不見的朋友 (活動二)網路上的朋友 校園大偵探 觀察、合作創意、探索發現 (活動一)校園寫真 (活動二)校園導覽 (活動三)校園大放送 (活動四)校園彩繪 感動狗狗相見歡 欣賞、實踐、人際溝通 感動狗狗相見歡 貳、統整課程的概念 一、 統整課程的意義 「 課程統整」是連( connections;已知的或正在形成的關係、聯繫 或交互作用)與結( nodes;關係兩端已知的或正在形成的知識體或重要觀念)的一種動態、運作或行動,而「統整課程」可以說是這種動態、運作或行動所呈現的各種連結之結構、層次或圖像。 以下列舉課程統整的五大意義。 (黃譯瑩 (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 (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1991 年, Caine 與 Caine 他們相信人腦以尋求組型( pattern)與相互關連( interconnection)為本身「製造」意義的方式,也就是唯有透過連結的建立,學習才能產生意義。 「統整」意指孩童在活動中完成生長並完整人 格的一種發展或合一。 在此有機個體之中的任何一部份不管發生了什麼變化,通常也會為個體的其他部份帶來相關的改變,可以說是一種個體自身所發生的過程,並且透過這個過程,個體使各部份相互關連、建立關係、類化與合成。 而「課程」是指一個人自生命開始,所有本身能領悟的現象與內容。 「課程統整」是指個人本身所發生的有意義的學習。 (二)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 教育必須讓學生能以統整的反應而非被分割到個別課堂中的學科單元來面對每日的生活,然而,如果沒有教師的協助與引導,學生通常較難自行發現學科與學科之間、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連結( Jacobs, 1989; Miller, Cassie amp。 Drake, 1990; Drake, 1993)。 教育工作者 11 應重新評估基礎知能的組成內容,並且減少教學上與學習上內容與技能的重複所造成的浪費,讓學生研習更多元的內容與更深入的層次。 「統整」指的是對於教學活動與學習內容的綜合設計;「課程」是指學校規定的學科科目。 「課程統整」是指由教師或課程專家所指導的教學活動、以及對學習者學習內容之規劃,在這些活動與規劃中,不同科目之間將會被聯繫起來,安排成許多學習單元或問題解決的情境。 (三)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 每一個人類 有機體必須在一種早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存在的文化中發展,這一個個體為了要能正常地生長,不僅要繼續自身的統整,也要積極地去與現行文化統整,換言之,每一個個體皆須體驗如何「接受」與「給予」影響力,並發展出與物質的、社會的、與審美的權威和諧共存的各種方式( Hopkins, 1937)。 「統整」指的是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組織、及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一種互動與聯繫;「課程」指的是所有的有機與無機的個體之間的關係,以及所有有機與無機的組織之間必然存有的差異。 「課程統整」是指一個人與他人及組織互動、也參與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互動,而使彼 此的必然差異能被相互瞭解、同化或調整,個人在此過程中將發展出自我適應的感受與其相關的能力。 (四)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 知識的擴展應是一種祝福而非負擔,但訊息的未經整理與訊息獲得之快速與突然,卻造成了人類對於大量資料的感到不知所措、以及對於資訊之知識型態與相互關連性視而不見的危機。 Levit( 1971)主張所有的知識皆是相互依賴的,是在與相關的客體互動之中產生的,不過,他也聲明並非每一事物都可以任一可能方式與其本身以外的其它任一事物相關連, Hirst( 1974)與 Chambers( 1989)則強調當知識被 「獲得」之時,都是在某一種知識結構之下發生,隸屬於純數學、科學、心靈、道德、藝術、宗教與哲學等七類知識原始型態之中的其中一類。 「統整」指的是具有相同知識結構及研究方法的知識之相互連結,「課程」則是已經被公認的知識領域(如歷史、地理)、其研究方法、以及與此知識領域相關連的觀念或事物。 「課程統整」即一群知識體以其共同的研究方法來統整、或某一知識體回溯其知識原始型態的運作。 (五) 從一般哲學的角度來看: Brooks( 1942)相信生活應該是具體的、整體的、和諧的、互助合作的;每一個人在每天必須作許多價值判斷 ,並 在環環相扣的組織倫理中為其行動下決策, Harris( 1937)認為在價值判斷與決策之前,每個人還必須和諧化不同的理念與組織文化,以使自己正在進行著的體驗,在一個從人的眼光看起來充滿中斷、衝突、緊張與不同期望的世界之中持續地統整。 由此可見,維持心靈的統整以及提升心靈統整的層次,即是生命之於自我與世界的意義。 「統整」指的是一種信念或價值,以基本情感為環扣而扣在一起,是「參與」與「成長」的一種型態,同時也是思考的一種趨勢,它是一種「強調」而非一種「表現」;「課程」指的是一個人其行為與思想領域之所有內容。 「課程統整 」即指對於不斷地將社會、個人、所有事物、 12 各種形式的運作、以及物質與精神生活上的各種情境相互碰撞在一起、以幫助思考及行為準則演化至具有更高整合層次的一種重視。 二、課程統整的必要性: 課程為何要統整。 這是分科教學的教師們最感困惑的。 因為在傳統的學科課程裡,教科書都是經過學者專家精心設計的,只要教師具有足夠的學科知識,再配合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就能讓學生學到系統的知識。 我們有以下的理由來支持課程統整的必要性: (一) 以生活上的角度: 學生所要面對的和處理的生活事件或問題,是不分學科的。 Kovalik amp。 Olsen( 1994)即主張「真實的生活」就是兒童最好的課程,新世紀的課程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 realitybased),而非抽象的學科和教科書。 (二) 以社會的角度: 社會日趨複雜的今日,各種問題都必須從整合的觀點,透過科際合作來解決。 因此,學校課程必須加以整合,使其學習能夠和實際生活產生最大的關連( Frazee amp。 Rudnitski, 1995)。 (三) 以大腦運作的角度: 從大腦的研究中獲知,人類的學習是以「模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