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四矿09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4 结 论 ......................................................................................................................... 66 致 谢 ......................................................................................................................... 67 附录 1 ...................................................................................................................... 70 附录 2 ...................................................................................................................... 73 VII 绪 论 毕业设计是大学里必须完成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是对 所学习的知识的一次综合的运用 和检验。 经过了四年的学习和钻研我 掌握了 一定的 专业知识,为了能 实际 运用这些知识 并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够顺利的毕业 ,我做了 黑龙江 省 七台河 市 龙湖 矿的新井设计,在毕业实习中也收集到了很 多 龙湖 矿的资料。 本设计主要是关于新矿井的建设,其 中包括设备选型、 通风安全方面、采煤工艺方面、岩石力学方面 、开拓方式、采煤工艺、支护方式 的知识 等。 本设计采用 倾斜长壁采煤法 ,主要是针对小倾角煤层的开采方法,本方法采用倾 斜 巷道布置,不需 要布置上下山, 所以 开采初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 对 矿井的生产和管理 也有好处。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绘制矿井的 各种 图纸来 体现 , 同时 也 有 很多 文字部分 其主要内容为 方案比较 和经济比较 , 这样可以 使设计更加合理。 在设计中 , 还 需要 考虑矿井的 地质情况 和煤层的受力 情况, 使设计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在本次 毕业设计 中 可以发现我们所欠缺的知识 和加深对一些知识的认识程度。 更 弥补 了 我们的不足和纠正我们的错误的观点,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更好的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力量。 1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龙湖煤矿位于七台河矿区东部 的 龙湖煤矿 ,距七台河市中心 25km,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北兴农场。 地理坐标为北纬 45176。 50′— 53′,东经 131176。 12′— 15′。 采矿权属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次报告范围 :北以 F1 断层为界,南以 F19 断层为界,西以第 9 勘探线为界与龙西矿区相接,东以 F17 断层为界。 东西走向长 ,南北倾斜宽 5km,深部以 500m 标高为界。 区内有矿用铁路专用线与勃七线、牡佳线接轨,勃宝公路横贯区内,交通方便。 倭 交 通 位 置 示 意 图河肯 图 11 龙湖煤矿 交通位置示意图 井田西部有一季节性河流 —— 龙湖河, 发源于龙湖东沟, 位于本区西部,全长 19km,流向北西注入倭肯河。 地貌为丘陵地形,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地表标高在 190m~ 之间,平均标高为 230m左右。 区内 11 月至翌年 4 月为冻结期,最大冻结深度为 ~ 最高气温 27℃ ~ 31℃ ,年平均气温 ℃ ~ ℃。 年降雨量 340mm~ 680mm,属寒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间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 最大风速为 15~ 32m/s。 根据 辽宁省地震大队 1964 年地震资料本区地震烈读为 VI 度。 本区 为新开发矿井。 在井田内无其他生产矿井和停封矿井或小窑, 根据已批准的七台河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用水取自桃山水库水。 根据 1986年 1月 3日七台河矿务局与佳木斯电业局会谈纪要及达成协议,本井电源引自七台河东部变电所。 地质特征 本区赋存的地层为中侏罗统万隆组( JW),上侏罗统鸡西群滴道组( J3d)城子河组( J3ch),白垩系桦山群东山组( k、 d)及第四系( Q)。 自 上 而 下 分述如下: ( 1) 第四系( Q) 为残积 、坡积、冲洪积层,由粘土、砂砾石及粉、细、中砂等组成,厚~ 10m。 冲洪积层本区仅在沟谷地带有所分布。 与东山组呈不整合接触。 ( 2) 东山组 ( ) 本组地层出露于南部。 本区控制厚度为 400m。 岩性主要为灰 —— 灰绿色安山质角砾岩,砾径 2~ 13cm,偶夹含凝灰质的沉积岩。 与城子河组呈不整合接触。 ( 3) 城子河组( J3ch) 本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地层厚度 1880m,含煤 89 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39 层,可采煤层总厚度。 本组岩性 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细砂岩互层,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 煤层及少量薄层凝灰岩,云母质粉砂岩等。 与滴道组呈整合接触。 ( 4) 滴道组( J3d) 本组仅赋存于本区南部,控制厚度为 180m,本组含煤层 16 层,总厚度。 复结构煤层较多,稳定性差。 可采煤层有 10 110 两层,岩性为粗砂岩 ,含粒粗砂岩 ,时夹砾岩曾 ,岩性在横向上变化较大,不稳定。 本组与下伏万隆组呈不整合接触。 ( 5) 万隆组( JW) 本区仅分布在 F1断层以北,本区所见为万隆组地层的一部分,其岩性为正常沉积岩,以粗粒碎屑岩为主,夹粉砂岩,细 砂岩及凝灰岩等。 本区实控厚度为 500m。 3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平均最大最小2. 23 1 .8 21. 91 1 .7 32. 32 2 .0 41. 78 2 .2 51. 54 1 .9 31. 98 2 .3 22. 49 2 .8 3龙 湖 煤 矿 综 合 柱 状 图子罗第545556125785730上588581. 92. 62. 21. 72. 21. 82. 0距柱状地层地 层 年 代 层间号(米)符号煤厚(米)煤1:20 0厚度地层段组群系底部有1 2层凝灰岩单一复单一单一单一复单一复时合并为一层57 上与57 有夹一层灰色复单一复结 构岩 性 描 述煤 层本段是本区主要含水量煤层段,以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4层凝灰岩,有两层闪长玢岩侵入体,以岩床形式侵入在61 62 层之间和67 上层之间,含煤36 层,含煤总厚度27 .2 1可 采或局部可采19 层,可采煤层厚度18 .9 7m ,可采含煤系数2. 92 %。 产植物化石:Coniopteris burejensis Coniopteris setaceacprynVachrNilssonia sinensisPityophyllum longifolium动物化石:Qstreace indet 牡蛎凝灰岩层` 勃利煤田内主要由一系列褶皱及逆冲断裂所组成,呈现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 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之上的三江 ——穆棱河中生代聚煤坳陷带的中部。 本区位于弧形构造东翼,区内褶皱、断层较发育。 1 、 褶皱 本区总的构造形态为一复式背斜,北部为一向斜 ,中部为一向斜 ,F17 断 4 层以 西 ,X1 向斜与 B5 背斜之间发育一组短褶皱,褶皱向东轻伏。 B1 背斜 全区 发育,走向 NE45176。 左右 ,向东倾伏 ,轴面大体为直立状背斜 ,局部地块因断块上冲推移作用 ,北 翼地层倾斜缓而 南 翼陡峭 ,背斜轴面向北倾。 X1 向斜 全区发育, F17 断层以西 轴部走向为 NE50176。 , 向 B1 背斜 靠拢 ,轴面大体为直立状向斜。 B5 背斜全区发育,轴部走向 NE45176。 左右背斜轴面想北倾斜,北翼地层较缓,南翼地层较陡,一般倾角 60176。 左右,是全区地层倾斜最陡部分。 本区褶皱具有三个特征: ( 1) 大部分轴面为直立状,即两翼地层倾斜相差不大,但局部地段不对称,即一翼地层倾斜较陡,而另一翼较缓。 ( 2) 普通具有向东倾伏趋 势,即西部出现露地层较老,而东部出现露地层较新,局部也有出现反向倾伏的现象。 ( 3) 所有褶皱由浅部向深部均有波幅较大变为波幅较小,亦即由复杂变为简单趋势。 断层 本区断层比较发育, 勘探阶段共查明断层 6 条, 其中 落差大于 100m 的有 3 条 30—100m的有 2 条,落差小于 30m的有 1 条。 正断层有 5 条,逆断层有 1 条。 走向断层有 5 条,斜交断层有 1 条。 本区断层根据勘探程度可分为可靠断层和较可靠断层两种。 可靠断层是走向及倾向延展均有勘探工程实见或控制,摆动不大,不会出现段点串层现象。 较可靠断层为勘探工程实见或控制 ,断层确实存在但在向或倾向延展方向上可能会有摆动,局部地段断点组合是合理而趋近实际。 本区查明可靠断层 6 条,在高级储量区内及其周围的断层都是可靠断层。 岩浆活动 本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大规模侵入活动时期,岩浆侵入煤系地层之中呈岩床产出,镜下鉴定为闪长粉岩。 本期岩浆活动在本区有 3 个岩体,第一个岩体是 B1背斜以北, 1419勘探线之间的岩体,最厚可达 150 m ,一般厚 100 m,向西向南变薄,侵入于 54A55 煤层之间。 第二期岩体以岩盖形态产出,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分布高山顶部。 镜下鉴定岩性 为安山岩。 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城子河组。 其中可采煤层为 7 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 可采煤层中均为中厚煤层。 本区城子河组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有 7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54A, 55, 5 56, 57 上 , 57, 58 上 , 58煤层。 厚度特征 煤层顶底板的 岩石性质非常稳定 厚度 在 8m以上 ,多 以 砂岩 为主伴随 有两层闪长玢岩侵入体。 本区水文地质类型为 Ⅱ 类 Ⅰ 型。 1 含水层 本地区含水层 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含水层 : 地 Ⅰ 含水层:位于 地层上部的第四系底层中,局部发育,主要分在勘探区北部、西部、中部的地势低洼处,含水层厚 ,为孔隙承压水,含水性较弱。 水化学类型为低矿化度 HCO3CaMg, HCO3CaNa 型 第 Ⅱ 含水层 :位于煤系地层浅部的风华裂隙中,深 7683m,呈面状分布,含水厚度 多为潜水形式存在。 地势低洼处富水,丘陵顶部贫水。 岩性较粗,富水性好。 岩性较细,富水性差。 据抽水资料, a=K=。 岩层富水 性与区内地形地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七、八月为降水量集中期,地下水位高,二、三月份地下水位最低。 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然性 1 瓦斯 根据 9223 孔采样资料, 全区瓦斯可分三带,浅部为 CON2 带 ,中部为N2CH4 带 ,深部为 CH4 带。 属低瓦斯矿井。 2 煤尘爆炸性 在本区 7 个煤层全部做了煤的爆炸实验,实验结果全有爆炸性。 火焰长度为 7mm~大于 420mm,加岩粉量 11%~ 82%才能制止。 3 煤的自然性 本区对 7 个煤层的煤蕊煤样进行化验, 均 为 不自燃。 质 牌号及用途 本区煤层以光亮 半光亮型为主。 煤硬度小,裂隙发育,质脆易碎。 煤的比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容重为 ~ 平均为 . 煤的变质阶段为:焦煤、肥煤、 1/3 焦煤为 Ⅲ Ⅳ 阶段、无烟煤、贫煤为Ⅵ Ⅶ 阶段。 原煤煤质主要指标: 灰分:全区煤灰分为 %~ % ,平均为 % ,属中灰 富灰煤,以中灰煤为主。 水分:肥煤为 %~ % ,平均为 %。 1/3 焦煤为 %~ % , 6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 ,平均为 % ;贫煤为 %~ % ,平均为 %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 . 挥发分 :肥煤为 %~ % ,平均为 %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平均为 %。 贫煤为 %~ % ,平均为% ;无烟煤为 %~ % ,平均为 % . 发热量:肥煤为 ~ ,平均为 % MJ/ kg ; 1/3 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贫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MJ/ kg . 粘结指数::肥煤为 91~ 104 ,平均为 98 ; 1/3 焦煤为 87~ 103 ,平均为 95 ;焦煤为 53~ 98 ,平均为 89 . 胶质层厚度:肥煤为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四矿09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