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km 叶柏寿站与锦承铁路相接。 公路北至赤峰,南至朝阳、锦州、沈阳,自平庄转平双公路可达承德、北京等地,交通方便 ,见图 所示: 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是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根据勘探 资料计算而得,是进行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的依据。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4 页 本井田内可采煤 4 层,其编号自上而下分别为: 6 6 63 号煤层,本矿只有 62 和 63 煤层具有开采价值, 61 由于薄及地质条件复杂不具有开采价值,故不参与储量计算,其中 62 和 63 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此矿井设计只针对 62 和 63 号煤层。 本次矿井储量计算是在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 1: 5000 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上计算的,储量计算可靠。 井田范围内的煤炭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矿井设计指南》中矿大出版社 陈吉昌主编)计算矿井工业储量。 62 和 63 煤层,采用块段法计算工业储量。 地质块段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勘探或开采特征,将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在圈定的块段法范围内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 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每个块段内至少应有一个以上的钻孔。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根据储量计算公式 / c o sz s m r ( ) 式中: Z—— 地质储量,万 t; S—— 井田面积, m178。 ; M—— 厚度, m; γ —— 容重, 179。 本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 62 和 63,其平均厚度为。 煤层倾角在 10 度 左右。 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将矿体划分为 12 个块段(见图 ),在各块段范围内,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之和。 62 和 63煤层储量计算表见 表 储量计算表 地质 块段号 块段投影面积 (㎡ ) 平均倾角(176。 ) 块段实际面积 (㎡ ) 平均厚度(m) 煤层容重(t/m3) 块段储量 (T) Ⅰ 186, 188, 1,350, Ⅱ 302, 2,960, Ⅲ 537, 549, 3,885, Ⅳ 409, 430, 3,950,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5 页 Ⅴ 357, 381, 3,569, Ⅵ 853, 862, 6,279, Ⅶ 139, 141, 1,218, Ⅷ 215, 223, 1,948, Ⅸ 342, 344, 3,146, Ⅹ 271, 280, 2,626, Ⅺ 229, 231, 1,890, Ⅻ 709, 1,623, 13,199, 总计 4,551, 5,559, 46,028, 备注 :六家煤矿矿 62 煤层储量计算结果 : 46,028,(T)。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为 :92,056, (T) 图 储量块段划分图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详见表 所列: 177。 0204 6 6 0 0 0 04 6 6 0 5 0 04 6 6 1 0 0 04 6 6 1 5 0 04 6 6 2 0 0 04 6 6 2 5 0 0F19F5F31F11F10H = 0 1 1 0 m∠6 2 176。 65 176。 H =0 7 5m ∠53 6 3H =0 7 0m ∠50 176。 5 7176。 H=60m∠12176。 H =0 2 4m ∠40 176。 5 0176。 F32H=0160m∠53176。 63176。 F6F224 6 5 9 5 0 04 6 6 0 0 0 04 6 6 0 5 0 04 6 6 1 0 0 04 6 6 1 5 0 04 6 6 2 0 0 04 6 6 2 5 0 04 6 6 3 0 0 0443000442500443000442000441500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6 页 表 工业资源储量表 工业资源储量 探明资源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 111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次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1122b 控制资源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 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s22 推断资源储量 333k 合计 工业储量 Zg=111b+2M11+122b+2M22+333k ( )式中: Zg—— 工业储量,万 t。 111b——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万 t。 2M11—— 探明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万 t。 122b——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万, t。 2M22——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万 t。 333—— 推断的资源量, 万 t。 K—— 系数,取 k=。 Zg=111b+ 2M11+ 122b+ 2M22+ 333k =( + + + ) + 179。 = 万 t 设计储量 Zs= Zg- p1- p2- pn ( )式中: Zg—— 工业储量,万 t。 p1—— 井田边界煤柱损失,万 t。 p2—— 断层边界煤柱损失,万 t。 pn—— 永久保护煤柱,如村庄、公路、铁路等保护煤柱损失,本矿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7 页 井中无村庄、公 路、铁路故不用考虑。 矿井煤柱留设方法见表 所示: 煤柱留设方法 表 表 矿井煤柱留设表 名 称 留 设 方 法 工业广场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与压煤开采规程》第 72 条:工业广场维护带宽度为 15m 井田边界 边界煤柱 50m 断 层 断层煤柱每侧 50m 大 巷 大巷煤柱每侧 30m Zk=(Zs- p)179。 C ( ) 式中: Zk—— 设计可采储量,万 t。 Zs—— 设计资源储量,万 t。 P—— 井筒、工广、大巷煤柱损失,万 t。 C—— 采区回采率; 厚煤层不小于 ,中厚煤层不小于 ,薄煤层不小于。 故设计可采资源储量 Zk=() 179。 = 万 t 1) 工业广场煤柱留设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与压煤开采规程》第 72 条:工业广场维护带宽度为 15m。 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工业场地占地指标如表。 表 工业场地占地指标 表 井 型 ( Mt/年 ) 及以上 ~ ~ ~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8 页 占地指标 (公顷 /10 万 t) 注: ( 1) 占地指标中包括围墙内铁路站线的占地面积; ( 2) 在山区,占地指标可适当增加; ( 3) 附近矿井有选煤厂时,增加的数值为同类矿井占地面积的 30~40%; ( 4) 占地指标单位中的 10 万 t 指矿井的年产量。 由于本设计将工业广场设在井田西部不在井田范围内因此无工业广场煤柱煤柱损失。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9 页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相关 规定: 确定矿井设计 年工作日 330 d,工作制度采用“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二班生产,一班准备,每班工作 8h。 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为 16h, 这样充分考虑了矿井的富裕系数,防止矿井因提升能力不足而影响矿井的增产或改扩建。 因此本矿设计每昼夜净提升时间为 16 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确定依据 《煤炭工业设计矿井设计规范》第 条规定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回采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煤层及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的比较或系统优化后确定。 矿区规模可依据以下条件确定: 1) 资源情况:煤田地址条件简单,储量丰富,应加大矿区规模,建设大型矿井。 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量有限,则不能将矿区的规模定的太大。 2) 开发条件:包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老矿区及大城市)、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用户、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等。 条件好者,应加大开发强度和矿区规模;否则应缩小 规模。 3) 国家需求:对国家煤炭需求量(包括煤种、煤质、产量等)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 4) 投资效果:投资少、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反之则缩小规模。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六家煤矿 煤矿井田资源储量有限,煤层赋存稳定,顶底板条件好,断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0 页 层褶曲少,倾角小,厚度变化不大,开采条件较简单,煤质为褐煤,交通运输便利,初步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必须与井型相适应 矿井服务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 )KT Z A K ( ) 式中 : T—— 矿井的服务年限, a; Zk—— 矿井的可采储量,万 t; K——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 K=;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 t/a。 由第二章计算结果可知:矿井可采储量为 万 t,则矿井服务年限为 T= =47a 40 a 本 矿井开拓 方式为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 , 水平服务年限即为矿井服务年限均为 41a, 经过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核算,二者均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之规定。 井型校核 按矿井的实际煤层开采能力、辅助生产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因素对井型进行校核: 1)煤层开采能力。 井田内 63 和 64 号煤层平均 ,为中厚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根据现代化矿井“一矿、一井、一面”的发展模式,可以布置一个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保产。 2)辅助生产环节的能力校核。 矿井设计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 开拓,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经顺槽胶带输送机到大巷 ,后由架线式电机车配三吨底卸式矿车 运到井底煤仓,再经 主井提升到地面,运煤能力和设备下放均可以达到设计井型的要求。 3)通风安全条件的校核。 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瓦斯涌出量不大,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采用 中央并列 式通风方式,可以满足通风需要。 4)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与整个矿井的工业储量相适应,满足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的要求 ,因此最终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为。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1 页 4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媒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 这 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井田开拓主要研究如何布置开拓巷道等问题,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认真研究。 1)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和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 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3) 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 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六家煤矿09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