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公共广播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其出线口能够与阻燃套管配接。 2.广播扬声器的配置 广播扬声器原则上以均匀、分散的原则配置于广播服务区。 其分散的程度应保证服务区内的信噪比不小于 15dB。 通常,高级写字楼走廊的本底噪声约为 48~52 dB,超级商场的本底噪声约58~63 dB,繁华 路段的本底噪声约 70 ~75 dB。 考虑到发生事故时,现场可能十分混乱,因此为了紧急广播的需要,即使广播服务区是写字楼,也不应把本底噪声估计得太低。 据此,作为一般考虑,除了繁华热闹的场所, 不妨大致把本底噪声视为 65~70dB(特殊情况除外)。 照此推算, 广播覆盖区的声压级宜在 80~85dB以上。 鉴于广播扬声器通常是分散配置的,所以广播覆盖区的声压级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单个广播扬声器的贡献。 根据有关的电声学理论,扬声器覆盖区的声压级SPL 同扬声器的灵敏度级 LM、馈给扬声器的电功率 P、听音点与扬声器的距离 r等有如下 关系: SPL = LM +10 lg P – 20 lg r dB ( 1) 天花扬声器的灵敏度级在 88~93dB 之间;额定功率为 3~10 W。 以 90dB / 8 W 匡算,在离扬声器 8m 处的声压级约为 81dB。 以上匡算未考虑早期反射声群的贡献。 在室内,早期反射声群和邻近扬声器的贡献可使声压级增加 2~3 dB 左右。 根据以上近似计算,在天花板不高于 3m的场馆内, 天花扬声器大体可以互相距离 5~8m均匀配置。 如果仅考虑背景音乐而不考虑紧急广播,则该距离可以增大至 8~12m。 另外,适用于中国大陆的火 灾事故广播设计安装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 )有以下一些硬性规定: “走道、大厅、餐厅等公众场所,扬声器的配置数量,应能保证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15m。 在走道交叉处、拐弯处均应设扬声器。 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器距墙不大于8m”。 第 6 页 共 15 页 室外场所基本上没有早期反射声群,单个广播扬声器的有效覆盖范围只能取上文匡算的下限。 由于该下限所对应的距离很短,所以原则上应使用由多个扬声器组成的音柱。 馈给扬声器群组(例如音柱)的信号电功率每增加一倍(前提是该群组能够接受),声压级可提升 3dB。 请注意“一倍”的含 义。 由 1 增至 2 是一倍;而由 2 须增至 4 才是一倍。 另外,距离每增加 1 倍,声压级将下降 6dB。 根据上述规则不难推算室外音柱的配置距离。 例如,以 CS540 室外音柱为例,其额定功率为 40W,是单个天花扬声器的 4 倍以上。 因此,其有效的覆盖距离大于单个天花扬声器的 2 倍。 事实上,这个距离还可以大一些。 因为音柱的灵敏度比单个天花扬声器要高(约高 3~6dB),而每增加 6dB,距离就可再加倍。 也就是说 CS540 音 柱的覆盖距离可以达 20m以上。 但音柱的辐射角比较窄,仅在其正前方约 60~90 度(水平角)左右内有效。 具体计算仍可用 式( 1)。 广播功放的选用 广播功放不同于 HIFI 功放。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 70V 和 100V 恒压输出端子。 这是由于广播线路通常都相当长,须用高压传输才能减小线路损耗。 广播功放的最重要指标是 额定输出功率。 应选用多大的额定输出功率,须视广播扬声器的总功率而定。 对于广播系统来说,只要广播扬声器的总功率小于或等于功放的额定功率,而且电压参数相同,即可随意配接,但考虑到线路损耗、老化等因素,应适当留有功率余量。 按照 ‘规范’ 的要求, 功放设备的容量 (相当于额定输出功率) 一般应按下式计算: P = K1 K2Σ P0 ( 2) P — 功放设备输出总电功率( W) P0 — 每一分路(相当于分区)同时广播时最大电功率 P0 = Ki Pi Pi — 第 i分区扬声器额定容量 Ki — 第 i分区同时需要系数: 服务性广播客房节目,取 ~ 背景音乐系统,取 ~ 第 7 页 共 15 页 业务性广播,取 ~ 火灾事故广播,取 K1 — 线路衰耗补偿系数: ~ K2 — 老化系 数: ~ 椐此,如果是 背景音乐系统,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是广播扬声器总功率的 倍左右。 但是,所有公共广播系统原则上应能进行灾害事故紧急广播。 因此,系统须设置紧急广播功放。 根据‘规范’要求, 紧急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是广播扬声器容量最大的三个分区中扬声器容量总和的 倍 至于广播功放的其他规格,取决于广播系统的具体结构和投资。 广播分区 一个公共广播系统通常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由管理人员(或预编程序)决定那些区域须发布广播、那些区域须暂停广播、那些区域须插入紧急广播等等。 分区方案原则上取决于客户的需要。 通常可参考下列规则: 1. 大厦通常以楼层分区,商场、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