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计算_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及用量 齿轮浸油润滑 轴承脂润滑 计 算 及 说 明 结果 22 150 号机械油,最低~最高油面距 10~ 20mm, 需油量为 左右 2L— 3 型润滑脂,用油量为轴承间 隙的 1/3~ 1/2 为宜 选用在接合面涂密封漆或水玻璃的方法 在观察孔或螺塞与机体之间加石棉橡胶纸、垫片进行密封 闷盖和透盖用作密封与之对应的轴承外部 轴的外伸端与透盖的间隙,由于 V3( m/s),故选用半粗羊毛毡加以密封 ,防止润滑油进入轴承内部 列表说明如下: 齿轮用150 号机械油 轴承用 2L— 3 型润滑脂 计 算 及 说 明 结果 23 箱座壁厚  =10mm 箱座凸缘厚度 b= , =15mm 箱盖厚度 1 =8mm 箱盖凸缘厚度 1b = , 1 =12mm 箱底座凸缘厚度 2b = , =25mm ,轴承旁凸台高度 h=45,凸台半径 R=20mm 齿轮轴端面与内机壁距离 1l =18mm 大齿轮顶与内机壁距离 1 =12mm 小齿端面到内机壁距离 2 =15mm 上下机体筋板厚度 1m = , 2m = 主动轴承端盖外径 1D =105mm 从动轴承端盖外径 2D =130mm 地脚螺栓 M16,数量 6 根 名称 功用 数量 材料 规格 螺栓 安装端盖 12 Q235 M6179。 16 GB 5782— 1986 螺栓 安装端盖 24 Q235 M8179。 25 GB 5782— 1986 销 定位 2 35 A6179。 40 GB 117— 1986 垫圈 调整安装 3 65Mn 10 GB 93— 1987 螺母 安装 3 3A M10 GB 6170— 1986 油标尺 测量油 面高度 1 组合件 通气器 透气 1 3A 第八章 总结 24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对所学的各门课程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对于各方面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实际的体会。 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今后还需要继续学习和实践。 本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在设计中肯定会有许多欠缺,若想把它变成实际产品的话还需要反复的考虑和探讨。 但作为一次练习,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设计涉及到机械、电气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设计计算、认证、画图, 提高了我对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及步进电动机的选用等方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本次设计让我受益非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孙岩等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银金光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机械制图》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工程力学》教材 其它机械类专业课程教材 25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一级圆柱齿轮 减速器 专 业 工程技术机械 制造 及其自动化 083 姓 名 王仁源 学 号 202008310229 指导老师 严建敏 学期 2020学年 第一学期 目录 26 一 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课题题目 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传动系统工作条件 传动系统方案的选择 二 减速器结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 减速器结构 电动机选择 传动比分配 动力运动参数计算 三 V 带传动设计 V带型号 确定带长及中心距 验算包角 确定 V 带根数 Z 确定粗拉力 F0 计算带轮轴所受压力 Q 四 齿轮的设计计算 (包括小齿轮和大齿轮 )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齿轮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 按照接触强度初步设计齿轮主要尺寸 27 齿轮弯曲强度校核 齿轮几何尺寸的确定 齿轮的结构设计 五 轴的设计计算 (从动轴 ) 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 轴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 按照扭转强度初步设计轴的最小直径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强度校核 六 轴承、键和联轴器的选择 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键的选择计算及校核 联轴器的选择 七 减速器润滑、密封及附件的选择确定以及箱体主要结构 尺寸的计算 润滑的选择确定 密封的选择确定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确定 箱体主要结构尺寸计算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28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的减速器。 要求传动系统中含有单级圆 柱齿轮减速器及V带传动。 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输送带的最大有效拉力 F=2KN, 输送带的工作速度 V= m/s, 输送机滚筒直径D=300 mm。 传动系统工作条件 带式输动机工作时有轻微震动,经常满载。 空载起订,单向运转,单班制工作(每班工作 8小时),要求减速器设计寿命为 5年 (每年按 300天计算 )三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为 380/220V。 传动系统方案的选择 图 1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简图 29 第二章 减速器结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 减速器结构 本减速器设计为水平剖分,封闭卧式结构。 电动机选择 (一)工作机的功率 Pw wP =FV/1000=2020179。 (二)总效率 总 总 = 带 齿轮 联轴器 滚筒 3轴承 == (三)所需电动机功率 dP )(2 .0 7 31 .8 / 0 . 8 6 8 6/ KWPP wd  总 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得 Ped = 3 kw 电动机选用 Y2132S8 n 满 = 705 r/min 传动比分配 工作机的转速 n=60179。 1000v/(  D) =60179。 1000179。 (179。 300) = 2 9 2  nni 满总 取 3带i 则  带总齿 iii 电动机 选用: Y2132S8 3带i 齿i = 计 算 及 说 明 结果 30 动力运动参数计算 (一)转速 n 0n = 满n =705( r/min) In = 0n / 带i = 满n / 带i =705/3=235 ( r/min ) IIn = In / 齿i =235/=( r/min) IIIn = IIn =( r/min) (二) 功率 P )( kwPP d  )( . 9 62 . 0 7 301 kwPP  带 )(1 .9 3 10 .9 90 .9 81 .9 9 012 kwPP  轴承齿轮  )(1 . 8 9 30 . 9 90 . 9 kwPP  轴承联轴器  (三) 转矩 T 2 . 0 7 3 / 1 4 2 09550/9550 000  nPT =(N﹒ m) )(4 0 . 1 5 330 .9 61 3 . 9 4 201 mNiTT  带带 0 9 .9 90 .9 81 5  齿轴承齿轮 iTT  = (N﹒ m) 10 .9 90 .9 91 8 6 123  齿带轴承联轴器 iTT  = (N﹒ m ) 计 算 及 说 明 结果 31 将上述数据列 表如下: 轴号 功率 P/kW N /() T / (N﹒ m) i  0 705 3 1 235 2 3 1 第三 章 V 带传动设计 确定计算功率 查表得 KA=,则 PC=KAP=179。 3= 确定 V 带型号 按照任务书 得要求,选择普通 V带。 根据 PC= n1=235r/min,查图确定选用 B 型普通 V 带。 确定带轮直径 ( 1)确定小带轮基准直径 根据图推荐,小带轮选用直径范围为 112— 140mm,选择 dd1=140mm。 ( 2)验算带速 v = 100060 11 ndd = 60000705140 =5m/s< v< 25m/s,带速合适。 ( 3)计算大带轮直径 dd2= i dd1( 1ε) =3179。 140179。 ( ) = 根据 GB/T ,选取 dd2=400mm PC= 选用 B 型普通 V 带 dd1=140mm v =s,带速合适 dd2=411. 32 ( 1)初取中心距 a0    21021 dddd ddadd  得 378≤ a0≤ 1080, 根据总体布局,取 ao=800 mm (2) 确定带长 Ld: 根据几何关系计算带长得    0221210 422 addddaL dddddo  =    8004 40014040014028002 2  = 根据标准手册,取 Ld =2500mm。 (3)计算实际中心距 2LL d0d0  aa = 224 69 .3625 00800  =  121  a dd dd =  140400180  =176。 > 120176。 ,包角合适。 V 带根数 Z Z≥Lc KKPP P)( 00  根据 dd1=140mm 及 n1=705r/min, 查表得 P0=,Δ P0= 中心距 a= 包角 α=176。 包角合适 Kα = )51( 1 8 6 1   = KL=1+(lg2500lg2240)= 6mm 取ao=800 mm 取 Ld =2500mm 中心距a=mm 包角α=176。 包角合适 33 则 Z≥)( =,取 Z=2 F0 F0=500 2)( qvKvZPc  查表得 q = ㎏ /m,则 F0=500 )1 (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