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经过去,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源不断投入其中,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猪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项目建立的生态猪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友好、动物福利和产品安全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模式,向社会 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畜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安全。 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将具有极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11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 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 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已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向畜牧养殖小区、园区和高效生态场区转变,畜产品生产方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 因此,如何抢抓机 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建设生态牧业园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畜牧业,特别是生态绿色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我们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生态猪场将结合牧业结构调整,将畜牧业经济区与自然区交叉和溶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是集繁育、养殖、加工、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牧业园地和生态牧业、有机牧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20xx 年1月1日,延续了 2600 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标志着国家对农业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 近年来,中央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生产用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特别是在 20xx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病威胁日益加大, 市场生猪供应日趋紧张,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CPI 指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指数)长期高位运行,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指示,要求“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 12 供应”。 并出台了能繁母猪饲养、生猪良种繁育、生猪保险、疫苗补助、对新、扩建生态猪场建设补助政策和生猪生产调运大县的奖励措施。 山西省还在养殖场污染治理、沼气池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助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以奖代补。 20xx 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 进一步要求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牧场建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市政府也在 09 年畜牧 工作要点中,将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养殖作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各级政府为恢复生猪生产,发展优质肉产品供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施该项目的基本条件、特色和优势 项目单位具有实施该项目的基础条件和技术力量。 公司前身为 ***种猪场,创建于 20xx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种猪生产、饲料加工、兽药经营、种猪销售为一 体的畜牧企业。 公司占地 30 余亩,总投资 800 余万元,现有员工 48 人。 其中管理人员 5名,专业技术人员 15 名,职工 28 人。 公司常年聘任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省农业大学、临汾市畜牧兽医学会等单位专家 8 人,作为公司技术顾问,开展技术研发、上门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现饲养父母代种猪 200头,商品猪 20xx余只,年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 0余头,商品猪 3000余头 20xx 年被市农业产业化协会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为我市养猪业发展,为确保城乡生猪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2, 项目实施具有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 市 、县、乡村四级防检体系健全。 市畜牧兽医局建有疫病检测实验室两个,县畜牧局建有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 1个,畜牧兽医中心站 8个,村村设有防疫员,公司建有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 1个, 13 随时开展抗体监测、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项目的服务,强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项目实施地通讯交通十分便利。 公司位于临汾霍侯一级公路南 100 米,108 国道贯穿全境,县乡公路相互贯穿,交通十分发达。 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全面覆盖,通讯十分便利,电力、水利供应充足,为实施该项目提供有利条件。 二、 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 (一)生产技术指标 对年产 5000 余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 窝,提供20 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肉猪平均日增重 700 克以上,达 90— 100 公斤体重的日龄为 160 天左右( 23 周)。 设计的生猪普通生产技术指标:配种受胎率 85%、配种分娩率 90%、胎均总产仔数 ~ 、胎均活产仔数 10 个、断奶仔猪成活率 95%、保育期成活率 97%、育成期 成活率 99%、全期成活率按 91%计算,则猪场存栏猪结构标准为:妊娠母猪数 =303 头,哺乳母猪数 =123 头,空怀断奶母猪数 =123头,后备母猪数 =16 头,成年公猪数 =15 头,后备公猪数 =5 头,仔猪数 =980 头,保育猪 =1125 中大猪 =3169,合计: 5894 头(其中基础母猪为 580 头),年出栏生猪 5000头左右。 (二)生产技术要点 良种繁育。 以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为基本猪种,自繁自养,年生产杂交瘦肉型商品猪 1万头。 改善饲养环境。 采用先进的猪舍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有 利于提高生猪 14 生育成绩和饲料报酬的新工艺新设备。 ① 配种舍。 为半漏缝地面,全部使用钢制定位栏,设自动饮水器,装壁扇。 ② 分娩舍。 实施全漏缝高位床栏舍,有母子舍及仔猪补料槽,装地下冲水池,采用自动饮水器,装电热板和红外线灯,用于冬季保暖。 ③ 保育舍。 实施全缝高位钢架床位,装地下冲水池,采用自动饮水器,配电热板。 ④ 育成舍。 采用舍内水泥地面饲养,采用自动饮水器。 实行全进全出和三点式饲养模式。 我们利用天然山地的隔离屏障,实施生猪三点式养殖模式,布局以下三个区 :配种妊娠及分娩哺乳区、断奶仔猪保育区和肉猪育肥区。 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 同时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以周为单位全进全出,严格猪群周转和各舍的大小以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立体的防疫技术、设备和药物。 真正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生物安全机制,配以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实施严格的免疫程序,并采取隔离、消毒、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配套的综合防疫措施和规章制度,配备动物标识智能识读器、电脑等信息终端。 全价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