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VZZ , 大齿轮当量齿数 322 c o s 7 5 .8 7VZZ 。 (3)、小齿轮的齿形系数 YF1=,由教材 P139 图 查得, 大齿轮的齿形系数 YF2=,由教材 P139 图 查得。 (4)、小 齿轮应力修正系数 YS1=,由图 查得, 小齿轮应力修正系数 YS2=,由图 查得。 (5)、重合度系数 Yε=,由教材 P140 图 查得。 (6)、螺旋角系数 Yβ=,由教材 P143 图 查得。 (7)、小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  1 li m 11 288N F FF Y S M P a, 大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  2 li m 22 288N F FF Y S M P a 式中:小齿轮寿命系数 YN1=,由图 查得, 大齿轮寿 命系数 YN2=,由图 查得, 小齿轮应力循环次数 9116 0 5 0 .0 9 1 0hN n aL  次 大齿轮应力循环次数 921 1 1 1 .9 9 1 0N n i  次, 小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σFlim1=360Mpa,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σFlim2=360Mpa, 安全系数 SF=,由 P147 表 查得。 则初步算得小、大齿轮的模数分别为:  3 21 111 21 12 c o s 2 . 7 9FSnt dFK T Y Y YYm m mZ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2 齿轮参数计算 齿面接触 疲 劳强度计算  3 21 222 21 22 c o s 2 . 6 9FSnt dFK T Y Y YYm m mZ 由于 12n t n tmm ,则初步选取 ntm =。 算得小齿轮运动速度为: 11 ( 60 10 00 c os ) 1. 06 /ntV m z n m s   由教材 P131 图 查得 KV=, 对其进行修正,修正模数 3 / 2 .7 6n n t V V tm m K K m m, 根据教材 P124 表 对其圆整为 3nm mm。 齿轮参数计算 中心距 12( ) / ( 2 c o s ) 1 3 4 . 9 5na m z z m m   圆整为 135a mm 修整螺旋角12a r c c o s ( ) / 2 1 2 . 1 0nm z z a    1 d mm 所以: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1 / c os 52 .1 6nd m z m m; 大齿轮分度圆直径 22 / c o s 2 1 7 .8 4nd m z m m; 小齿轮宽度 b2=27mm;大齿轮 宽度 b1=34mm。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由式( ):  112112 ( 1 )H E H HK T iZ Z Z Z i b d进行校核 式中各参数: (1)、 K、 T b、 d i1 值同前。 (2)、由表 查得弹性系数 MPa。 (3)、由图 查得节点区域系数 。 ntm = 3nm mm 135a mm   d1= d2= b2=27mm b1=34mm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3 (4)、由图 查得重合度系数  。 (5)、由图 查得螺旋角系数  。 (6)、许用接触应力   l i m 1 . 0 0 1 2 0 0 12001 . 0 0NHH HZ M P aS    其中:由图 查得寿命系数 ; 由图 查得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lim1 lim 2 1200HH M P a; 由表 查得安全系数 。 所以:   112112 ( 1 )2 1 1 .0 7 1 .2 1 .1 6 2 .6 11 8 9 .8 0 2 .4 5 0 .8 3 0 .9 92 .6 2 7 5 2 .1 68 4 0 .2 0H E HHKT iZ Z Z Zi b dM P a          故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H =1200Mpa H =  H H 合格 . 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项 目 计算及说明 结 果 已知数据 选择齿轮 材料 、热 处理 方式 和精 度等级 已知数据 :额定功率 P2=;转速 n2=; 传动比 i2=。 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方式和精度等级 (1)、齿轮材料 : 故此处大小齿轮均选择 40Cr,采用硬齿面。 (2)、热处理方式: 40Cr 硬齿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4 初步确定 主要 参数 齿根弯曲 疲劳 强度计算 获得软齿面的热处理方法有正火和调质。 由于小齿轮受力比大齿轮多,常采用调质的小齿轮与正火的大齿轮配对,故由教材表 得:小齿轮采用调质处理,大齿轮采用正火处理。 大小齿轮面硬度均为 50HRC。 (3)、精度等级: 此处大小齿轮选用 7 级精度。 初步确定主要参数 (1)、小齿轮传递转矩 6 22 29 . 5 5 1 0 3 9 1 8 2 4 . 8 6PT N m mn   ; (2)、小齿轮齿数 Z1=19,大齿轮齿数 Z2=64; (3)、传动比误差 212 2 1 .5 1 % 2 %ZZi i    ,故符合条件; (4)、螺旋角 β=12186。 ; (5)、齿宽系数   ,由教材 P144 表 查得; (6)、端面重合度12 c os    ; (7)、轴面重合度 10 .3 1 8 ta n 0 .6 4d Z  。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因为大小齿轮均采用硬齿面,初步决定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 3 22212 c o s FSn dFK T Y Y YYmZ 式中各参数如下所示: (1)、 1 .5 4t A vtK K K K K 式中:使用系数 KA=,由教材 P130 表 查得; 动载系数 Kvt=; 小齿轮调质 大齿轮正火 7 级精度 Z1=19 Z2=64 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5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β=,由教材图 查得; 齿间 载荷分布系数 Kα=,由教材表 查得。 (2)、小齿轮当量齿数 311 c o s 2 0 .3 0VZZ , 大齿轮当量齿数 322 c o s 6 8 .3 9VZZ 。 (3)、小齿轮的齿形系数 YF1=,由教材 P139 图 查得, 大齿轮的齿形系数 YF2=,由教材 P139 图 查得。 (4)、小齿轮应力修正系数 YS1=,由图 查得, 小齿轮应力修正系数 YS2=,由图 查得。 (5)、重合度 系数 Yε=,由教材 P140 图 查得。 (6)、螺旋角系数 Yβ=,由教材 P143 图 查得。 (7)、小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  1 li m 11 288N F FF Y S M P a, 大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  2 li m 22 288N F FF Y S M P a 式中:小齿轮寿命系数 YN1=,由图 查得, 大齿轮寿命系数 YN2=,由图 查得, 小齿轮应力循环次数 7126 0 1 1 .7 6 1 0hN n aL  次 大齿轮应力循环次数 722 2 3 .4 9 1 0N n i  次, 小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σFlim1=360Mpa,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σFlim2=360Mpa, 安全系数 SF=,由 P147 表 查得。 则初步算得小、大齿轮的模数分别为:  3 22 111 21 12 c o s 4 . 0 6FSnt dFK T Y Y YYm m mZ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6 齿轮参数计算 齿面接触 疲劳 强度计算  3 22 222 21 22 c o s 3 . 9 8FSnt dFK T Y Y YYm m mZ 由于 12n t n tmm ,则初步选取 ntm =。 算得小齿轮运动速度为: 12 ( 6 0 1 0 0 0 c o s ) 0 .4 0 /ntV m z n m s   由教材 P131 图 查得 KV=, 对其进行修正,修正模数 3 / 3 .9 6n n t V V tm m K K m m, 根据教材 P124 表 对其圆整为 4nm mm。 齿轮参数计算 中心距 12( ) / ( 2 c o s ) 1 6 9 . 7 1na m z z m m   圆整为 170a mm 修整螺旋角12a r c c o s ( ) / 2 1 2 . 4 5nm z z a    1 d mm 所以: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1 / c os 77 .8 3nd m z m m; 大齿轮分度圆直径 22 / c o s 2 6 2 .1 7nd m z m m; 小齿轮宽度 b2=39mm;大齿轮宽度 b1=46mm。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由式( ):  222212 ( 1 )H E H HKT iZ Z Z Z i b d进行校核 式 中各参数: (1)、 K、 T b、 d i2 值同前。 (2)、由表 查得弹性系数 MPa。 (3)、由图 查得节点区域系数 。 ntm = 4nm mm 170a mm   d1= d2= b2=39mm b1=46mm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7 (4)、由图 查得重合度系数  。 (5)、由图 查得螺旋角系数  。 (6)、许用接触应力   l i m 1 . 0 0 1 2 0 0 12001 . 0 0NHH HZ M P aS    其中:由 图 查得寿命系数 ; 由图 查得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lim1 lim 2 1200HH M P a; 由表 查得安全系数 。 所以:   112112 ( 1 )2 1 1 .0 7 1 .2 1 .1 1 3 .4 2 11 8 9 .8 0 2 .4 5 0 .8 2 0 .9 93 .4 2 3 9 7 7 .8 39 3 1 .8 8H E HHKT iZ Z Z Zi b dM P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