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发展与诚信建设讨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 ”时 ,“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 “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 ”仍然排在了最前面 ,其被选率占 70%左右。 由此可见 ,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的首要问题 ,电子商务要快速持续的发展 ,必须加快诚信问题的建设。 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诚信基础薄弱 , 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低 现实社会中 ,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信用卡诈骗等诚信问题每天屡见不鲜 ,几乎成了普遍现象。 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 ,更难得到 消费 者的认 同 ,“无商不奸 ”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 ,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同时 ,消费者喜欢贪图便宜的心理也为不法者提供了机会。 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导致电子商务难于运营 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 ,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 ,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 ,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 ,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 , 2 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 ,行业自律尚未形成。 而电子商务贸易内的信用评级还完全属于行业和个人行为 ,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所以评 级中介机构、评级依据都未得到法律认同 ,从而评级也就没有法律效力。 同时 ,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存在分割问题。 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方面是我国以前的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行业性质的 ,银行 、 税务 、法律、保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库 ,这些信息库本身没有相互联网 ,因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贸易中 ,即使各行业的信息库进行互联 ,但是由于行业有些商业信用信息相互保密 ,造成贸易双方无法从中获得有利的信息。 加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本身诚信价值观念淡漠 ,而对单位和个人诚信行为监督力度不到位 ,因此 ,违反诚信的行为难以让人 知悉而受到社会的有效约束 ,这为诚信缺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信用系统建设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由于网上交易双方通过网页交流 ,难有面对面的沟通 ,双方对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 ,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交易。 在电子商务贸易中买卖双方都对对方的信息不够了解 ,极易导致产生信任危机 ,网络交易同样是要讲信誉的。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商家不发布虚假商品、销售信息 ,即商家的信誉度。 另一方面是网络购物者提交订单后不能无故取消 ,即买家的忠诚度可靠。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 根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由用户实际购买和期待购买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 ,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如图书、音像、 软件、鲜花礼品、通讯产品等是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 在信息不对称下 ,消费者只选择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 ,而对购买卷入度高的大型家电、电子产品以及伴随着休闲行为的服装产品则相对冷清。 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行业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