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耕除草关芝麻间苗以后应浅锄松土除草,当苗高 5 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其后根据土壤情况及苗情再进行 12 次中耕,以达到土壤疏松、透气良好,为根系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中耕时要注意不能锄得过深,以免伤根。 促使芝麻苗健壮生长,为高产奠定基础。 培土防倒关倒伏是芝麻生产的大敌,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 4080。 防止倒伏,一是培土,当芝麻苗长到 2530 厘米左右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整地施肥。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抢种,耕地前每亩施农家肥 3000 公斤,标准氮肥 10 公斤,过磷酸钙 30斤,硫酸钾 10 公斤。 深翻 15米为宜,并耙平整细。 二、药剂拌种。 播种前每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40%多菌灵胶悬剂 5 克,加水调成糊状,与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 三、适时播种。 芝麻在 4份均可播种,每亩用种量 500 克。 芝麻要足墒播种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芝麻适时打顶,调节植株营养分配,控制和减少无效蒴果,增加有效蒴果籽粒数,使籽粒饱满,一般可增产 10。 给芝麻打顶,关键要掌握适宜的打顶时间。 打顶过早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减少有效蒴果从而导致减产;打顶过迟则达不到调节养分、减少无效蒴果的目的。 芝麻开花结蒴和灌浆,日平均温度必须在 20以上。 低于 20时,芝麻根系生长不良,叶片早衰,多形成秕籽空蒴。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黑根疯等。 主要危害芝麻茎秆、根部及幼苗。 芝麻苗期、盛花期阶段最易感病。 病株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传播侵染。 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连作地为害加重。 芝麻枯萎病又称半边黄或黄化。 病菌多从苗的根尖、伤口侵入,蔓延到茎、叶、蒴果和种子,致使全株发病枯死。 连作芝麻地和土壤肥力差、田间湿度大的地,都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芝麻青枯病俗称芝麻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芝麻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 1、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茎枯病、芝麻黑根疯等。 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 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 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 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用碗豆、油菜、大麦等早茬作物种植芝麻,在我区有一定的面积,是芝麻生产上的一大优势。 但是在管理上仍按夏芝麻的一套管理办法,使早茬芝麻的潜再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产量并不十分理想。 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1999 年我们在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在黑龙集乡方坡村赵金柱承包的 10 亩油菜茬田内,进行了早茬芝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虽在芝麻整个生长期遇到干旱
2、施半腐熟农家肥,在苗期和现蕾初花阶段,每亩追施 15 公斤标氮。 蕾花期叶面喷施“芸台素”、“正川”原露。 保证植株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 拔节期用50%扑海因 1000 倍液分两次喷洒叶片,防治角枯病和叶枯病,蚜虫可用20003000 倍乐果乳油喷雾。 精心管理,及时收获。 管理的关键:一是控旺防衰。 花期以前每亩用 缩节胺或助壮素、兑水 50 公斤喷 12 次。 二是清沟排水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 益芝一号芝麻是从美国引进的密荚芝麻变异株中,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抗倒、结荚密集、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属单秆型品种,一般株高 ,最高达 2 米,单株结荚密而多。 一般品种叶间距 5米,1 节有 2蒴果,而该品种叶间距只有 2米,每叶节结蒴结 5,比其他品种每株多结蒴果 1,蒴果绕秆而环生,重重叠叠,密不见秆,单株结蒴果 250。 籽粒纯白色,含油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夏芝麻播种期间温度高,天气多变,如遇到干旱,容易“炕死”缺苗严重;如遇到暴雨则容易“闷死”而缺苗。 建议采用双层播种法可达到夏芝麻一播全苗。 机械化播种,每亩播种 克,采用 24 行播种机播种,其中 12 行深层播种,深度为 3外 12 行浅层播种,深度为 米,播前播后两次镇压。 人工播种,首先按照常规整地施肥开沟作畦,把地耙细整平后,每亩 克,抢墒耙地盖籽后(深度
2、壤湿度大,对药效的发挥有利。 苗后茎叶处理,可以在杂草 2期,每亩用 12收乐通乳油 25升,或 效盖草能乳油 25升,或15精稳杀得乳油 50升,或 霸浓乳油 50升,加水喷雾,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在土壤水分适宜、杂草生长旺盛时施药,除草效果更好。 对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可以在禾本科杂草 3期、阔叶杂草 2期,将盖草能与适量的苯达松、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