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
C.三大改造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综合点三 大改造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农民代表向党 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 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
A、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C、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的召开 ( ) : A、 1971年第 25届联合国大会 B、 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C、 1972年第 25届联合国大会 D、 1972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 ) ,正确的是 ①他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 ②他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 剥削和压迫 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 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①②的表述符合题意。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
“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 —— 马克思 材料二: “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 1)这是马克思评俄国在哪一次战争中 得到的好处。 ( 2)其 “ 好处 ” 有哪些。 拓展与探究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 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园林,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
l:。 材料二 20世纪 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 “ 一五 ” 计划的什么特点 ? (2)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 “ 一五 ” 计划的两大任务。 拓展点 新中国的发展 11. “ 中国梦 ” 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 ,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 “ 中国梦 ” 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10.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 , 其中有 : “ 林则徐说 : 我销 ;康有为说 : 我变 ; 孙中山说 : 看我的。 ”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 A.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 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
是指 ( ) 二、非选择题 (共 52 分 ) 13.(20分 )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是回顾 l949年后中美关系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它是一段艰难和曲折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1972年 2月 21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了,美国总统乘 坐 的飞机在北京着陆。 他走下舷梯后第一时间主动和周恩来握手。 周恩来说: “ 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小农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 19.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 族自治区,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是 (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合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一个中心 ” 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党的建设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 6.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
B.仁者爱人 C.民贵君轻 D.人之性恶 解析: 本题以社会现实为切入点,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趋势,艺术家们的捐款倡议,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仁者爱人的思想。 答案: B 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包括 ( ) ① “ 仁者爱人 ” ②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③ “ 政在得民 ” ④ 贵贱有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解析: ① 体现了 “ 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