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品种选择我们选择由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糯玉米杂交品种苏糯一号。 该品种具有皮薄、糯甜、香软、口感极佳的特点,一年种植二茬,春糯全生育期为105 天左右。 二、播前准备播种田冬前必须翻土冻晒,结合冬耕时,每 667 平方米(1 亩)深翻施入腐熟有机肥 15002000 公斤,在播种前 15 天左右用草甘磷 1 公斤除草。 用开沟机按垄宽 (含沟)开好条沟。 育苗地营养土配制:播种前 10
玉米展开叶在 1011 片,已进入穗分化期。 预计 7 月中旬进入大嗽叭口期,此时是玉米需肥、需水的高峰期,应及时施肥、浇水。 1、追肥:7 月上中旬追穗肥,每亩 1520 公斤尿素,施肥后进行中耕培土。 2、灌水:在抽穗前 10 天到抽穗后 20 天是水分临界期,此时期玉米需水量较大,为争取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此时干旱要及时浇水。 3、七、八月正处多雨季节,玉米田应注意及时排涝。 4
1、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的方法。 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 使玉米播种基本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争得早苗、全苗和壮齐苗。 进一步改善春玉米的生态条件,促进玉米始终沿着正常轨道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 响水县采取移栽地膜栽培春玉米 3 万亩,平均单产 642 公斤
1、玉米免耕栽培法,省工省力,节本增效,适墒播种,有利于全苗。 据我市试验示范,此法比常规方法出苗整齐,抗旱力强,高产。 其栽培要点如下。 一、科学选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及排灌方便的田地块,黏重板结地或水渍地须经改良。 对黏重土壤的改良,每 667 平方米施农家肥 1200 千克1500千克和桐麸 100 千克150 千克,结合喷施 250300
1、春玉米间种白萝卜,秋天种大白菜是通过几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成功的栽培技术。 在同一地块里种植玉米株数不减少,两株中间种春白萝卜。 秋天接茬种大白菜,就是 1 年 3 种 3 收,亩收入 4000 元以上,如果只种植一季玉米,亩产 500 公斤,收入只有 600 元,两者效益相差 3400 元。 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号,生育期 110 天,青食玉米 7580 天,该品种苗期较耐低温,发苗快
00 公斤、玉米 500 公斤,比单作玉米每亩多收 500800 元。 这种种植方式适合于无霜期 140 天、土质肥沃的地区种植。 种植方式:132 厘米一带,每带内种大蒜 3 行、玉米 2 行。 大蒜行距 20 厘米,玉米行距 40 厘米,大蒜与玉米的行距为 26 厘米。 品种选择:大蒜应选用紫皮大蒜,具有 56 瓣的品种作种。 玉米选用掖单13、中单 2 号等。 适时播种:大蒜应尽量早播
、品种选择:为提高春玉米品质,推广生育期适宜的优质品种。 可选用农大108、农大 86、农大 95、通引 58、蠡玉六、京科号等品质较好的优良品种。 2、种子处理:种子经筛选、分级,只选用一、二级种子,发芽率要达到 90以上。 播前晒种 2 天,以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为防治病虫害应选用药剂拌种或包衣种子。 药剂拌种:播前 1 天,防地下害虫用 50辛硫磷乳油50g,加水 拌均匀后
、需肥特点:玉米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最多,钾次之,磷较少。 对氮素的吸收,在抽穗受精前,已吸收总氮量的 85。 对磷素的吸收,70在抽穗前已被吸收。 对钾素的吸收,70以上在抽穗前已被吸收,剩下 30在抽穗受精时吸收,因此,钾肥一般要在生育前期施用。 利用秸秆直接还田作玉米基肥具有良好效果,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壤,施秸秆时应配合少量氮肥,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解。 2、施肥技术
1、墒作业。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 冬季降水较多、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要及时整地保墒。 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 适当进行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蓄住自然降水。 结合深施底肥,随打垄随镇压,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跑风漏墒。 根据墒情,适时播种。 510 厘米耕层日平均地温稳定达到 810时
1、播即将来临。 如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秋季能否增加产量的关键问题。 农民朋友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 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 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当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 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 但是,过于追求高产而采用生长期过长的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