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41 号玉米的加工利用 晋单(糯)41 号(原鲜糯 1 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 1996 年选育而成的,属早熟糯性玉米品种。 2001 年 3 月通过山西省有关部门的审定,成为山西省审定的第一个糯玉米新品种。 同年,该品种作为山西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在众多参试品种中,外观、色泽、商品性、风味食味等综合评价均为第一。 2004 年该科研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号(玉米) 锦单 9 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锦 57 为母本,皖系 19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该品种生育期 124 天,属中晚熟品种。 成株高 275 厘米,穗位高 117 厘米,穗长 202 厘米,穗行数 14 行。 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 371 克。 总淀粉含量 7521,含粗蛋白质 122,粗脂肪 492,赖氨酸 028,可溶性糖 589。 接种鉴定大斑病 05 级,小斑病
1、花、玉米和反季节大葱高效立体栽培 金丝瓜历来是营养丰富的桌上佳品,近年来,在江苏省铜山县张集镇有不少农户种植,并逐步形成了金丝瓜、棉花、玉米、反季节大葱的高效立体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该模式可亩产金丝瓜 2000 公斤、皮棉 80 公斤、玉米 300公斤、反季节大葱 45005000 公斤,每亩地每年纯收入最低可达 7000 元,深受当地农户的欢迎。 一、金丝瓜、棉花百苗选择肥力较高
78(玉米)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最佳采收期 83 天,比对照绿色先锋晚 4 天。 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 成株叶片数 23 片。 株型半紧凑,株高 位 米。 花药黄色,颖壳黄色,花丝绿色。 果穗锥型,米,穗行数 16,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感黑粉病。
2、的先决条件。 但使用不当,也只是有害而无利。 春播玉米从拔节期开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孕穗到抽穗达到盛期,开花到灌浆期又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 孕穗到灌浆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栽培上要实行“三追肥,三浇水,三中耕”。 在拔节开始后进行第一次穴追肥,并适时中耕。 在孕穗开始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并中耕。 在灌浆时进行第三次穴追肥,这三次追肥总量以不超过 30 公斤为宜。
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株高 260 厘米左右,穗位高 105 厘米左右,果穗筒型,穗长 1923 厘米左右,穗行数 1618 行,百粒重 3238 克,黄粒红轴,半马齿形,结实性好,无秃尖,活秆成熟,品质较好,较抗玉米螟。 黄淮海夏播生育期 102 天,春播生育期为 124 天,东北地区春播生育期 129 天。 一般亩产 6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 800 公斤以上。 东北地区高产可达 13500
4米) 特征特性:株高 269位高 110长 20粗 50 厘米。 穗行数为 14粒重 320克,出籽率 87,黄粒,半硬粒型,品质较好。 株型紧凑,抗倒伏,抗大、小斑病,抗青枯病,抗黑粉病。 夏播生育期为 103北春播生育期为 132天。 产量表现:2000 年参加河南省(套种组)示范试验,比对照豫玉 18号增产104。 2001 年参加国家西北区试平均 7883 公斤亩。 一般亩产
2、年玉米“瘤子”的黑粉散出被风吹到健康玉米上,从比较柔嫩的部分、虫口或铲趟时的伤口等部位再次侵入扩大蔓延,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除病瘤子清除田间深埋,千万不要扔到地里。 少虫口。 行三年以上轮作。 斤磷酸二氢钾加水 400 公斤浸种 1015 小时。 三、玉米圆斑病此病在 7 月末至 8 月初,在果穗上发病。 受害果穗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果穗弯曲,籽粒和穗轴变黑,最后干缩。 防治方法
、精细整地播种(移栽)要对土壤深翻犁耙,做到地平土细,以防寒增温,蓄水保墒。 2、适期播种(移栽)及时间苗、定苗、补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植系下扎,生育良好,茎秆精壮,抗倒伏。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改善植株个体发育,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防止倒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结合当地地理、生态因素合理确定。 一般每亩不超过 3000 株
5 玉米 品种来源鄂玉 15 是宜昌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特征幼苗长势强,茎秆粗壮,株高、穗位适中,株型半紧凑,耐密植,抗倒伏。 果穗筒形,白轴,轴细,易脱粒,千粒重高。 春播生育期 105d,抗旱、耐瘠性较强。 适栽地区适宜在湖北省低山、平原、丘陵地区种植。 栽培要点理密植。 直播于 3 月中下旬播种为宜,育苗移栽可提前 15d 播种,单作在低山最佳种植密度 4200 株/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