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农单交 3 号”(原代号 选育单位:西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父本 082 由西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用 射线 伦琴处理沈单 7种子,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而成,母本 3H2 为外引系。 产量表现:在 2000 年区试中平均亩产 43805对照种成单 14 增产1307,在 2001 年区试中平均亩产 4341对照种农大 108 增产68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43617%,比对照平均增产 1003。
号粤单 1 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优质、高产、紧凑型玉米单交种。 一、区试平均亩产 斤和 斤,分别比阳单 82 大面积示范亩产 500600 公斤。 高 197 厘米,穗位高 72 厘米左右,穗长 18 厘米以上,米以上,穗行数 14 行,每穗 426 粒左右,千粒重 272 克左右,出籽率85,秃顶很短。 肥抗倒,抗寒,抗旱,高抗大小斑病、纹枯病和穗腐病,抗玉米螟和蚜虫。
1、单 11 号”(原代号 5511) 选育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以自选系 549 为母本,外引系交 51 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 产量表现;2000 年该品种在重庆市区试山区组中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雅玉 2 号增产 2001 年该组合在本市山区组区试中产量 330545 公斤之间,平均亩产 4364 公斤,比对照雅玉 2 号增产 两年试验中产量均高于对照雅玉 2 号,平均亩产
1、玉 10 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蠡县玉米研究所品种来源:以自选系 618 为母本,引进系黄 C 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 产量表现:2000 年参加重庆市杂交玉米新组合平丘组预试,蠡玉 10 号平均亩产 4922对照农大 108 增产 997。 2001 年参加重庆市平丘组区试,平均亩产 4384对照农大 108 增产 2002 年续试,平均亩产5156对照农大 108 增产 196
号(玉米) 粤农 9 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 1993 年秋用粤单 9117 为母本,与改良群体品种泰苏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顶交种。 特征特性春植生育期 105110 天,秋播生育期 100 天左右,为中熟硬粒型品种。 株高 200 厘米,穗位高 70 厘米,穗长 18 厘米,穗粗 米,穗行数 14 行以上,每穗 460 粒左右,千粒重 260 克以上,出籽率 83%,籽粒黄色
前条件下,种植玉米都必须进行 1 次或 2 次追肥,施用的都是以氮肥为主,施用量每 667 平方米 20 千克左右。 这是在施底肥和种肥的基础上的一般情况,由于地区不同、土壤不同,施用追肥的种类和用量也有所不同。 但为了搞好追肥作业,应掌握以下一些原则:(1)追施时间。 应保证玉米在整个拔节期间有充足的氮肥供应,因拔节期也正是穗分化时期,有充足的氮肥可以使穗长和粒数的分化得到充分的发育。
到夏玉米追肥的季节了,笔者发现许多农民在玉米追肥上仍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1、追肥过晚。 农民习惯于抽雄前后追肥,殊不知此时已错过最佳时期;2、一炮轰式追肥。 播种时把全部肥料当种肥一次施入,或者浇蒙头水时把肥料全部撒入;3、望天追肥。 不顾玉米生长的特点,等下雨后再追肥。 以上 3 种情况,玉米都很难拿高产。 要想玉米获得高产,首先,应了解玉米的需肥规律:玉米苗期是需磷、钾肥的关键期
1、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重视自然界病虫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在生产实践中,玉米多种生理病害的发生,常造成严重的损失,而这些生理病害只要人们注意,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避免或减轻。 我们在玉米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几种生理病害,通过采取防治措施,减轻或避免了此种病害带来的损失。 1 状玉米发芽受阻,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矮小,叶片衰弱黄瘦,生长停止,形成弱苗
1、米缺锌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失绿,出现白化花叶苗,失绿部分叶片变薄,节间缩短,叶窄株矮。 严重时植株节间变短矮缩、根部变黑,叶片短而阔,簇生,叶肉增厚。 由于比正常植株生长缓慢,所以人们称之为僵苗。 玉米发生僵苗后,苗期生长势弱,生长缓慢,生育进程推迟。 僵苗植株高仅为正常苗的 70%左右,叶片日增量减少,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分别比正常苗分别推迟 8 天、6 天和 4 天。
肥的主要作用是用肥料调节作物的长势长相,满足作物生长对营养的需要,促进植株更好地生长发育,以增强其抗逆性,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追肥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高效率期,尽量做到在营养盛期进行科学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玉米的吸肥时间较长,需肥量也圈套,单靠施底肥和种肥,往往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还要进行追肥。 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