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稻的科学追肥方法玉米的需肥规律是苗期占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的 2%,穗期占 85%,粒期占13%。 据调查,每生产 100 公斤玉米子实,需氮 斤,磷 斤,钾 米需肥的高峰期是拔节至大嗽叭口期,一般进行二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开始,亩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5 公斤,在抽雄前 710 天追第二遍肥,每亩追尿素 12 公斤或硝酸铵 17 公斤,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底肥、种肥足,玉米长势好
1、豆、甘薯、榨菜高效模式 赤豆、甘薯、榨菜是江苏省海门地区的特粮特经特色农产品。 为全面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海门市中部几个乡镇在示范的基础上,推广了、“玉米赤豆=甘薯榨菜”这一用养结合型茬口,一般亩产玉米籽 500600 公斤,亩产值720860 元;赤豆 80100 公斤,亩产值 500600 元;甘薯 2500 公斤左右,除留种薯外,亩产值 1200 多元;榨菜可亩产鲜头 3000 公斤
1、前已经进入雨季,夏玉米上的一些常发病害如褐斑病开始显露迹象。 1、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有时在果穗外苞叶和雄花上出现黄色长圆形到圆形的很小斑点。 首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出现横带状症状。 最初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常呈白色透明
号菜玉米 品种来源四川省重庆市农科所选育的杂种一代。 特征特性早熟,全生育期 8090 天。 株高 2 米,穗位离地 80 厘米。 果穗长筒形,长 20 厘米,粗 米。 籽粒白色,皮薄,排列均匀,煮熟后有光泽,外形美观,品质佳,具有糯、甜、香、软等特点。 单鲜果重 200250 克。 亩产鲜果 800 千克。 适宜于春、秋两季栽培,生长势中等,空秆率低,在较高肥力条件下,双穗株率较高。
1、 号(原代号 3040)(玉米) 选育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 20000016。 品种来源:478征特性:幼苗长势旺,叶上冲,叶鞘紫色。 株型紧凑,株高 244 厘米左右,穗位高 97 厘米左右,叶色浓绿,叶片数 19 片,叶片宽短上举,穗上部茎叶夹角较小。 雄穗分枝 1216 个
1、前已经进入雨季,夏玉米上的一些常发病害如褐斑病开始显露迹象。 1、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有时在果穗外苞叶和雄花上出现黄色长圆形到圆形的很小斑点。 首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出现横带状症状。 最初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常呈白色透明
2、枯死,茎秆细,易倒伏。 根系发育不良,易早衰。 玉米缺钾,老叶边缘枯焦、发褐,症状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幼叶变黄,直到枯死,植株矮小软弱,后期易倒伏。 、钼症状小麦缺锌,表现为叶的全部颜色减褪,叶尖停止生长,叶片失绿,节间缩短矮化丛生。 缺锰主要表现为叶片柔软,新叶脉间失绿,黄色的条纹扩大成褐色的斑点,叶尖焦枯。 缺钼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黄化,先从老叶的叶尖开始向叶边缘发展,再由叶缘向内扩散
1、、育期在 8085 天的富粘 1 号、铁糯 3 号等鲜玉米新品种。 细整地。 每亩施入农家肥 3500 公斤、复合肥 25 公斤,按小行距 40 厘米:大行距 60 厘米垄距起垄做床。 4 月上旬覆膜之前用乙草胺喷雾防除杂草。 月下旬采用冷床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选用优质大田表土,与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 32 进行配制,同时掺入 1%的磷酸二铵混匀。 玉米催芽之后播种,覆土后在营养钵上盖一层薄膜。
1、、江南花糯江南花糯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育成的糯玉米特色新品种,2001 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品种审定号:苏审玉 200105),由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经营。 该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 前正参加国家区试。 特征特性该品种是早熟糯玉米杂交种,果穗长筒形,穗长 19 厘米,穗粗 米,平均单株结穗 ,无秃顶,每穗 1416 行,籽粒排列整齐紧凑,呈红、白、紫、黑等色。
1、食玉米仆为一种经济作物,可在乳熟期以鲜果穗供应市场或冷冻及加工成罐头后销售,鲜食玉米无论是营养还是口感,都优于普通玉米。 在批量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鲜食玉米应该特指甜玉米和糯玉米,而并非指普通玉米的幼嫩阶段。 因鲜食玉米植株、果穗和籽粒中的含糖量高于普通玉米,易遭害虫侵害,其中玉米螟是鲜食玉米生产最重要的害虫。 玉米螟很容易侵害甜、糯玉米,特别是夏、秋两季种植的,虫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