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搞好这时期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关键管理措施如下。 1、重施孕穗肥玉米孕穗期,是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的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植株需肥的高峰期。 因此,玉米穗肥在雌穗小花开始分化时追施效果最佳。 这时玉米植株的叶片数为:早熟品种可见叶 1215 片、展开叶 89 片,中熟品种可见叶 1417 片、展开叶
本花期相遇,是确保其丰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对发育缓慢的亲本应偏水偏肥,促进生长发育;对发育较快的亲本在根部一侧进行断根,抑制其生长。 这样做,可促使父、母本花期协调相遇。 对生长迟缓的亲本,可在 12 片可见叶时,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使父本提前出雄穗或母本果穗提早吐丝,促使其花期相遇。 父本散粉期一般在 7 天左右,如果父本早出雄穗,要将母本及早摸苞带二片叶去雄;或将果穗苞叶剪掉 1
1、农民来植保站询问玉米苗发黄、干叶是什么原因。 我们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些发黄、干叶的玉米苗土以下茎上或根都有虫咬的痕迹。 挖出苗发现是金针虫的为害,多的一株达 23 头。 玉米金针虫是一种以幼虫在地下蛀食玉米内茎和地下根部,可咬断没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致使玉米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时可使全田毁种。 所以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查治玉米金针虫,以减少其为害。
1、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内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能够进一步增强玉米的抗倒能力玉米育苗移栽于膜内,与大田直播覆膜栽培相比,虽抗倒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膜内土壤疏松,加之多数埋肥较浅,玉米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因而仍然较易倒状。 玉米苗栽于膜侧,虽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
1、产品特点:色泽浅黄,微明,具有正常的饴糖风味,无明显可见杂质。 配料:玉米籽粒、淀粉酶、氧化钙、大麦芽。 工艺流程:玉米粉碎调浆液化粉化过筛浓缩饴糖。 制作要点:粉碎:把玉米用振动筛去杂,用破碎机破碎,然后用鼓风机除去表皮与胚芽,再用锤式粉碎机粉碎,用钢磨磨细,细度要求通过 7080 目筛子。 调浆:按 1:比例将玉米粉加水调浆,调浆在调浆罐内进行。 从加水开始充分浸泡 2 小时,浓度在
1、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致使玉米褐斑病发生流行,给玉米造成减产。 为防止此种病害给农民造成损失,将玉米褐斑病作如下介绍。 一、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 病斑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在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现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
1、黑龙江省宾县植保站调查,玉米顶腐病发生严重,发病重的地块,发病株率为 30%,死苗率为 5%,发病轻的田块发病株率也达到 5%左右。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我国于 1998 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 2002 年,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 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 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
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确保其丰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但由于亲本性状、气候条件、土壤类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很难花期相遇,从而影响到产量的提高。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减少损失。 对发育缓慢的亲本应偏水偏肥,促进生长发育;对发育较快的亲本在根部一侧进行断根,抑制其生长。 这样做,可促使父、母本花期协调相遇。 对生长迟缓的亲本,可在 12 片可见叶时,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1、米育种花期不遇处理方法玉米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确保其丰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但由于亲本性状、气候条件、土壤类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很难花期相遇,从而影响到产量的提高。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减少损失。 对发育缓慢的亲本应偏水偏肥,促进生长发育;对发育较快的亲本在根部一侧进行断根,抑制其生长。 这样做,可促使父、母本花期协调相遇。 对生长迟缓的亲本,可在 12 片可见叶时
1、栽技术的优点一是可适时移栽、解决两季茬口矛盾造成的节令偏紧问题;二可蹲苗,提高苗的质量;三能保证亩株数、达全苗壮苗;四能做到定向密植,提高光和利用;五可节省种子 3050。 全省玉米育苗移栽方法达 13 种之多,现介绍两种常用的育苗方法:1营养袋育苗(1)备袋可用纸袋,也可用工厂特制塑料袋,规格高约 9 厘米,园直径约 5 厘米,无底无缝。 每亩备用 5000 个。 (2)营养土配制与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