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1、0 号玉米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锦单 10 号玉米产量高,平均亩产在 800 公斤左右,该杂交种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活杆成熟,是一个优良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品质也较好。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总淀粉含量为 属高淀粉玉米品种。 该品种生育期 131133 天,株型紧凑,幼苗生长势强,叶鞘紫色;株高 300 厘米,穗位 138 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
号(白粒玉米) 津鲜 2号玉米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邵景坡等人利用硬粒型玉米与甜质型玉米,通过亚种间杂交于 1992年育成的白粒鲜食玉米专用品种。 亲本组合为宝石早杂。 该品种株高 185厘米,穗位高 85厘米,茎粗 有 18片叶,2雌穗芽,双穗率 15%。 果穗长 20厘米,秃尖 粗 穗 14行,单穗重 粒白色,1籽粒为甜质型,3籽粒为硬粒型。 嫩籽粒口感好,营养丰富,经化验
78(玉米) 品种来源:母本为 源为从南斯拉夫超甜玉米自交系 835杂交选育的自交系;父本为 源为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从 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最佳采收期 82天,比对照绿色先锋晚 4天。 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 成株叶片数 21片。 株型半紧凑,株高 位 药黄色,颖壳黄色,花丝绿色。 果穗锥型,行数 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
母本,以百草沟为父本,于 1995 年选配杂交而成。 金糯一号糯玉米杂交种,春播生育期 100 天,播种至收获青穗需要 85 天左右。 苗期出土能力强,苗旺,叶鞘稍有紫色,叶片平膜型,穗长 20 厘米米,粗 米,穗行数 12 行,金糯一号高产鲜果穗(净穗)1050公斤斤。 金糯一号种子百粒重 ,早春抗旱、抗寒性强、顶土能力强、苗齐苗壮,对光照不敏感,对温度较敏感,抗大小斑病,抗青指病,对 较敏感
1、18(玉米) 金农 118(原名中玉 15)系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而成。 金农118 的双亲分别来源于不同的玉米改良群体。 1997 年冬在海南测配,1998 年从获得的测交组合中入选。 1999 年决选。 之后在北京的产比试验、秦皇岛基地的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 已于 2003 年 4 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 特征特征:金农 118 幼苗绿色,叶鞘略紫
1、生物制剂绝无缩节胺、矮壮素等化学物质喷施后三天明显见效,七天即可抗 7大风本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专家、教授采用美国生物工程技术,选用进口原料精心研制而成的高浓缩玉米矮化、抗倒、增产产品。 主要功效:1、本品所含的玉米促控结合因子,含量高、活性强、分散性好、渗透力强、易吸收、见效快、效果好。 2、喷施后玉米根系庞大,根长根密、固土有力,吸收养分能力增强。 3、缩短玉米秸秆节间长度
1、膜栽培造成的边行效应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湿、保肥水的作用,能加快玉米生育进程,使玉米提早成熟;另外还可以提前播期。 因此,大多玉米制种基地均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播种,以提早收获,避免收获前遭受恶劣天气影响,尤其在年有效积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更是普遍采用。 地膜一般采用宽 7080 厘米的居多。 覆宽膜的田块常会出现行与行之间生长发育相差较大的现象
2、现黑色层,否则子粒含水量较高,品质下降。 随着气候变化,一些年份秋霜来的较晚,连续两三年晚霜常常会使人降低警惕性,种植一些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而这样一旦霜来得早,就会造成较大损失。 应性广的品种。 生育期相近的品种产量潜力可以相差很大。 品种的生产潜力不能由穗子的大小、穗行数、行粒数、粒深、双穗率和叶子竖立(紧凑)与平展等特殊性状决定,品种的生产潜力应体现在产量水平上。
1、豆上应用增产增收显著 近些年,由于土壤中施入氮、磷肥量不断增加,加之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对土壤中有效钾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土壤层有效钾日趋下降,致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去了平衡,土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钾。 为此,我们自 1994 年至 1996 年在全县内多点次开展了玉米、大豆施用钾肥肥效试验示范。 实践证明:玉米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76149
2、公斤比对照农大 65增产 15,两地市平均比对农大 65增产 1515。 1996 年宜宾地区区试亩产 3825 公斤,比对照川单 9号增产 126。 自贡市区试亩产 3464 公斤,比对照川单单 9号增产69,两地市平均比对照川单 9号增产 975。 1996 年夹江、乐山、自贡、木里、洪雅等五县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176 公斤,比对照川单 9号增产 71公斤,增产 159。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