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时除雪,减轻冻害清除叶片上的积雪,防止油菜机械损伤,减轻冻害。 清沟沥水,预防渍害雪后要抓住晴好天气清沟沥水,重点清理田内“三沟”,并敲碎沟泥,培土于油菜的根部,增强保温性能,预防渍害。 加强监测,防止病害一是及早除草。 油菜田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对水喷雾;以阔叶草为主的甘蓝型杂交油菜田,可用高特克对水喷雾,也可与防除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浙双 6 号于 2003 年 3 月经省农作物品审会第二十七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 该品种 1999000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 斤和 斤,比对照九二 58 系分别增产 2002 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九二 58 系增产 ,比九二 58 系早 1 天。 浙双 6 号株高 米,有效分枝位 次有效分枝数 ,单株有效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属长角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大害虫” 油菜移栽大田后的害虫较多,主要有“四大害虫”,就是农民所称的“菜蚜”、“菜青虫”、“菜蛆”、“黑壳虫”。 现将“四虫”危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是菜蚜:指危害油菜的蚜虫,常见的萝卜蚜、甘兰蚜和桃赤蚜等三种。 三种不同的菜蚜,常常混在一起危害。 吸取油菜汁液,受害叶片向下卷缩,植株变黄矮,生长不良,严重时可导致萎蔫枯死。 二是菜青虫:指危害油菜的菜粉碟幼虫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意水肥药 抓好油菜移栽前的苗床管理,是确保油菜移栽后早发的基础,这期间抓好以下4 点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施 1 次“送嫁肥”。 油菜苗的发根力与体内的氮素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油菜在起苗前要追施 1 次“送嫁肥”,以增强发根力。 此外,因“送嫁肥”从施用到移栽的间隔时间短,菜苗移栽到大田后可依靠其体内自身养分的积累维持生命活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 实践证明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作为青饲料种植主要有几个特点:生长迅速,刈割成熟期早,出苗以后两个月即形成足够大的营养体(出苗到现蕾的发叶量就达 50%左右);耐寒性强,能在较低的温度范围(45)形成生物学产量,出苗子叶期能耐O上下的低温,所以周年适合种植的时间较长;青苗中纤维素含量低,消化率达 75%80%,超过豆类和谷类作物。 例如,豌豆消化率为 69%80%,超过豆类和谷类作物。 例如,豌豆消化率为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于油菜(蔬菜)苗移栽。 据有关专家介绍,油菜机械化移栽不仅能保证移栽秧苗株行距和移栽深度均匀一致,而且能按技术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基本上消除移栽过程中伤苗问题,秧苗移栽后直立度、覆土压密程度等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我国旱地栽植机械,过去主要是针对玉米、棉花、甜菜的移栽,油菜移栽机械基本没有。 江苏正昌集团新近研制的新型油菜移栽机,既能适应裸苗也能适应带土小钵体苗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德油 8 号”油菜新品种是由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开发。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长江上游地区平均214 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 223 天。 叶色微浅绿,裂叶 3 对,顶叶无明显缺刻,苗期半匍匐,花瓣较大呈覆瓦状,花瓣黄色。 平均株高 193 厘米,分枝高5670 厘米,分枝数 10 个,主花序长度 63 厘米,单株有效角 450 个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的荫荚不实,重的苗期开始显症。 常见的有:一是矮化型植株矮化,花序、花、角果间距缩短,花蕾、幼荚大量脱落,角果畸形扭曲或短缩;分枝丛生或分枝节位低,基部 2分枝多,虽不断开花,但不结实;茎和花序顶端黄白色,萎缩干枯,茎表变为紫红或蓝紫色,皮层具纵向裂口;叶变紫红色至暗绿色,有紫色斑块,叶脉黄色,叶片小,皱缩,质厚脆;根肿大,根系发育不良,表皮龟裂呈褐色,支根和细根少。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1 简介审定编号:国审油 2007010 品种名称:秦研 211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汉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203A1286C 省级审定情况:2005 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 231 天左右,比对照秦优 7 号早熟 1 天。 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淡绿,裂叶 34 对,叶缘波状锯齿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细菌性黑腐病油菜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 田间识别叶片多从叶缘处开始向内发展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沿叶脉向叶柄发展,形成大块黄褐色病斑,叶脉变成黑色网状,曼延至茎部和根部,致使叶柄、茎、根部维管束变黑,干腐时叶片向一边弯曲。 发病原因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 带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病害。 在田间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昆虫传播,由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系统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