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
位置 测点 每个测点布置传感器 数量 备注 在坝体内部建立 1个监测剖面 坝体以外 510米处 1 个 3 套 当前实施 主坝高程 820 米处 1 个 3 套 当前实施 主坝高程 840 米处 1 个 3 套 当前实施 主坝高程 860 米处 1 个 3 套 当前实施 主坝高程 882 米处 1 个 3 套 后期实施 总计 1 个 5个 15套 内部位移预警设置 一级预警 黄色预警 矿预警
水系统治理方案 尾矿输送形式为砂泵压力输送。 尾矿库采用上游筑坝方式和后期尾砂冲积法筑坝方法的要求,尾矿排放方式应采用在尾矿坝坝顶向库内分散放矿的方式。 设计在坝顶布置主管和支管,支管间距 10m,主管与支管采用偏心底部连接方式,放矿时每组由相间隔的支管组成,每组同时开启至少 3 根支管,采用每组轮流交错放矿 方式,满足冲积 金矿有限公司新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管理手册 15
标准化系统相关文件培训。 (分数 是: 2分; 否: 0分 ) 是 此项得分 2分 是否定期评审、及时修订或废除标准化系统文件。 (分数 是: 2分; 否: 0分 ) 是 此项得分 2分 下列安全生产记录是否得到有效保留: (分数 是: ; 最高分: 8分 ) 此项得分 0分 管理评审报告; 事故、事件的相关记录; 风险评价信息; 培训记录; 标准化系统评估报告;
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的需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征以及评价方法的特点而确定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 的目 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
度约 ~。 第 ⑧ 工程地质层:尾亚粘土( Q4ml):黄褐色 — 灰褐色,湿 饱和,中密。 该层分布不均匀,仅在坝体下部勘探孔内有 分布,该层厚度约 ~。 第 ⑨ 工程地质层:安山玢岩( Pt1xl3):灰绿色 黄绿色,块状构造,岩性坚硬,整体性较好,结构稳定,岩石风化较弱,裂隙较为发育。 该层最大揭示深度约为。 全尾矿颗粒分析 将库区尾矿做 室内全尾矿颗粒分析, 指标统计 结果见表 11。
降低到控制水位 Hk 时的水面长度 Ls 应大于排水系统布置时要求的澄清距离 Lc 的条件进行复核。 控制水位按下公式确定 : Hk=Hehfhj 式中 Hk—— 控制水位标高, m; H—— 初期坝坝顶高程, m; e—— 安全超高,米,五级库取 ; ht—— 尾矿库调洪高度, m,由调洪演算确定 ,; hj—— 尾矿回水的调节高度, m; 当需用尾矿库进行迳流调节时由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21
筑坝材料取 自 附近的采石场 , 后期堆高 18m, 总库容 万m3, 库容利用系数为 , 有效库容 万 m3。 初期坝 结构 初期坝坝型为内坡反滤透水碾压 堆 石坝,坝高 ( 含清基 ),坝顶长 52m, 坝顶宽 ,内坡 1: ,外坡 1: ,坝顶标高 2074m,内坡 设透水反滤层厚 , 内外坡均设置块石护坡,厚 , 详见附图3。 初期坝下坡残积层耕植土、碎石、块石全部清除,坝基坐落 在
门联络畅通。 对尾矿坝和排水涵管进行经常观测,掌握其工作状态,以确保运莒 县 棋山镇埠南头银鑫选矿厂 尾矿库 初步 设计 及安全专篇 行安全。 为此,施工中要埋设必要的观测设备。 尾矿库值班人员配备无线通讯电话,确 保与矿山安全部门和主管部门联络畅通。 库水位观测 按《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规定,在库内排水设施附近选择适当位置设置清晰醒目的水位观测标尺(钢筋砼-水尺)标明正常运行水位和警戒水位
确保施工质量。 一般情况下,必须在井内井座顶部封堵或在隧洞支洞处封堵,严禁在排水井井筒上部封堵。 第四节排渗设施管理与渗流控制 第四十一条尾矿坝的排渗设施包括排渗棱体、排渗褥垫、排渗盲沟和各种排渗井等。 在尾矿坝运行过程中如需增设或更新排渗设施,应经技术论证,并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批准。 第四十 二条排渗设施属隐蔽工程,必须按设计要求精心选料、精心施工,详细填写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记录,并绘制竣工图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限期内进行必要的勘测,补齐必要的资料。 第十四条对涉及尾矿库库址、等别、尾矿坝坝型、排洪方式等重大设计方案变更时,应当报经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施工中需要对设计进行局部修改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对设计进行重大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并报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原审批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