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
2、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 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
1、天上谣一、诗人名片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 ,童年即能诵词章,十五六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因避其父亲李晋的名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27 岁便英年早逝。 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 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 、 秋来 、 马诗二十三首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雁门太守行 、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人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被贬期间,得以接触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一、诗人名片李白入长安前的壮游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自幼涉猎群书,年轻时仗剑任侠、喜纵横术。 25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群豪远游”。 出蜀后,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等。 娶故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遂留居湖北安陆。 三年后,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长安时期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 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臣的荐引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专题导语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而这种歌唱,带有李白强烈而独特的风格:豪放飘逸。 因此,学习本专题,首先要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1、燕歌行一、诗人名片高適(约 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 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 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
1、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人名片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后世故称孟襄阳。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 玄宗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 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向玄宗推荐孟浩然,但孟浩然却因与友人饮酒而未去见玄宗。 二十五年,张九龄任荆州长史,以孟浩然为从事,因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并相与唱和。 二十八年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专题导语 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 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 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 登高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李白 秋浦歌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李清照 一剪梅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 秋也可以这样 广阔温暖活力秀美丰收山居秋暝王维 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近体诗律诗绝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平仄、押韵、对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山居秋暝王 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