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2、育秧或软盘育抛秧;前茬是小春田的,要推广地膜湿润育秧方式。 高山区为了水稻早播、早栽、早成熟,可在低坝育寄秧或地膜湿润育秧。 适时早播。 一般在当地连续 3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2时及时早播,我县平坝地区 3 月 20 日左右播种,低山区 3 月 2025 日播种。 种子播前处理。 每亩稻田需杂交稻种 1克,常规稻种 2克。 在晒种、选种的基础上进行消毒处理,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防治水稻稻瘟病好 药后 1 小时内药液即迅速被稻叶及根吸收,阴雨季节使用药效完全不受影响。 具有高含量活性成分,每667 平方米仅需 1 包即可达到优良防效。 安全性极佳,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可放心使用,及早施用瘟绝还具壮苗助长作用。 治苗瘟应于秧苗 34 叶期或移栽前 5 天用药;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和急性病斑一出现即用药;防治穗茎瘟应于孕穗期(抽穗前 3 天)起,每隔 1014 天施用 1 次
2、淀粉 25。 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 115119 天。 抗稻瘟病能力不强,感白叶枯病。 19911992 年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南方税型杂交水稻早稻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4775 公斤和4788 公斤,比对照种威优 49 分别增产 75和 74。 栽培要点:作早稻一般在 3 月底 4 月初播种,秧田播种 1215 公斤,秧龄 30天左右,栽插密度以 12 厘米 米为宜,每亩插 8 万一
4(常规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 ,比对照豫粳 6 号晚熟。 株高 米,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茎杆粗壮,耐肥抗倒,株型紧凑,主茎叶片 14 片,叶片宽厚挺举,叶色浓绿,成熟时杆青籽黄。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抗性:苗瘟1 级,叶瘟 1 级,穗颈瘟 3 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垩白度 胶稠度 79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0
2、,宽行 1 尺 2 寸,窄行 6 寸,窝距 6 寸,亩栽 1 万窝左右,每窝壮苗栽单株,弱苗栽双株。 做到东西行向,牵绳栽直,利于通风亮行,减轻病虫危害,增强中后期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增粒增重,从而增加产量。 三、宽窄行杂糯间栽:在一般宽窄行栽培基础上,每隔两个宽行栽 1 行糯稻(俗称酒谷),窝距 1 尺 2 寸至 1 尺 5 寸,每窝 3 至 5 株。 注意浸种消毒,预防稻瘟病
2、壳率也会增加。 三是抗病虫能力较差。 目前推广的一些杂交水稻组合,对主要的病虫抗性较差,加上杂交稻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灌浆结实时间较长,易受病虫危害。 杂交稻稀播少插,在相同的虫口密度条件下,其单株承受的虫口数量是常规稻的 34倍,如防治不及时,病虫危害比常规稻更严重。 如何提高杂交水稻结实率。 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的措施是:培育多蘖壮秧。 杂交水稻的稻株各部分器官的形成
2、产 552367对照津稻 1187增产 122。 (3)津原 28号:系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中晚熟粳型品种。 全生育期 168天。 株高 105秆粗壮韧性强,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大穗大粒,千粒重28g。 米质优,食口性好。 高抗稻瘟病,耐稻曲病和纹枯病,感干尖线虫病,抗倒伏性和耐寒力强,中耐盐碱。 19971998 年 14个点次试验,67对照津稻 1187增产 36。 (4)津粳杂 1号
1、本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用药为重点,物理机械及生物防治为辅助,本着生态、经济、环保的观点,大力推行适应无公害栽培管理的防治技术。 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中心,及时处理病草、病种,加强肥水管理和适时喷药保护及养猫防鼠与利用天敌防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 在确保危险性病虫杂草不传入的前提下
47(水稻) 选育单位:吉林省种子总站。 审定情况:1991 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5。 品种来源:1989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特征特性:中晚熟粳稻品种。 株高 90 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幼苗生长旺盛,分蘖力强,茎秆粗壮。 主茎 14 个叶片左右
1、13(水稻)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6 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 990018。 品种来源:特青 2/粳籼 89。 特征特性:早籼中迟熟常现稻品种。 株高厘米左右,植后前期生长旺,出叶快,叶姿稍弯,叶色鲜明较浓绿,生长中期植株长势稳健,叶片向上挺举,叶肉厚,叶色浓绿。 抽穗快,穗层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