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
管中滴少量碘水,观察两支试管中。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2号试管中不变蓝 实验一 胶体的提纯: • 如何分离溶液和胶体。 分离用品: 半透膜 (如:鸡蛋壳膜、胶棉薄膜、动物肠衣、羊皮纸等) 分离方法:渗析( 利用 半透膜 把胶体中 混 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叫做 渗析。 ) 分离原理: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较小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取一烧杯,加入 20
3 4 5 6 2, 3, 5— 三甲基己烷 CH3— CH— CH— CH— CH2— CH3 CH3 CH3 CH3 CH2 CH3— CH2— CH— CH2— CH2— CH3 CH3 CH3 CH2 3— 甲基 — 3— 乙基己烷 2, 4— 二甲基 — 3— 乙基己烷 (三)烃基 —— 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 H原子后剩余的部分 用 R 表示 甲基 CH3 或 CH3 C H H H
么性质。 如何检验。 油变为脂肪 仍作食物,应与什么物质通过什么反应得到。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①酸性条件下 : C17H35COOCH+3H2O 3C17H35COOH+CHOH CH2OH CH2OH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H2SO4 (硬脂酸甘油酯 ) 油脂 +3水 3高级脂肪酸 +甘油 硬脂酸 甘油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②碱性条件下 :
表示 滴入 15 mL NaOH溶液时AlCl3完全能转化为 Al(OH)3沉淀的质量为 g •(2)表示滴入 20 mL NaOH溶液生成的Al(OH)3沉淀完全溶解 •(3)Al3+ + 4OH- === + 2H2O (4) mL或 mL • 1. (2020模拟精选 , 浙江海宁模拟 )已知 Ba(AlO2)2可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
反应 NaOH + MgCl2 NaCl + Mg(OH)2 (氢氧化钠)(氯化镁) (氯化钠) (氢氧化镁) 观察的现象: 溶液变浑浊,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 只可帮助判断 ) 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 蜡烛燃烧 的过程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
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二看核电荷数: 三看核外电子数: 电子层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 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交流与讨论 3: 观察 3~ 11~ 17号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 3~9号元素 Li Be B C N O F Ne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 +2 — +3 — +5 3 — 2 — 1 0 Na Mg Al Si P S Cl Ar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
么用途。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电解(原创)( 2) 学习目标: 掌握电解精炼铜和电镀的原理; 理解并熟练掌握 放电顺序; 了解活泼电极与惰性电极的概念 会判断阴阳极,会书写本节所学的电极反应式。 变换二 ( 1)将 II池中的 CuCl2溶液改为 CuSO4溶液。 (即电解池 IV) ★写出 CuSO4 溶 液 中 的 两 个 电 离 方 程式: ; ; ★该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分别是:阴离子:
的硝化反应 纯净的硝基苯是无色而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硝基苯蒸气有毒性。 HNO3 + 浓硫酸 + H2O - NO2 硝基苯 △ 苯的硝化实验装置图 现象: 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完毕,将混合物 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在烧杯底部出现 淡黄色油状液体 (硝基苯 ) ③ 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要冷却到 50~ 60℃ 以下,再慢慢滴入苯,边加边振荡,因为反应放热,温度过高
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 ……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 …… 离子键的强弱及其意义: (1)离子键强弱取决于离子半径和所带电荷数。 (2)离子键强弱影响着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和溶解性及热稳定性等。 讨论:通过课本 P24表 ,得出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 结论: 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也就越高。 例如: r(Na+)r(K+), 所以离子键 NaCl较 KCl强
+ σ B A O - C- H + H CN O - C- H σ + σ σ + σ CN H 乙醛 还原 (加 H) 乙醇 氧化 (失 H) 氧化 (加 O) 乙酸 *分别写出以上三个转化反应的方程式。 1. 丙酮的分子式 C3H6O, 结构简式 CH3COCH3。 酮的通式 R1COR2。 酮是羰基直接与两个烃基相连 , 没有与羰基直接相连的氢原子 , 所以 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