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2、成的块根小。 如用块根肥大部分切块,以70100重为宜,切口要涂石灰防腐。 深翻整地:整地时拾净砖瓦石块,以免块根畸形。 翻地深度为 45左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翻地、整地、作畦,准备下种。 增施底肥:深翻前亩施有机肥 5000 公斤,进行浅耕。 浅耕时亩施碳酸氢氨 10 公斤或复合肥 15 公斤,并犁入土中。 也可将腐熟的有机肥 500 公斤1000 公斤沟施。 底肥较少或质量较差时
1、状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 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 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 病原 山药尖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石竹叶培养基上
状薯蓣镰孢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 是薯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 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具 35 个隔膜,3 隔膜者大小1950(m),5 隔膜者大小 326847(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褐色,球形或洋梨形,单胞者大小
1、药学名 山”,为薯蓣科藤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 有补气、益肾精、健胃化痰功效。 分布在全国各地。 症状又称山药白涩病、薯蓣柱盘孢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蔓,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大小 25期病班四周变褐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2、0以对于茎块着生的土层要进行局部深翻。 一般采用开沟法,最好于冬前进行,单作按 90100开沟,沟宽 30深 80100清除土中 1上大小的石块。 翌春下种前施入基肥,667 平方米匀施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 30005000后将土壤填回沟内,并做成高出地面 1012畦床,中间挖宽 1446 10右的浇水沟,浇水沟两边既是山药的栽植垄。 三、选种及适时定植1、种薯的选择选择健壮短粗、内质新鲜
疗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 多年来,笔者应用炭蒜山药粥治疗牛羊腹泻余例,疗效显著,现选择其中例报告如下:病例一:年月日,东海县双店镇翟某的一头中等体型公黄牛,拉稀糊状粪便已周,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数次,不见效果,要求诊治。 治疗:取生山药克、木炭末克、大蒜克。 先将山药碾碎,加凉水放入锅内加热,不停搅拌,煮沸分钟后即成粥状,候温。 再把木炭末和捣烂的大蒜一并加入锅内,搅拌混合均匀,每天内服剂,连服天。
2、填 20 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 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 三、种块处理在种植前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的根头作种,将其一端断面在消毒石灰粉中蘸一下,以杀菌和促进发芽。 田间管理1、支架引蔓。 山药一出苗就要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 225m 为宜。 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达 15m。 支架要支插牢固
2、月(北方 4 月)播种,播前在整好的土地上做畦。 南方做 宽的高畦,北方打埂作畦。 在畦上开沟,深 57 厘米,按株距 35 厘米播人珠芽 1 粒,播后施以人畜肥及草木灰,然后覆土与畦面平,稍加镇压。 幼苗出土后,注意勤除草,浅中耕,施肥 23 次。 苗枯后割去蔓茎,挖出根部,将挖出的栽子进行贮藏。 南方也可不挖出,留在土中,到第二年栽种前挖出作种。 用珠芽培育成的栽子,第 12 年产量较高
2、铺在烘筛上,经干制机在45温度下干燥 78 小时。 干制初期,将进风口全打开,充分排除湿热废气。 干制中期,山药表面发干后,关掉进风口的 1/3,并打开回流门,让湿度不太高的废热空气通过加热器加热,送到干燥间再利用,以节省能源。 趁热将已干燥的山药片倒在工作台上,剔除杂质和发黄的山药片。 在挑选时,山药片因暴露在空气中较长时间而易吸湿回潮,应放入干制机中再次干燥,然后用塑料袋按规格包装。 三
2、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细龟纹病斑,深 23深的达 1上,呈褐色干腐状。 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 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整齐,一年约生 2 代,只侵染山药,6 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到长 40都可以侵染,以 20上病斑较多。 )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