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
开关管驱动的集成电路的比较,把逆变单元 IGBT 的驱动和主电路电流的检测分 别由不同的电路来完成,既可以提高逆变器的性能,又可以提高 IGBT的工作效率,使得 IGBT 更好地在安全工作区工作。 因此,本设计采用了富士公司生产的 EXB8 系列的 EXB841 驱动集成芯片。 EXB841 集成芯片是专用于 IGBT 的集驱动、保护等功能域一体的复合集成电路, EXB841 属于高速型
— 载波 频率 fc 与调制信号频率 fr 之比 N,既 N = fc / fr 调制度――调制波幅值 Ar 与载波幅值 Ac 之比,即 Ma= Ar/Ac 同步调制 —— N 等于常数,并在变频时使载波和信号波保持同步。 基本同步调制方式, fr 变化时 N不变,信号波一周期内输出脉冲数固定; 三相电路中公用一个三角波载波,且取 N 为 3 的整数倍,使三相输出对称; 为使一相的
业设计(论文) 11 为 cosd doUU 。 ( ) 由此可见,只要保持电流连续的条件,控制角 α 的变化,不但可以改变 Ud 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 Ud 的极性,当 /2 时, Ud 为负值,正适合于逆变工作的范围。 在逆变工作状态下,晶闸管大部分时间都工作于交流电源的负半周,承受的阻断电压主要为正向阻断电 压,且其反向阻断时间对应着晶闸管的逆变角 β( )
对光伏阵列输出电压要求较髙,电压变化不 能太大,而且控制相对复杂,不易达到最优控制。 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相较于单级逆 变器逆变级前多出一级 DCDC变换级,可将升压与逆变分配在两个独立的环节进行, 前后级间耦合不紧密,系统控制相对简单,且 DCDC环节可使逆变环节输入相对稳 定,有利于提高 逆变环节转换效率,适用于小功率逆变电路中;多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则适用于小功率逆变电路中。
时具备平衡穿越和不平衡穿越能力,默认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曲线必须符合 GB/T 199642020《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第 8 章的所有要求。 投标方此次投标的同类型组串式逆变器必须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现场或实验室低(零)电压穿越测试。 0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11 . 11 . 2 101 2 3 4时 时( s
小,并联运行稳定性高。 可采用通信基站实现无线通信, 故障率低、易排查 ,保障系统稳定可靠。 采用传统综合布线技术,布线距离长,易受电磁环境干扰, 故障不易排查。 发电量 削弱 MPPT、弱光利用优势 , 发电量提升 程度有 待验证。 组件间 距小时,冬季遮挡影响发电量。 系统维护 免维护,备用机替换 容易,维修时间短 ,电量损失小。 定期维护,故障机只能现场修复 ,维修时间长 ,电量损失大。
基准源;稳压精度为 5V177。 5%;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 500mA 的驱动能力等特征使逆变器既可提供不间断的高质量交流电,又可以满足体积小,电路简单的要求。 采用两片 TL494CN 芯片,采用推挽式电路,交替工作,可以提高转换效率,而且双端工作的变压器体积比较小,可提高 占空比,增大输出功率。 (三)各元器件分析 TL494简介 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
y. The pare registers of the pare units are doublebuffered, allowing programmable change of the pare/PWM pulse widths as needed. Programmable deadband generator The deadband generator circuit
83。 43 控制模块 43 变流器的的 仿真分析 45 小结 47 结论与展望 48 致 谢 49 参 考 文 献 50 附录 51 风力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1 1 绪论 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流技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能源是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战略资源。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密切相关。 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都使人类经济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再 21世纪
真分析 模型所需的电池结构参数如表 21 所示。 表 21光伏电池模式参数表 sR shR /gvEe TC A 1000 建立如图 22所示 仿真电路,用 PSIM 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图2 2 光伏模块PSIM仿真电路 图中 S 、 T 分别模拟光照强度与电池温度;用电流表 A 检测光伏模块的输出电流。 用表 oV 测量模块端口输出电压;然后分别引电压和电流进乘法器用表 pV 显示模块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