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技术是在棉花不整枝打杈,只打顶心和边心,又叫二次打顶栽培法的基础上,推出的更为省工的一次打顶栽培法,其省工至少 70%以上,而产量增加 8%以上,棉花品质基本和传统法持平。 其关键技术有如下几点:期趋中。 宜选择大棵型,中期长势强,亩产籽棉不低于 350 千克,高产超过 500 千克的品种,通常选择华抗号系列、秋丰大铃系列以及抗病 2105 系。 播期不宜过早,5
1、、灌溉技术1、农业灌溉主要采用滴灌、喷灌和中心转动喷三种节水系统进行灌溉。 其中滴灌比例约为 90%左右,其水的利用率可达 97%以上,喷灌和中心转动系统灌溉对水的利用率分别达 70%和 80%左右。 2、灌溉水来源有地表水(河流、水库)和地下水(打井)以及城市废水、微盐水、加工后的海水等(棉花等非食用作物的灌溉主要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和微盐水)。 3、控制节水的办法,一是大幅度提高水价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深埋式”滴灌技术是继棉花膜下软管微孔灌技术之后兴起的又一项新的高效用水技术。 该项技术能够高效率地利用肥、水,增产效果明显。 一、疆棉区一般为 6 月 710 日,按 3 天 1 个轮灌周期进行灌溉,如秋季多雨,可按 5 天 1 个周期灌溉。 灌水量:现蕾期每次每 667平方米灌溉量为 8 立方米,盛花期 10 立方米,铃期 12 立方米,全生育期灌水2123 次,每
几年,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气候变暖及温室大棚蔬菜面积的逐步扩大,棉田后期烟粉虱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及产量和品质产生了较大影响。 自 2001 年以来,连续几年在滨州、东营、德州、聊城等鲁北几个主要棉区,棉田烟粉虱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棉田烟粉虱在 8 月中下旬虫量上升明显,9 月上中旬虫量达到高峰。 生态防治:根据烟粉虱具有趋黄性的特点
1、劣化肥的泛滥、名牌肥料被假冒和盲目施肥已经成了严重制约棉花高产高效的“拦路虎”。 据笔者调查了解,伪劣复合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养分偏低、售价偏高,经销商受高利润驱动而“疯狂销售”;而较多的棉农科技素质偏低,往往导致“花了 10 元钱,买了 5 元的肥料养分”。 由于棉花的“吃不饱”,多花了钱还导致棉花减产。 对此,在选择化肥上,笔者倾向于让棉农自己“配方施肥”,而不用什么“配方肥”。
1、月上旬以来,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棉田普遍受涝受渍,棉苗生长发育受阻。 待梅雨结束、天气转晴后,各地要及时发动棉农,突击开展棉花灾后抢管,促进棉苗及早转化生长。 一要突击清沟理墒、爽水降渍。 由于暴雨冲刷、淹水时间过长,棉田原有沟系都已淤平,已退水的棉田爽水困难,土壤水份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既不利于棉苗恢复根系活力和加快转化生长,更不利于中后期防抗雨涝灾害。 因此,及早解除明涝暗渍
1、者走访的很多地方,大部分棉农不注意适时、适量的化控,往往导致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失调,植株徒生妄长,果节拉长,赘芽丛生,蕾铃脱落严重,棉株“高、大、空”,且遇风雨往往发生倒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年年想控好,年年控不好”是大部分棉农的真实写照。 问题一:大部分棉农对缩节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控制旺长的肤浅认识上,不知道缩节胺对于棉花生产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性(具体作用特点见后面细述)。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棉花表现缺硼症状比较严重和范围较大的一年,无论南方棉区和北方棉区都屡见不鲜。 微量元素锌、硼、铜、锰、钼、铁等作为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引起重视,开始于上世纪的 20代。 就世界范围来说,在上世纪 60一个新兴领域,发展很快,使用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我国上世纪 40 年代,开始研究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0 年代开始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 6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出壮营养枝越多的棉株说明越有力量,单株结铃潜力越大。 对棉花的营养枝是去是留?如何利用?棉花的营养枝又称叶枝,俗称疯杈、油条、滑条。 其上虽不能直接着生花蕾,但却能生出果枝,照样开花结铃,能弥补群体空间的闲置和单株结铃的不足,有效地利用最佳开花结铃期,增加亩铃数,在棉花栽培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如欣抗 4 号、中棉所 23、国欣棉 3 号等棉花品种的营养枝,都能在第 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旱和涝灾是棉花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二者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 干旱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危害主要有 3 方面:一是在干旱情况下,棉花的植株变矮,叶面积变小,棉铃的生长速度变慢。 二是在干旱情况下,棉株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棉株体内养分的合成、供应、分配受阻,因而蕾铃大量脱落,且干旱越重,落铃率越高。 三是在干旱情况下,单株成铃数、铃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