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省工。 每亩做营养钵比往年少,移栽速度也提高 1 倍,缓解了劳力矛盾;减轻了整枝的强度,免除了打叶枝的作业,只需按时打顶,适时打边心即可;二是高效。 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在棉花的行间还有利于套种,由于行距 100 厘米,行间光照充足,为争取利用光能创造了条件。 实践中农民在棉行一侧 40 厘米处套种 1 行花生,即 1 行棉花 1 行花生,每亩能收花生 80 千克左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吐絮期一般从 8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历时 70。 吐絮期栽培管理主攻目标是:促进棉花早熟、不早衰、不贪青。 为了力争所有棉铃成熟好、吐絮畅、早熟不早衰的要求,首先要做好保根、保叶工作;其次,要改善环境,为棉铃发育、吐絮创造有利条件。 一、促进棉花早熟的主要措施1、加强整枝及推株并垄吐絮期如果棉田枝叶茂盛荫蔽,可将主茎下部老叶打掉,空果枝剪去以增强棉田通风透光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的棉株开始吐絮,即进入吐絮期,吐絮期是指棉花从吐絮到收花结束的一段时间。 我国棉花一般在 8 月下旬或 9 月上旬开始吐絮,11 月上、中旬收花结束,历时 7080 天。 一、吐絮期的生育特点和丰产长相 棉花进入吐絮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逐步进入完全生殖生长时期,叶色由下而上陆续衰老变黄,光合能力降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 棉株下部棉铃陆续吐絮,中上部棉铃继续发育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区”的棉花水浮育苗技术被成功突破。 由湖南农业大学主持研发的国家“十五”重点攻关和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棉花水浮育苗技术日前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棉花有栽培历史以来一直是旱土作物,易受涝渍危害,原有的棉花育苗也就视水浮育苗为禁区。 从 2000 年起,湖南农业大学陈金湘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始了“闯禁行动”,经过近 5 年的艰难攻关获得成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月下旬至 9 月初开始吐絮,持续 70。 营养生长逐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此期主要防止棉花早衰,促进早熟,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为争取秋桃发育良好,仍需要供应一定的养分和水分。 吐絮期的管理,一般棉田要防止早衰,丰产棉田要防止晚熟、促进早熟。 1、喷施叶面肥:棉花吐絮期根系活动逐渐减弱,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下降对有脱肥现象的棉田可喷 1%的尿素溶液和 过磷酸钙溶液 1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熟不早衰,要求是棉株下部吐絮,上部继续开花,晚蕾很少。 生长健壮的棉花,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 2030 厘米,有大蕾 34 个。 如果顶部果枝向上伸得过长、赘芽丛生、断花过晚,是旺长和贪青晚熟的表现。 吐絮初期叶面积系数保持在 右,并缓缓下降。 若叶面积过大易造成田间密闭,延迟吐絮;相反易引起早衰,降低铃重。 吐絮期生产上的主要矛盾 一是早衰;二是贪青晚熟;三是病虫危害。
1、种栽培模式虽然收益比棉瓜、棉葱略低,但较其他的间作套种模式省时省工,容易被接受,我省邯郸、邢台、沧州、衡水等地均有采用。 一、种植样式棉花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7090 厘米,小行距 4050 厘米,大行内套作一行小绿豆。 棉花密度为每亩 4000 株。 绿豆株距 1015 厘米,每亩留苗50007000 株。 二、产量效益棉花间作小绿豆,一般不影响棉花产量,绿豆亩产一般 3040 公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当前的棉花生产中,由于产量的不断提高,加之施肥较普遍存在重氮、磷的现象,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症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棉花的产量与品质有极大影响。 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补施微肥可起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效果。 叶即呈显青铜色,叶脉间明显失绿,变厚变脆易碎。 叶缘向上卷曲。 叶间缩短,植株矮小呈丛生状,生长受阻,结铃推迟,蕾铃易脱落。 临界指标土壤有效含量 110发条件磷肥施用量大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水浮育苗技术”是湖南省农业专家研究出的一项棉花种植新技术,该技术采用多孔聚乙烯泡沫育苗盘为载体,以混配基质为支撑,将载有棉种的育苗盘放入营养液水体苗床进行培育,具有显著的省种、省工、增产、增效作用,比常规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节省用种量 40%以上,每亩育苗和移栽减少用工 10 个左右。 棉苗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低,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生命力强,生长整齐一致。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理施用硼肥,棉花花器发育和受精都正常,子房发育良好,有利于棉桃的形成和生长,从而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提高产量。 棉花若缺硼,花器发育不正常,会出现蕾而不花、花而不铃、蕾铃脱落等不良后果。 高根系的生理机能,促进壮苗早发,加快真叶的出叶速度,促进棉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协调棉株生长发育的平衡,有利于棉株稳长、早熟、不早衰。 试验表明,硼对加速棉花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