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5 片以内正常的叶片不能打掉。 这是因为这些叶片的生理功能较强,都有制造营养的能力,对黄瓜产量有很大的作用。 5 片以下的叶片,凡是颜色浓绿,没有病虫害,没有黄斑的,也不能打掉,因为这些叶片仍然能为黄瓜的产量作贡献。 5 片以下的叶色变黄,有严重黄斑或病虫危害的老叶。 5 片以内的叶色变黄,有严重黄斑或病虫危害的叶片可以打掉,但是每次打叶不能超过 2 片。 5 片以下的叶色变黄
2、及时喷施普力克或恶霉灵加爱多收,预防病害发生。 二、温室休闲季节深翻棚土,晒垡,降低土壤中有害菌数量。 结合增施有机肥、秸秆反应堆等农事操作进行,可有效地抑制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并且还能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 三、使用抗重茬菌剂。 近两年我们推广的 素菌、康博士重茬专家等菌肥,都是通过有益菌大量繁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害
前很多菜农采用定植前覆盖地膜,或在定植后立即覆盖地膜。 其结果是根系不再深扎而停留在近地面的土层中。 天气转冷后,遇到低温,这层浮根连同地表的根系相继消失,影响黄瓜产量。 因此,应适当晚盖地膜,分浅、中、深 3 次中耕,促进根系深扎。 于嫁接苗根系庞大,吸收养分和水分比自根苗多,地上茎叶比自根苗大。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合理稀植才能发挥出嫁接苗的增产潜力。 同时,降低密度以后
2、育壮苗,也可提高对疫病菌抵抗力。 用南瓜尤以黑籽砧木嫁接,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改善通风条件。 一般垄高 1520 厘米,垄宽 3040 厘米,宽垄距 8090 厘米,窄垄距 4050 厘米。 密度为亩保苗38004000 株。 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枯叶、根茎及杂草,可减少下茬瓜菜侵染源。 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积水
2、、东北、华东及西南地区春大棚、小棚、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 北京地区春大棚一般于 3 月上旬育苗,其他地区可依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提早或推迟育苗。 苗龄 25 天左右,不能过长。 日光温室春茬 2月中下旬育苗,苗龄 30 天以内。 苗期注意夜间保温防寒,少控水,但要适当通风除湿。 小苗 2 叶时定植。 定植前少蹲苗或不蹲苗。 每亩栽苗 3500 株左右。 定植后尽快促其缓苗早发。 疏掉基部 4
2、病害,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保护地、露地兼用新品种。 2)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春保护地、早春露地及秋冬保护地栽培,尤其适于短季节速生栽培。 华北地区春茬日光温室 1 月中旬育苗,2 月中旬定植,3 月中旬始收。 春棚 2 月中下旬育苗,3 月中下旬定植,4 月中下旬始收。 春露地 3 月中旬播种,4 月中下旬定植,5 月底始收。 该品种侧枝少,适于密植,667 4000株左右。 秋棚延后栽培可在
2、柄上的霉斑环绕一周后,叶片变黄枯死。 二、发病规律:此病为真菌单丝侵染所致,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只能在寄主上进行寄生生活。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或棚室作物越冬,为初侵染源。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 由于白粉病病菌繁殖速度极快,所以病害流行速度极快。 发病适温 15相对湿度 80%温度适宜时病害流行取决于湿度条件,温室、大棚由于湿度大,空气不流通,容易引起白粉病的发生。
2、酸铵 1015 公斤;严冬时节要特别注意搞好叶面追肥,叶面喷肥绝对不可过于频繁,否则会造成药害和肥害;春季进入结瓜旺盛期后,追肥间隔时间要逐渐缩短,追肥量要逐渐增大,每亩每次尿素 1520 公斤;结瓜高峰期过后,植株开始衰老,追肥和浇水也要随之减少,以促使茎叶养分向根部回流,使根系得到一定恢复,以延长结瓜期。 放风管理定植后的一段时间里要封闭温室,保证湿度,提高温度,促进缓苗
2、草苫温度不但会使室温慢慢下降,而且还会因黄瓜长期见不到阳光,而造成生理紊乱。 五、忌冬季大量施氮肥。 因氮肥遇水后在分散过程中,会使水温大幅度下降,促使地温降低,从而影响黄瓜秧正常生长发育。 六、忌施未腐熟的有机肥。 有机肥遇高温后会很快发醇,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友害气体氨气,轻者分解温室内氮肥,重者还会使温室内所有黄瓜苗中毒死亡。 七、忌中午、傍晚喷撒药。 中午喷药温室内温度太高
2、。 取一株黄瓜苗,在子叶以下 8米处,以 20左右的角度向前斜切,切口长 5米,再从另一面切第二刀,切口长 24 毫米,把下胚轴切成楔形。 接穗削成后,胚轴部分不能太长,否则嫁接后接穗胚轴处易发生不定根;切削接穗要准确、迅速,两刀削成,并保证接穗切口处没有毛刺。 拔出砧木上的竹签,右手捏住接穗两片子叶,大斜面向下,倾斜插入孔中。 注意插入接穗要迅速、准确,一次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