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病毒
2、的线条状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致死温度60稀释限点 1001000 倍。 在低温干燥的组织中可存活 10 个月左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小麦土传花叶病毒主要由习居在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传播,可在其休眠孢子中越冬。 该病毒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 其侵染循环同小麦条斑花叶病。 侵染温度 侵入后气温 2025病毒增殖迅速,经 14 天潜育即显症。
2、的组分等,病株根瘤显著减少。 种子病斑的形成,主要因素是病毒感染,降低种子商品价值。 二、症状。 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植株的株龄和气温的不同,差异很大。 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病株则叶片皱缩,向下卷,出现浓绿、淡绿相间,起伏呈波状,甚至变窄狭呈柳叶状。 接近成熟时叶变成革质,粗糙而脆。 播种带病种子,病苗真叶展开后便呈现花叶斑驳。 老叶症状不明显,到后期
着春播玉米面积的增加,玉米矮花叶病毒病也呈加重趋势,已成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 一、症状识别: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感病,尤以苗期受害最重。 玉米三叶期即可现症,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继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扩展至全叶,在粗脉之间形成几条长短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褪绿条纹,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
2、异,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梭条花叶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 不能经种子、昆虫传播。 传播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 该菌是一种小麦根部的专性弱寄生菌,本身不会对小麦造成明显为害。 冬麦播种后,禾谷多粘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在根细胞内发育成原质团,病毒随之侵入根部进行增殖,并向上扩展。 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
2、消毒:先把种子用清水预浸 34 小时,再用 10磷酸三钠溶液浸 2030 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彻底洗净后再催芽播种。 2、生长前期喷药预防:可用 20病毒 ,或 20病毒速克 700 倍液喷洒,在苗期、移栽后,始花期各喷一次。 3、着重防治蚜虫,切断传播途径。 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有蚜虫发生,一定要防治,可用 10大功臣 2500 倍液喷洒。 4、一旦发现有病株要及时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