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第 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一、最受赞誉的合资企业 上 海 大 众 汽 车 标 志 一、最受赞誉的合资企业 一 汽 标 志 轿车合资企业产生的背景 两个因素: 一是我国轿车工业基础薄弱;二是改革开放的大潮。 前者是内在的需要,后者是外在的条件。 引进外资和技术,是我国早期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
1、第 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图为 1984年 10月 12日上海大众举行奠基仪式。 上海大众第一辆( 塔纳轿车组装下线。 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 筑面积 现有职工15000多人。 上海大众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保有量最多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 45万辆,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 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 3000、帕萨特、
1、第 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导 言 欧盟的成功向世界各国证明了经济区域化的 可能性和优越性,加速了经济区域化的进程。 继 欧洲共同体之后,世界其他地区纷纷仿效。 地理 位置相邻、经济往来频繁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不 同的形式在经济上进行合作。 它们充分利用了各 自的优势和资源,从而加强了整体的力量。 在各 种区域性经济集团中,影响较大的有北美自由贸 易区
1、第 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日本 变速器 加拿大 美国 发动机 澳大利亚 轮胎 韩国 等 20多个国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它说明什么。 设计 德国 车身薄板 各国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展开紧密的交往与合作,形成了相互依存、竞争的局面,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1、第 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导 言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 之一。 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 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 任何一 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 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 最为明 显。 展望未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 它对 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要在全球化 的大潮中,趋利避害,融入世界,实现中华民族
1、第 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共同体( 1967) 欧洲 共同体 ( 1952) 欧洲 共同体 ( 1958) 欧洲 共同体 ( 1958) 欧盟( 1993) 性质 :经济政治组织 性质: 经济组织 煤钢 经济 原子能 欧洲一体化进程 合作领域从 经济扩大到 货币 政治 军事等领域 欧元正式启用( 2002) 1991: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第 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 39年,战争结束也有 11年了。 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 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 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 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
1、第 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导 言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经济区域化也于 20世纪 中期开始加快了进程。 欧盟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 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国际经济格局 中重要的一极。 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是如何发生 的呢。 包括什么内容。 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对于 在改革开放中摸索前进的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值 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来进行探 究。
1、第 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课标要求: 以 欧洲联盟 为例,认识当今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 发展趋势。 一、背景: 1、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 2、二战后,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 必要性 3、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4、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可能性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 ( 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 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
1、第 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背景: 1、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 必要 阅读本节教材第 1段小字部分, 你觉得很多人的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经济危机 倾销战 关税战 危机加深 资源和资金不足的德意日结盟 二战爆发 基于对经济大危机和二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