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3蔗) 选育单位: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 990007。 品种来源:母本:0;父本:福农 57征特性:植株直立,叶姿中等紧凑,中大茎,节间长丰满,圆筒形。 茎遮光浅红色,见光后紫色,背蜡粉,芽卵园形,顶端达生长带,无芽为。 生长带突出,呈青绿色。 叶片弧形伸出,叶鞘绿色,无 57号毛群,具内叶耳
2、施。 二、高培土防倒伏。 在甘蔗伸长期间,应结合施肥进行高培土。 培土不但可以保肥,提高肥效,而且可以促进甘蔗根系发达,防止倒伏。 具体做法是:通过多次薄培土,达到高培土,每次培土仅覆盖蔗头一节,使蔗头节节发根,利于甘蔗生长。 在高培土中还要注意边行管理,如对边行加肥、培土,防止人畜践踏,以克服消边现象。 三、剥老叶防病虫。 甘蔗田间通透是甘蔗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甘蔗进入生长后期,每 71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生长期长,产量高,消耗养分多。 按一般生长期 1011 个月(春种冬收)计,亩产 5 吨甘蔗,需吸收氮(N)(斤,钾(014 公斤。 甘蔗施肥的一般原则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有机肥和磷、钾肥应作为基肥一次施完,氮肥则要分次施放;要将甘蔗全生育期所需的磷肥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氮肥则施20%左右。 一般要求每亩农家肥 5001000 公斤,钙镁磷肥 70100 公斤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9759(甘蔗)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 990004。 品种来源:母本:粤农 73一 204;父本:崖城 71一 374。 特征特性:中大茎,蔗茎圆筒形,节间长度中等,茎青黄色,蜡粉多。 芽倒卵形,大小中等,黄绿色。 叶片深绿色,宽度中等,成熟时叶片较长而弯曲,肥厚带青绿色
2、后覆盖 3 厘米的细泥土。 三、覆盖地膜。 应选择晴天盖膜,若遇干旱天气,应先淋一次水或粪水,喷除草剂后再盖地膜。 一般用厚度 米,宽度 50米的地膜将蔗蔸全部覆盖,地膜两边离蔗头基部 10 厘米左右,四周用细泥土压实封密。 要注意不让蔗头碰破地膜,如地膜有损失,要用泥土密封,以利于催芽齐苗。 四、加强田间管理。 宿根蔗出苗后,一般在 3 月上、中旬可揭膜。 盖膜宿根蔗早生快长,前期生长较快
2、提高发芽率,促进甘蔗早生快发。 6、对白蚁可用诱杀法。 在白蚁滋生地堆放废弃蔗茎、蔗皮、木萌茎及杂草等,待白蚁大量集中到诱杀点后,用“灭蚁灵”喷洒,喷洒后小心恢复原处,使其继续活动,互相传递中毒死亡。 7、2 月底前蔗螟开始羽化,要彻底消灭越冬蔗螟。 抓好甘蔗早管理,以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减少螟害。 8、2 月底前把蔗地的蔗头、蔗叶沤肥,或烧掉,彻底斩掉螟枯梢及残留在宿根蔗地上的冬笋。 9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高”栽培技术甘蔗“双高”即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平均单产 907 吨亩,比大面积水田蔗亩增产 4306;田间平均糖份 1430,比大面积水田蔗提高 118 个百分点。 其主要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选用高产、高糖、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优良品种,如新台糖 22、新台糖 25,瑞引 95148、粤蔗 93159、梁材 9718、梁材 9751 等品种。 二、地块选择选排灌自如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水果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皮薄、茎脆、汁多、味甜,营养丰富,适宜种植于低海拔热坝区。 一、精细整地,认真开沟。 由于水果甘蔗茎秆粗壮,植株较高,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交通方便的砂壤土田地。 种植前深耕碎垡,耕层深度 40 厘米以上。 精细整地,除净残茬杂草,达到深、松、细、平、净。 认真开沟。 植蔗沟深度为 3540 厘米,沟心到沟心距离为 110 厘米
2、的技术人员一道深入各圩场、村屯、田间地头,举办玉米、花生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播放光碟等服务活动。 由于服务、技术指导到位,大部分农民朋友都愿意接受甘蔗套种粮油作物的做法。 平福乡岽寮村的林老伯说,他今年第一次用亩地试行甘蔗套种玉米,有技术员的指导,现在玉米和甘蔗长势都很好。 等玉米有收成后,他计划养一两头猪,增加家庭收入。 甘蔗套种西瓜这项技术
2、温霜冻危害;中冬植一般在 12 月中旬至 1 月上旬下种,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种苗萌根、萌芽出土经历的时间最长,萌芽率低,易造成缺苗断垄,除在气温较高的蔗区外,一般很难保证萌芽成苗;在 1 月中下旬下种的晚冬植蔗,气温虽然还较低,但离春晓来临的时间较快,受病虫危害的机会也较少,仍可利用地温先扎根,气温一回升,便能迅速萌发生长,保证出苗。 二、选地与整地为了保温保湿,冬植蔗的选地条件比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