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2、对湿度在 60%以上时,卵开始孵化,地面杂草中的越冬卵一般孵化较早,杂草萌芽露绿时便开始孵化,5 月上旬、6 月上旬、7 月中旬、8 月中旬、9 月各发生一代成虫,成虫寿命较长,产卵期为 30 天。 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 三、生活习性绿盲蝽若虫生活隐蔽,反应敏捷,爬行速度极快,成虫喜阴湿怕干燥,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行动活泼,日夜均可活动,但夜晚活跃,白天多在叶背、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
2、斑纹,状如“鸟眼”,受害部分硬化干枯。 在潮湿时,往往干缩脱落,或成僵果连在枝上,发病迟的果实变硬、发酸。 二、发病条件:一般病害在雨水多、湿度大的地区发生重,尤其是春夏雨水多时发病重。 排水不良或通风透光差也易发病,当气温在 24葡萄易受到侵染。 三、防治方法:严格检验苗木,防止带病菌苗木传播至新区,可用 10%硫酸亚铁溶液或用 氯酚钠液混合 3 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苗木消毒。
2、发病。 栽培条件对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性的病害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主要是及时摘心绑蔓,剪副梢,使蔓均匀分布于架面上,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减轻病害发生;采用避雨栽培的葡萄园在夏季晴好的天气应揭开薄膜,以便通风降温。 二是清洁果园。 冬季剪除病梢,清扫病叶、病果,集中烧毁。 病重地区或易感病的品种,要用药保护。 一般在葡萄发芽前喷一次波美
2、原因发生粗皮病的主要原因是锰过量,引起树体中毒造成的。 锰过量的原因有:据调查,粗皮病严重的果园 都小于 7,多数在 5 左右。 果叶片锰含量正常范围 30150 毫克/千克。 高于 150 毫克/千克的,树体易患粗皮病。 果园土壤锰含量超过 10 毫克/千克时,易发生粗皮病。 果园有机质含量低于 ,易发生粗皮病。 水不畅,积水严重,造成土壤锰大量还原,易发生粗皮病。 防治对于偏酸性的土壤
2、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 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 030,最适温度为 20左右。 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 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 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
2、幼虫直接蛀入危害,5 月中、下旬老熟幼虫爬出竹笋落入松土中作土室化蛹。 蛹体长 20 毫米,红褐色。 6 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体长 14米,呈灰褐色。 雌蛾于羽化后的当晚或次晚交尾产卵。 雌蛾喜选择快要枯死的禾本科杂草叶片正面边缘产卵,数十粒产成一条,卵近圆球形,直径约 米,灰白色,以后随草叶枯死自然卷曲而将卵裹卷包起越冬。 每头雌蛾的产卵量 112,平均 382 粒。 二、防治方法
2、越冬。 实行果实套袋的果园,因袋内避光、高湿,纸袋成了保护伞,幼虫从果柄的袋口处潜入,则很难受药,易造成危害,应引起套袋栽培者的注意。 三、防治措施(一)冬春季认真刮除老树皮和翘皮,清除树上残附物,以杀死过冬卵。 (二)春季梨树发芽前(3 月中下旬)喷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卵,喷药要周到细致。 (三)鸭梨落花 7080时正是若虫孵化期,是防治的关键期,可喷一次 吡虫啉乳油
2、翅,触角和足很小,无腹管,无尾片。 卵:椭圃形,长 米,表面光滑,淡黄色。 若虫:淡黄色,形似成虫,仅虫体较小。 由于虫体很小似黄粉附着在一起为害果实,故称为黄粉虫。 三、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黄粉虫每年发生 6,以卵在树皮缝内老翘皮下、果柄脱落层等处所过冬,但造成为害的均是在树皮下过冬的群体。 梨开花期开始孵化,仍在树皮下取食为害,产卵繁殖。 麦收前后部分成虫转移到嫩枝、果台、果梗上繁殖为害
2、省中南部 7 月上旬开始发病,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发病轻重与当年气温、降雨、虫害及品种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2228适宜发病,特别是遇上阴雨连绵或昼晴夜雨、多雾天气,极易爆发成灾,风雨使叶果摩擦创伤,蚧、螨、叶蝉、椿象、桃小食心虫吸食为害,容易感病。 梨枣、铃枣等品种感病较重,冬枣、婆枣等品种抗病性较强。 另外,偏施氮肥、枝叶密集、间作不合理等,造成光照通风不良,增加害虫传病
2、三年以上。 实行与水稻、玉米、花生、甘蔗等作物轮作。 增施磷钾肥和农家有机质肥,促使叶片、叶柄组织细胞增厚坚实,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芋田渍水。 、药剂防治。 芋头疫病一般多发生在梅雨季节和盛夏期间,尤其是下白撞雨(又叫落太阳水),晴雨相间和高温多湿的盛夏期间最易感病,一经发现发病中心(棵),立即施药防治。 主要药剂有:喷洒波尔多液。 其制作方法是: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