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
体各方中至少应当有一方符合采购人根据采购项目的要求规定的特定条件。 联合体各方之间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明确约定联合体各方承担的工作和相应的责任,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 联合体各方签订共同投标协议后,不得再以自己名义单独在同一项目中投标,也不得组成新的联合体参加同一项目投标。 投标代理人在同一个项目中只能接受一个投标人的委托参加投标。 投标费用 无论投标过程中的作法和结果如何
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原则进行布置。 安装 .调整开门机构和传动机构,使其符合厂家要求。 若无 安装图则按其传动灵活 .功能可靠的原则调整。 护身栏各连接螺丝要加弹簧垫圈垫紧 平层感应器和开门感应器要根据感应铁的位置定位调整。 要求横平竖直,各侧面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mm。 安装限位开关 安装前对碰铁进行检查,若有扭曲 .弯曲现象要调整。 碰铁安装要牢固,要采用架弹簧垫圈的螺丝固定
的向下需求区域,由此定义方向区域。 动态分区时,区域的数目和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取决于各个轿厢运行的瞬时状态、位置和方向。 动态分区是在正常的电梯运行期间定义的,按事先定义好的规则产生新的分区,并且是不断连续变化的。 分区控制缩短了电梯的单台运行周期, 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动态分区的算法比较复杂,因此主要以静态分区法为主。 近年来,动态分区法的研究受到了重视。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
紧急终端开关; 11导靴; 12轿架; 13轿门; 14安全钳; 15导轨; 16绳头组合; 17对重, 18补偿链; 19补偿链导轮; 20张紧装置; 21缓冲器; 22底坑; 23层门; 24呼梯盒; 25层楼指示灯; 26随行电缆; 27轿壁; 28轿内操纵箱; 29开门机; 30井道传感器; 31电源开关; 32控制柜; 33曳引电机; 34制动器 图 电梯 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xxx
功能 群控系统中,各台电梯对厅外呼叫信号的响应是由系统统一进行分配的。 每个厅外呼叫信号并不是直接派给乘客所呼叫电梯的控制 器,而是先送到群控调度模块。 调度模块根据各梯的当前状态信息,采用一定的调配策略,用算法分析出哪台梯响应此呼叫信号会使电梯系统得到最优的性能,比如响应时间最短或者系统能耗最小等,再将此厅外呼叫信号分配给该电梯控制器。 因此,群控系统有控制功能,对电梯控制器进行控制
2 电梯相关知识与传感器选择 11 控制柜、导向轮、限速器、电源总开关、承重梁、 曳引机、急停开关、绳头组合、绳头板等。 ( 2)井道 导轨支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接导板、线槽、对重架、曳引机钢丝绳、限速器钢丝绳、平层感应装置、限速器钢丝绳涨紧装置、随行电缆、电缆支架、缓冲器、补偿装置、轿厢、中间接线盒、底坑检修箱等。 ( 3)轿厢 轿顶轮、轿架、轿底、轿壁、轿顶、轿门、门机、光电保护防夹装置
( 2)紧急报警装置采用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当电梯行程大于 30m 时,在轿厢和机房(或者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设置对讲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的供电来自前条所述的紧急照明电源或者等效电源,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 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 8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项目及其内容 检验结果 检验结论 24 C 4轿厢与对重 地坎护脚板 轿厢地坎下应当装设护脚板,其垂直部分的高度不小于
人类必不可少的室内垂直运输交通工具。 电梯的发展也势必将更加高端化、智能化、人性化。 2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电梯自动语音提示系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单片机技术的问世无疑推动了电梯行业进入新一波的发展潮流。 单片机技术与各种语言芯 片以及显示器的相结合使用,可以实现电梯的自动显示化、智能语言化。 自动显示楼并播报上下行状态、关门信号、当前楼层。 电梯的设计也因此而加人性化
性大大提高。 了选层器及大部分中间继电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外部线路简化。 3. PLC 可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方便地增加或改变控制功能。 4. PLC 可进行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显示,便于检修,提高运行安全性。 ,重点可以放在程序的开发与调试上面。 6. PLC 较强的通信功能使得对双梯加并联功能或梯群加群控功能成为可能。 3 系统总体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思想
梯内部,应该有 5 个楼层 (1~5 层 )按钮、开门和关门按钮以及楼层显示器。 上升和下降显示器。 当乘客进入电梯后,电梯内应有能让乘客按下的代表其要去的目的地的楼层按钮,称为内呼按钮。 电梯停下时,应具有开门、关门的功能,即电梯门可以自动打开,经过一定延时后,又可自动关闭。 而且,在电梯内部也应有控制电梯开门、关门的按钮,使乘客可以在电梯停下时随时地控制电梯的开门与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