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3、看出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损失率越小,因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间为负相关。 第 4 题,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加剧水土流失。 第 5 题,我国西北地区以风蚀为主,东南地区因人类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地区以地质灾害为主,东北地区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
3、,位于北半球,此时段降水多,地下水位高,B、 C 错。 【答案】答 45 题。 省级行政区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四川 甘肃 云南 其他比例(百分比) 20 20 15 9 6 4 5 )A草原 B苔原C硬叶林 D针叶林5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发生的是()A火灾 B鼠灾C雪灾 D洪灾45.【解析】第 4 题,由表可知,该植被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分布较广,而西藏、内蒙古、新疆
5、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第 10 题,暴雨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反应的特点。 【答案】变强度越大,灾害损失越大。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灾变强度分布图” ,完成 1112 题。 1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台风 B沙尘暴C洪涝 D滑坡12微度灾变区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水污染C荒漠化 D酸雨1112.【解析】第 11 题
4、灾害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异变,二是受灾客体。 中没有受灾客体,中不具备自然异变,它们都不能构成自然灾害。 【答案】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 B地震C泥石流 D火山【解析】由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处是地处山脊处的陡崖,坡度大,地势高,容易发生滑坡;地震多发生于板块碰撞交接处
2、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4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 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50 级大于里氏 )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 水深不少于 1 000 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地 B地C地 D地34.【解析】第 3 题
2、出表现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恢复难度很大,有的甚至具有毁灭性。 第 2 题,强降水导致各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条河流、水库、桥梁出现险情,道路交通受阻,毁坏农田,使农作物减产,冲毁农舍及工农业设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财产损失。 【答案】015 年 8 月 5 日电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南部日前遭数百万只蝗虫过境,导致至少 800 公顷的农田毁于一旦。
2、然”来“消灭”自然灾害B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到最低C自然灾害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D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解析】人类应该利用智慧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答案】 8 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
2、。 同样,自然灾害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 据此完成 34 题。 3下列自然灾害的形成,是由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是()A夏秋季节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易发生洪涝灾害B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
3、并伴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A向东南移动 B向西北移动C向西南移动 D向东北移动34.【解析】第 3 题,该天气系统为 7 月份在北太平洋海域出现的逆时针涡旋,应为热带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带来大量降水;梅雨天气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 第 4 题,先吹东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宁波西南方,后吹西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东北方
3、统的 、 、 也令人流连忘返。 合作探究:动 题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反馈练习:1、判断(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