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2、幼虫食量小,一般不转株危害,4 龄后有转移危害习性,5 龄幼虫食量暴增,其食量约占总食量的 90%以上。 幼虫期 3035 天。 发生条件 干旱不利于豆天蛾的发生。 植株生长茂密、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发生较重;大豆以早熟品种受害较重。 在化蛹和羽化期间,如果雨水适中,发生就重。 雨水过多则发生期推迟。 防治方法 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较强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豆田的落卵量
2、目前推广的 705以上。 增产原因(1)合理摆布群体,充分利用光能。 (2)有利于发挥机械的作用。 特别是小垄窄行和平作窄行,在全生产过程中,可以全盘实现机械化。 (3)保墒保苗。 窄行种植的大豆,一般都要耕翻整地。 在良好的耕翻整地条件下土壤的墒情较好,可以使播深一致,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样,因而不仅出苗快,而且幼苗出的齐而全。
2、:(1)土壤接种法从着瘤好的大豆高产田取表层土壤拌在大豆种子上,每 10 千克种子拌原土 1 千克。 土壤接种法不如根瘤菌剂接种的效果好,因为根瘤菌剂是经过分离培养筛选出的最有效菌株所制成,当然比天然混杂的根瘤菌强得多。 (2)根瘤菌剂接种根瘤菌剂是工厂生产的细菌肥料,包装上注明有效期和使用说明。 大豆根瘤菌剂使用方法简单,不污染环境。 每公顷用根瘤菌剂 克拌种,纯增收入 150 元
2、,重茬地块发病率在 30%以上。 另外,向日葵茬、油菜茬地块发病也较重,这与田间大量遗留菌核有关。 (3)施用氮肥过多发病重。 氮肥施用过多,大豆生长繁茂,茎秆软弱,倒伏地段发病重。 (4)没有进行耕翻的地块发病重。 落入田间的苗核,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 铲趟次数少的地块发病重,原垄播种的地块比播种的地块重。 3、防治对策(1)精选种子
2、斤。 施用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光呼吸抑制剂,在大豆上施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植株的呼吸强度,减少干物质消耗,平均增产 施用方法:每亩用亚硫酸氢钠 8 克,对水 50 公斤,在大豆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一次。 施用三碘苯甲酸 2,3,5大豆上施用,可抑制顶端优势,促进腋芽发育,使植株矮化,分枝增多,茎秆粗壮,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防倒,促增产。 据试验,在大豆初花期和盛花期,用浓度分别为 100
2、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 225未覆膜大豆增产 30%以上。 一、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技术来说,“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从中产向高产或者更高产,就得考虑品种、技术、生态三因子。 大豆获得高产要有 3 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品种,没有一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技术或环境再优越,也不能获得高产。 二是生态或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能满足大豆优质高产对外界的要求
2、效果。 磷在生育初期主要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 开花时磷充足供应,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磷不足,落花落荚显著增加。 钾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使茎秆坚强不倒伏。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不仅供给大豆生长所必须的钙营养元素,而且可以校正土壤酸性。 石灰对提高土壤 的作用,往往高于增加营养的作用,使土壤环境有利于根瘤菌的活动,并增加土壤中其他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如钼。
2、栅克加水 15 升,用拖拉机悬挂式喷雾器作土壤表面喷雾。 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 所以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 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 采用人工粒选的效果很好,如果用种量大,可采用螺旋式大豆粒选机,其机械结构简单,便于移动
2、(1)土壤接种法 从着瘤好的大豆高产田取表层土壤拌在大豆种子上,每 10 千克种子拌原土 1 千克。 土壤接种法不如根瘤菌剂接种的效果好,因为根瘤菌剂是经过分离培养筛选出的最有效菌株所制成,当然比天然混杂的根瘤菌强得多。 (2)根瘤菌剂接种 根瘤菌剂是工厂生产的细菌肥料,包装上注明有效期和使用说明。 大豆根瘤菌剂使用方法简单,不污染环境。 每公顷用根瘤菌剂 375 千克拌种,纯增收入 150
2、门咨询后按要求配制。 搞好农药的混制利于提高防效、扩大防治范围、降低成本。 同时忌将不能混用的农药配制在一起,制成失效或浪费。 大豆播后苗前化学除草的配方是:48%广灭灵乳油 70 毫升+59%乙草胺乳油 100 毫升+70%豆磺隆可溶性粉剂 2 克,兑水 30 公斤,可喷施一亩地。 配制混配农药时先将农药按标准加入器具内,再把粉剂农药用少许清水稀释成母液后加入器具,最后加入定量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