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2、种大豆外,第 2 年春 5 月 20 日前后又可按大豆正常播种采用上述同样办法套种大豆,可选用“绥农 10”、“153”等中早熟大豆品种为宜。 二、打药大豆出苗后 34 叶片期,一般在 6 月 15 日7 月 15 日前后喷施灭草剂:“虎威”“拿捕净”各 斤,加水 60 市斤喷 1 亩地,杀水稗草、阔叶草、灰菜等。 三、喷肥6 月 20 日至 7 月 15 日大豆开花前,喷施叶而肥,配方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作方法第一道工序:在 10 份豆腐中添加 8 份砂糖和 8 份麦芽糖,然后搅拌混和。 温度达到砂糖、麦芽糖等溶解程度为好。 第二道工序:将大豆放在膨化机中膨化以后,用油煎炸。 第三道工序:将第二道工序加工出的半成品加入第一道工序加工出的半成品中混和。 豆腐和处理大豆的比例为 106。 为了提高大豆食品的风味,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下列物质:紫菜:1 公斤豆腐中添加 30 克左右。
2、18120d,需活动积温 2400。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为 抗灰斑病,较喜肥水。 所内鉴定平均产量为 对照品种嫩丰 14 增产 1997 年异地鉴定,平均产量为 对照品种嫩丰 14 增产 1998 年全省区域试验 4 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 2200kg/对照品种嫩丰 14 全省区域试验 4 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 对照品种嫩丰 14增产 19981999 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
2、,室内人工接种江苏流行强毒株系 病率为 0,属高抗品种。 田间霜霉病为 1 级,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表现为 2 级,属中度抗性。 细菌性斑点病田间调查为 01 级,室内人工接种为 1 级,属高抗。 在人工放养南方主要食叶性害虫大造桥虫、豆卷叶螟、斜纹夜娥的情况下,南农 88片危害率为 23%,而对照品种危害率达 36%,属中度抗虫品种。 1990 年升入鉴定圃,小区平均折合亩产 克,1993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大豆是对钼较为後感的作物,对钼的需要量也相对多些。 因此,钼施用于大豆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可增产 10%23%。 一、钼肥施用方法1、拌种:每公斤种子用钼酸铵 24 克,先用 4045的温水溶解后,稀释到所需的体积,然后拌种。 2、浸种:用 钼酸铵溶液浸种 12 小时左右,晾干后播种。 3、喷施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高 80120 厘米,长势强、分枝多、结荚部位低,一般单株分枝2630 个,结荚 600800 个,最多可达 2000 个,产净豆 ,高的可达 ,主茎突出,侧枝粗壮,角灰黄色,每荚 23 粒,籽粒金黄色,光泽度好,圆粒,豆脐褐色,出油率高,出豆腐率比其它品种高 12 倍,蛋白质含量 丰产性好,百粒重 2224 克,一般亩产 600800 斤,高产田块可达 1500 斤,抗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大豆) 一、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998 年育成,原代号:96品种为豫豆 2 号种子通过化学诱变技术结合系谱选育方法育成。 2002 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二、特征特性中熟春大豆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全生育期限 135。 株高 100米,椭圆形叶,紫花,灰色茸毛、黄褐色荚,成熟时部分落叶,不裂荚。 主茎节数 20,结荚高度 23米,有效分枝数 1,单株荚数 54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大豆) 一、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以豫豆 2 号为亲本材料,利用化学诱变重复处理技术,于 1996 年育成。 原品种代号2001 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二、特征特性春播大豆品种,生育期 135。 亚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数 2,株高110 厘米,主茎节数 22,单株粒数 ,百粒重 22 克。 籽粒椭圆,黄色,黄脐。 抗倒,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区试平均亩产 斤。 品质分析
2、,活动积温 2500。 19911994 年,在黑龙江西部的安达、杜蒙、林甸、泰来等处进行品种区域试验,21 点次平均亩产 对照品种合丰 25 增产 19931994 年生产试验,8 点次平均亩产 对照合丰 25 增产 调查表明:黑龙江西部大豆孢囊线虫病普遍发生较重,盐碱、干旱等不良自然条件更加重了危害程度。 合丰 25 不抗大豆孢囊线虫病,以它为对照,抗线 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克毒克(2%宁南霉素水剂)是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生物农药,具有高效广普、环保,促进作物生长、提质增收等特点。 对大豆根腐病、疫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大豆根腐病防治1、症状幼苗期染病,病株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形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危害侧根,病株后期根部变成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须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