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
在手柄上以便启闭。 2 在操作中进行移动时,须使与电动机的导线保持足够的长度和松度,勿使其拉紧。 以免线头被拉断。 2 振捣器的外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得使水泥浆粘结在电动机壳上,以免防碍电动机散热。 2 操作振捣器时,电动机温升不得 超过 75 度,必要时停机降温,运转中发现障碍,应立即停机排除。 2 当在一个构件上使用几台附着式振捣器同时工作时,则各个振捣器的频率必须保持一致
~5min。 21 ,迅速取好成品样送化验室 进行化验,然后向包内加入覆盖剂保温,等待浇注。 钢水回炉及事故处理制度。 ,一般为 ~。 氧枪事故的处理 ,并进行试氧和试水,符合工艺要求后方可进行吹炼。 ,如果发现氧枪被突然烧漏(主要表现为火焰突变、出水温度显示增高、炉内有爆炸声或炉口有蒸气溢出),应立即将氧枪提起,此时严禁摇炉 ,等炉内钢液表面的水分全部蒸发后, 氧枪回水突然变低,关闭水阀门,
..................302 技术操作规程 ...............................................302 三 、 热工仪表工 岗位 技术操作规程 ................................304 岗位职责 ...................................................304
低硅高硫,炉渣 FeO 含量增加,排渣困难。 ② 炉凉的处理方法: ,风压平稳,下料较快 , 及时降低 湿 度或增加喷吹量,提高风温。 注意调剂量的作用时间防止 提 炉温过头造成悬料。 ,应适当减风量控制料速。 ,应减轻焦炭负荷。 ,除应及时减风外,要加足够的净焦或大幅度减轻焦炭负荷, 并尽快查明原因,断绝凉源。 ,可临时采取发展边缘的措施,但必须减负荷至足够水平。 ,及时减风压至需要水平。
出喷枪。 第三章 热风炉系统技术操作规程 一、操作制度和操作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采用两烧一送制,工作周期为三小时,则燃烧二小时送风一小时; 炉顶温度不大于 1350℃,烟道温度应小于 450℃; 煤气压力应大于 时;当 低于 2Kpa 时,应减少煤气用量,而低于 时立即停烧; 换炉时风压波动不大于 5Kpa 时; 使用最高风温送风时,送风期的风温降应小于 50℃,恒温送风换炉时
缩空气清洗、吹扫滤网。 高压清洗水水量为 50m 3/h、水压为 MPa;压缩空气量为 660 m3/h,压力为 MPa。 为便于冲制箱的 设备检修,在冲制点上方设置了检修吊装设施。 主要工艺设备 ( 1)水渣冲制箱 水渣冲制箱是对熔渣进行水淬粒化的设备,安装在水渣槽入口处熔渣沟末端的下方。 箱体为长方形结构,一端是喷嘴板,另一端设有更换喷嘴的检修孔。 喷嘴呈半圆形布置。 粒化水从喷嘴板喷出时
高富氧状态下,保证送风系统的密闭性,防止发生烧穿事故。 风口调整: 一般情况下,风口应求等径、等长、全开,变动风口的长度、斜度、直径,由车间主任报技术厂长决定。 由于风口破损,漏水多,需临时堵风口时,由车间主任报技术厂长决定。 由于炉况长期不顺,大量减风操作,停风将风口加套或堵风口时,由车间主任报技术厂长决定。 连续两次坐料,应停风堵风口,工长汇报车间主 任决定。 外界条件恶化或原燃料供应紧张
力与 一次风 压力之压差< 1000Pa,经调整无效。 . 推力瓦 轴承温度超过 50℃ ,经调整仍高达 70℃。 . 粗粉分离器出口> 110℃ (无 烟煤)或 > 100℃ (烟煤) ,经调整未下来。 . 磨煤机振动、噪音严重失常。 . 制粉系统严重堵塞。 . 系统 局 部着火或爆炸。 . 制粉系统在运行中的故障排除 . 磨煤机断煤 征兆:磨煤机出口温度上升,速度加快,磨煤机出入口压差降低
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 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严禁裸露爆破。 第 10条 必须使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发爆器和符合规定的爆破母线进行爆破,严禁采用其他方法起爆。 第 11条 装填炮眼与打眼的距离不得小于 20米,在装填炮眼地点附近 20米范围内不得从事其他 任何工作;在有电钻电缆的地段严禁装填炮眼。 第 12条 采煤工作面一般应一次装药一次起爆;也可分组装药
第 19条 巡回检查的内容为: 1.备紧固件及防松装置应齐全,无松动。 2.各发热部位的温度不超限(滑动轴承不大于 65℃ 、滚动轴承不 于 75℃,电机温度不 大于规定温度),强迫涧滑油泵站系统工作应正常。 3.盘根松紧应适度(不进气、滴水不成线)。 ˉ 4.电动机、水泵无异状、异响或异震。 5.电流、电压波动在规定范围内。 - 26 6.压力表,真空表指示正常。 第 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