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
2、场所 草菇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室外栽培更为有利。 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在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农田内,如前茬作物为油菜、西瓜等最为适宜,生荒地的产量远不如熟肥地高。 栽培前应清除杂草,开通厢围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三、严格选用、处理培养料 无论选用哪种原料栽培草菇,均应干燥无霉变,并在生产前曝晒 23 天。 新收获的稻草必须彻底干燥,否则易烂料而失败。 播种前用
2、子实体,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其他阶段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采收初熟期的子实体,才能获得优质的商品菇。 草菇原系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腐生真菌,生长在腐烂的稻草堆上。 我国华南各省早有栽培,并把它作为一种珍贵的菜肴。 至于人工栽培,起于何时何地,却难以考究。 在我国许多著名的农、医古籍中,尚未发现有关草菇及其栽培方法的记载。 但在一些地方县志上,却有简要的记述
2、米、长度不限的堆,上盖薄膜进行发酵。 当堆温升为 65,开始翻堆,以后每天翻堆 1 次。 发酵 6,翻堆 3 次。 播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畦床上,厚度为 10米。 菌种挖出后,以 10 厘米 10 厘米的穴距进行穴播,稍压实拍平,用种量为培养料的 10%畦床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 菌丝生长阶段管理温度调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 32空气湿度保持在 80%当料温超过 35时,要揭薄膜通风降温
2、正方形木框。 将木框置于平地上,在木框上放一张薄膜(长、宽约 15 米,中间每隔 15 厘米打一个 10 厘米直径的洞,以利于通水通气)。 向框内装入发酵好的培养料、压实,面上盖好薄膜,提起木框,便做成草坯块。 100保持 8时)。 灭菌后搬入栽培室(栽培室事先要进行清洗,用 1500 倍的敌敌畏喷雾杀虫,再用福尔马林或硫磺粉按常规用量熏蒸),待料温降至 37以下进行接种。
子实体生长阶段还应加强通风换气,每天通 风 3 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 10~ 20 分钟,必要时可随时通风。 通风时可在阳畦前框和北框分别揭开 20~ 30厘米的通风口,通风口不易过大,应缓缓通风。 风大的天气更应注意,强风不能直接吹在子实体上,否则子实体将萎缩枯死。 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线,应根据子实体色泽和生长情况调整光线。 一般从草帘中透过阳光不超过光照量的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