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2、病情共 3 种。 一是紫叶和紫茎,表现是叶片背面为一片紫色,茎上条状紫斑。 没有明显菌的霉层;二是豆秧的下部叶片发黄,叶上有 厘米长的多角、半圆形的赤褐色斑,有明显轮纹,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三是晚播的豇豆秧,植株发黄,逐渐死亡。 拔出检查,根部还正常、但茎基部(土以下的茎)有红褐色凹陷斑,重的已经看不清斑的形状,茎基部缢缩,黑褐色,且有纵裂。 紫叶和紫茎经室内检查,没有侵染的病菌
2、损失极大,造成病害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点:1、蒜种老化。 据了解有的地方自联产承包责住制以来甚至更以前,蒜农至今仍沿用那时的蒜种,种了一年又一年,种来种去还是老蒜种,品种老化、退化,病害较多。 2、土质老化,残留病菌较多。 多数蒜农因地少或灌溉等原因,连年复种,大蒜地里点玉米;玉米地里摆种大蒜,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土地得不到深翻,杂草丛生,病虫害极多。 3、无有机肥。 特别是无猪粪鸡粪之类有机肥
2、通过气流、雨水、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 在日均温2025时,叶面有水滴 612 小时即可萌发侵入,3 天即可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 保护地栽培,初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亩用 45%百菌清烟雾剂 200250克。 药剂防治可用乙磷铝、25%瑞毒霉(甲霜灵)等喷施,710 天喷一次。 灰霉病:灰霉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
2、或乳白色,上边生出白色霜霉,遇高温变灰紫色。 发病以上位枯死,茎部萎缩,叶片畸型扭曲,苍白淡绿。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遗留土中的病残体上,并附在种子上越冬。 来看萌发,从植株气孔侵入,借风、雨、昆虫传播。 夜凉昼热极易发病。 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仅叶片受害。 发病初期叶片生出白色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逐渐成片使葱叶枯死。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越冬,高温高湿借风雨传播。 药物防治:紫斑病初期喷洒
2、4%杀毒矾 5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软腐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根、叶及叶柄。 根部染病,常始于根尖,初呈褐色水浸状软腐,后逐渐向上蔓延,使心部软腐溃烂。 叶及叶柄染病,也呈水浸状软腐。 遇干旱后该病停止扩展,根尖簇生新叶。 病部、健部界线明显。 常有褐色汁液渗出,致使整个萝卜变褐软腐。 发病规律: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由伤口侵入发病
2、倍液加可杀得 600 倍液,防止感染病害。 叶喷绿禾宝 1000 倍液或辣椒灵 2000 倍液,防徒长,保花保果。 二、病毒性病害,主要是由花叶病毒病引起的。 片心叶黄,叶脉皱畸形,植株生长缓慢。 传播途径有昆虫传播和伤口接触性传播两种。 适时浇水保证水肥均衡供应。 及时防治蚜虫、茶黄螨,可用克螨克 3000 倍液喷施。 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 1000 倍液或 毒必克液预防。 发病后,用
2、液即可。 苹果日灼病苹果日灼病又称苹果日烧病,是种生理性病害。 一、症状表现主要在果实上发病,尤以向阳面受害重。 被害果初呈黄白色、黄绿色或浅白色不规则病斑,周围有红色晕圈,有时果肉木栓化,后变褐色坏死斑块,易形成畸形果。 主干、大枝染病,向阳面呈不规则焦糊斑块,易遭腐烂菌浸染,引起腐烂或削弱树势。 二、发病原因此病是由强光、高温和干旱所致。 夏季强光直接照射果面,致局部蒸腾作用加剧
2、续 4 次,货架期 5 天未发病的达 (2)香蕉冠腐病香蕉采收后在 25封贮藏 7,蕉梳切口产生白色棉絮状物,造成轴腐,严重时,果柄也受侵染,病处呈深褐色,蕉指散落,20后果身发病,果皮爆裂,并覆盖有白色菌丝体和镰刀菌分生孢子,蕉肉僵化,不易催熟转黄,青软蕉中央胎座硬,食之有淀粉味感。 北运香蕉常发生此病,严重的轴腐率达 70%果腐率达 侵染途径是从果实、机械伤口、果轴、果梳的切口浸入。
2、00 倍,或农抗“401”500 倍,77可湿性微粒粉剂 400500 倍,50琥胶肥酸铜可湿粉400 倍灌根,每株灌酸好的药液 ,隔 710 天 1 次,连灌 2。 (五)软腐病喷洒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 4000 倍,或 72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25络氨铜水剂 300 倍,50琥胶肥酸钙可湿粉 500 倍。 (六)病毒病(1)防治蚜虫用 50吡虫啉可湿粉 1500 倍
2、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生豆浆 1 份加 1020 份的水混匀后喷洒,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5 遍。 另外,还可用病毒 加医用病毒灵 15 片加病毒 (或丰收一号)加天然芸薹素 5 克对水 15 公斤喷洒作物叶面;每 7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为防止传播病毒,及时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瓜蚜和白粉虱。 冬季大棚丝瓜生产中霜霉病、白粉病处于多发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