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
大豆、高梁 当作什么来写了。 (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齐读第 6 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温过而知新 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净 流云 小河 清 小鱼 原野 闹 大豆 高梁 榛树叶子 教学反思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在讲解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我突然想到
( 4)“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 和 同是一种柳树,它们的生活道路和命运的最大差距表现在。 ( 2 分) ( 5)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 2 分) ( 6)“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把这个句子不改变意思换个说法写下来: ( 1 分) (二)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
课学习,旨在让学生能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 预期教学效果 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 生弯折。 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以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育小儿子子聿。 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 知 与 行 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告诉人们: 做学 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 的作品。 这首诗以 暗喻 的手法,借 半亩方 塘明净的形象 来壁喻 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直 画平行线: 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 A 点,过 A 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注意巡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把方法忘了,要指导。 画垂线 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 A 点,过 A 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指出:画的时候,要注意相交的地方,还要注意标上表示垂直的直角标记。 问: 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指的是哪一条。 为什么。 量一量,具体的距离是多少。 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
关系) 5.练习十的第 5 题。 ( 1)学生自己读题解答。 ( 2)寻找两题的内在联系和不同思考。 6.练习十的第 6 题。 ( 1)解答。 ( 2)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分别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 7.练习十的第 7 题。 重要启发学生:应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兔的只数。 (把第一 个问题的答案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和 “ 兔比鸡多 15 只 ” )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行 追随踪,追随踪结果记载入病例的档案中。 三、 产前筛查跟踪随访制度 医师填写产前筛查申请单时须包括被筛查人的电话号码 或联系地址,以便随访。 应将筛查结果及时通知高危孕妇,并由有关遗传咨询医生进行解释和给予相应的医学建议。 对于高危孕妇,若患者同意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应追踪诊断结果。 若孕妇不同意产前诊断,应继续追随踪随访至分娩后,了解孕期是否顺利及胎儿或新生儿是否正常;
4. 读了《石头书》 , 我知道了:。 5. 《掌声》告诉我们:人人 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请举一个例子。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25 分) 短文 (一)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 , 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
5 4: 30 快 8 点了 10 时刚过 9: 30 4: 00 十位 个位。 8: 00 1 1 111111111111 九、 请你比一比,不比白不比。 【 1】 给最长的铅笔涂上颜色。 【 2】 ① 3 号最长 ② 2 号最长 ③ 一样长。 十、 请你想一想,看谁想得快。 【 1】 两天一共射中( )枝。 ( ) ( ) = ( )枝 【 2】 猪八戒想吃最重的一种水果
能手 ; 还有菩萨司令 等。 ( 3 分 ) 3 八 、 口语交际: ( 4 分) 写一条你最喜欢的广告,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20 分) 一、 课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 8 分) 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