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利用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20xx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为争到 20xx 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重点环节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国家发改委在“十一五”资源 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重点:“重点是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废旧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化。 重点规范国内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市场秩序,根据资源的不同特性,研究建立相应回收模式;从社区回收、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市场等方面入手,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逐步建立规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培育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使其健康发展。 以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利用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鼓励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 淘汰技术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 重点推进废旧家 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废弃木制品、废弃油品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是促进梧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需要 梧州市是一个优美绿色的园林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市政建设的重要目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就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加快法制建设,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规模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梧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围绕 “做强再生资源产业,提升循环经济竞争力 ”的总体要求, 7 月 6 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出台《梧州市关于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意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吹响了梧州市循环产业创业的瞭亮号角。 作为广西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主阵地,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启动建设无疑将成为广西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聚焦点。 经过两年的发展,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意见》描绘了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再生资源产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 核心,加强政策引导和综合管理,整合资源开发力度,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园区资源再生利用市场建设,真正把梧州市打造成为最具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再生资源产业高地和发展循环经济成果转化基地。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高地,必须走集约、集聚和集群道路。 《意见》根据梧州市现有的发展布局和基础,按照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放大发展循环经济优势的思路,明确了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布局 ———紧紧围绕打响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 ”这一国家级 “圈区管理 ”试点示范园区品牌,以创建“承接东部以铜铝为主的拆解和加工有色金属产业整体转 移示范基地 ”、 “国家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为目标,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提升资源再加工附加值,建立上下游企业相互衔接、共生代谢、环境友好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促进可持续发展。 1 梧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现状 中国广西梧州是一座有着 21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的东大门。 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和蒙山县,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20 万。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废料和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大,据统计 20xx年梧 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废钢铁 万吨,废有色金属 万吨,废纸 万吨,废塑料 ,其他废旧物资 2万吨。 目前梧州市从事该行业的人数接近 1000 人, 经营废旧物资的个体户、网点约 500 家。 这些网点大多经营不规范,有的无证照经营,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网点布局不合理。 2 梧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 2) 回收利用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技术工艺落后 3)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完善 4) 管理不规范,回收市场混乱 5) 城市新的污染源诞生地 6) 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7) 回收网点缺乏统一的规范,扰乱城市交通,影响居民生活 正是在此背景下,梧州市再生资源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再生资源物资回收建设项目,建设梧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工程,以促进梧州市再生资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再生资源行业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很快,再生 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废旧物资 回收企业 10000 多家,回收网点 16 万个,回收工厂约 5000家,从业人员 240 万人;据不完全统计, 20xx年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量已突破 1亿吨,年回收总值约 900 亿元;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主要品种年加工预处理量达 6000 多万吨,废旧车船和机械设备拆解能力近千万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回收、加工能力和加工质量大大提高。 目前一个遍布全国、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体系已初步形成。 目前,中国废塑料回收处理的相关法规虽出台,但处理费用较低,国内目前对废塑料的需求较旺盛。 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一些回收企业将自己回收的废塑 料转卖中国。 据了解,去年中国共进口各种废塑料1302 万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回收利用废钢铁 亿吨,废有色金属 亿吨,废塑料,废纸 亿吨。 据测算,每利用一吨废钢铁,可炼钢 850 千克,相对于用铁矿石炼钢可节约成品铁矿石 2 吨,节能 吨标准煤;每利用 一吨废纸可生产纸浆 800 千克,相对于木浆造纸可节约木材 3 立方米,节约标准煤 ,节电 600 千瓦,节水 100立方米。 “十一五”时期,仅回收利用的废钢铁和废纸两项,相当于节约成品铁矿石 345亿吨 ,节约标准煤 24 亿吨,节约木材 3 亿立方米,节电 1240 万千瓦,节水 150 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来自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基本摒弃了“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采取了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分选、除杂等加工预处理,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贵金属回收利用工艺研究上,我国已充分运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实现了高效回收和提纯。 某些废旧物资,如含贵金属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已接近或 达到国际水平。 再生资源行业前景广阔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资料统计,世界各种主要物资中,来源于再生资源加工制成的:钢产量达到 45%、铜为62%、铝为 22%、铅为 40%、锌为 30%、纸张为 35%,回收数量巨大的废旧物资并加以利用,已成为务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把它作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扶持和发展。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还牌初级阶段,属于粗放型的回收模式。 据测算,目前中国可以回收 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 500亿 1000 亿元。 每年约有约 3 亿吨的废钢铁、 500万吨废有色金属、 25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随着行业体系的完 善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再生资源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废铜、铁回收利用前景分析 作为最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在整个再生资源领域中,铜、铁一直是一个数量巨大、用途广泛、循环利用最快的品种。 据测算,我国目前铜、铁社会蓄积量已经超过 100亿吨,每年生成的再生资源约 3亿吨,其中因氧化、腐蚀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回收利用的废钢铁、铜约占总量的 3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正在加快,设备折旧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每年的废钢铁、铜生成的速度也将加快。 项目建设的优势分析 优越的地理位置 梧州市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 341 公里,香港 436 公里,澳门 384 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享有 “百年商埠 ”之美誉。 浔江、桂江交汇于此为西江。 “西江通五省,总汇在梧州 ”,坐拥西江 “黄金水道 ”是梧州最大的自然优势。 梧州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节点,承东启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 的形成,五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干线、一条黄金水道、一个航空港、一条 “西气东输 ”管道在境内交汇,梧州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 12 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 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 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 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 梧州集广西水流 85%以上, 有 “广西水上门户 ”之称。 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丰富的资源优势 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 12 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 ,市内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金属矿资源有黄金、稀土、铜、铁、铅、锌、钛、钨、铝等。 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产生的废旧物资也在逐年增加,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一章 建设条件 场址所在地位置现状 地点与地理位置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 ,市区紧接两广边界 ,为广西东大门。 市境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城区平均海拔 24 米。 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 20 余座,中间低而多河流,涛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 784 条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 %。 梧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场址所在地位置在梧州市 苍梧县再生资源 工业园区内,该项目选址符合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政府对本项 目也十分重视,群众也非常欢迎,各项条件能满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的要求。 场址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该项目使用土地经梧州市相关部门批准在 苍梧县再生资源 工业园土地开发地区内购买工业用地 72 亩,总面积约 48000 平方米。 场址建设条件 地质、地貌情况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丘陵地带, 城区平均海拔 24 米。 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紫色土,冲积 土 、水稻土等 , 本区的岩石基底为中生代的砂岩、泥岩,上部为第四纪松散的大陆相堆积物黄土,厚度大部分为 20- 120 米,坡度 10- 15 度。 地震情况 梧州市自有史记载以来,无中强以上地震。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xx)及广西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梧州地震基本系数低。 气候条件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复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 ℃ ,最热 月是 7 月,月均气温 ℃ ,最冷月是 1 月,月均气温 ℃。 无霜期为 350 天,全年日照时数 小时,降水量 毫米。 交通条件 梧州市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 341 公里,香港 436 公里,澳门 384 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 ,浔江、桂江交汇于此为西江。 “西江通五省,总汇在梧州 ”,坐拥西江 “黄金水道 ”是梧州最大的自然优势。 梧州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节点,承东启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五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干线、一条黄金水道、一个航空港 、一条“西气东输 ”管道在境内交汇,梧州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梧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市外、市内交通发达、便利,网络通讯、水、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是广西省的一个中等城市,是承接产业东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条件 梧州市共有三级及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多家,外来企业不少,梧州市又是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购买既便捷又相对便宜,比较有利与工程建设。 第二章 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思路与目标 项目总体思 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梧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将以“废旧资源—源头分类 —回收 —运输 —分拣整理 —加工 —利用 —消费”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为着眼点,加强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环节,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重新打造梧州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实现再生资源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资源、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 项目规划目标 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力。 因此,在呼和浩特建立电子垃圾处理厂可在一定程度上对 xx 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起到积极作用。 ( 5)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专项规划”的要 求,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保护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正适应了满足 xx 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 xx的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再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因此本项目
投资咨询 有限公司 20 ( 4)监测成控制简述 ①冷水机组、水 泵应连锁启停。 ②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应进行监测,回水温度过低时,冷水机组应停止动行。 ③空气处理机组应设置超压报警装置。 ④应对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 5)管道的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空调系统风管全部采用无机不燃型玻璃钢风管;空调供、回水管 DN= 100 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 DN= 125 采用无缝钢管
Z20225/3300, 混凝土输送泵 设备控制漏电开关为 DZ20L200/4300(200A)。 二级箱接地装置安装 : B1 4 二级配电箱内重复接地安装采用热镀锌扁钢 25*4 自箱内接地排引出与现场槽内人工接地极φ 25 镀锌圆钢及护坡钢筋网进行焊接连接 , 并作接地标志。 军事科学院科研培训中心二区工程 16 b、编号; B1 6 二级配电箱 用电负荷 : 塔吊总功率为 90KW
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五”时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重点及主要对策和措施。 重点加强再生资源加工设施建设,提高加工质量,加快产业化进程。 引导各地建立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回收网络,形成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工业生产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同时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及相配套的办法和标准
情。 传统的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资源消耗量 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最突出的挑战就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反战的制约。 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加大
芬兰、美、日等国家相比,相差还较大。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轮胎年产量已超过 亿条,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已超过 1亿条,每年约有 20xx 万条左右的废旧轮胎得不到回收,现在每年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日益加剧的“黑色污染”对我国本已脆弱的生 态环境雪上加霜。 我国废旧轮胎的翻修率太低,翻新胎质量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翻新胎行驶里程多数只接近新胎的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