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富康发酵床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轻微的流行性病理特征。 隔离至病猪隔离室,针对性治疗;原圈铺设一层新垫料、泼洒发酵菌种;加强圈舍内外环境消毒。 4 分 具有严重的流行性病理特征。 隔离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原圈猪群加强监控,增加查棚频率;根据疫情状况,考虑更换更换部分(如发酵床上层 20cm左 右)或全部垫料,清楚的垫料集中焚烧处理;舍内外全面清扫、消毒,带猪消毒;圈舍铺设一层新垫料、泼洒发酵菌种(浓度加倍)。 5 分 疫病引起或不明原因的死亡。 尸体无害化处理:对原圈猪群加强监控,增加查棚频率;根据疫情状况,考虑更换更换部分(如发酵床上层 20cm左右)或全部垫料,清楚的垫料集中焚烧处理;舍内外全面清扫、消毒,带猪消毒;圈舍铺设一层新垫料、泼洒发酵菌种(浓度加倍)。 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16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节 发酵床圈舍基本构成及作用 通常采用发酵床养猪的圈舍与普通养猪圈舍差异不大,猪栏可以是单列式,也可以是 双列式。 除了通常必备的围栏、食槽、饮水装置、加湿装置、操作通道等外,还新增了垫料槽、垫料、垫料进出口、垫料渗液及通气口等(见图 21)。 图 21 发酵床圈舍基本构成 垫料槽 是将圈栏中超过 2/3 的面积建设(或改造)成低于硬地平台 5080cm 的潜槽,即垫料槽,用于存放养猪垫料。 垫料 是将木屑、秸秆粉、米糠、猪粪等有机物进行发酵处理,达到无害化指标后填满垫料槽,作为养猪垫圈材料,一方面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还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吸收、消化分解粪尿等排泄物,所以被形象地称为 “发酵床”。 垫料进出口 一般位于猪舍的外侧,便于垫料的进出和清理。 垫料渗液及通气口 位于垫料槽外侧底部,平时作为通气孔,当垫料水分调节不 17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当导致水分过大,或圈舍发生跑冒滴漏等事故时,作为渗水通道。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饮水设置一般要置于圈舍外侧或设置水槽,并将滴漏的水引入排水沟,以避免生猪嬉水或者设施损坏时,造成垫料水分过大。 发酵床圈舍立面图见图 22。 A B 图 22 发酵床圈舍立面图 A 单列式 B 双列式 第二节 发酵床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如前所述,我国生猪养殖业地域分布广,气候类 型复杂,猪场规模差异性大,养殖 18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模式千差万别,在推广应用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过程中,切不可墨守成规、照搬照抄现有的经验模式,只有选择性吸收现有技术成果,并因地制宜的加以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将概述一些发酵床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供各猪场在建设或改造中采用。 每栏面积以 2540m2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 70%左右,其余做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 垫料高度以保育猪 4050cm、育成猪 6080cm 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冬季适当垫高; 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 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操作便利; 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采用发酵床养殖的猪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区,均无需再考虑冬季采暖或供暖设施,发酵床产生的热量足以保证生猪正常生长的温度; 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加温时要考虑加湿帘。 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大。 第三节 常见的发酵床设计模式 一、地上槽模式 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须垫高 50100cm(见图 22),保育猪 50cm 左右、育成猪 100cm 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栏(见图 23)。 19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图 23 地上通槽示意图 优点:保持猪舍干燥,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 缺点:造价稍高。 适应地区:南方大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漏粪设施的猪 场改造。 二、地下槽模式 就是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 4080cm,保育猪 40cm 左右、育成猪 80cm 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见图 24)。 20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A B 图 24 地下槽模式 A 单列式 B 双列式 优点:冬季发酵床保温性能好,造价较地上槽低。 缺点:透气性稍差,无法留通气孔,发酵床日常养护用工多。 适应地区:北方干燥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三、半地下槽模式 也称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 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 5090cm,保育猪 4050cm、育成猪 8090cm,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优点:造价较上两种模式都低,发酵床养护便利(见图 25)。 缺点:透气性较地上槽差,不适应高地下水位的地区。 适应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南方坡地或高台地区。 21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A B 图 25 半地下槽模式 A 单列式 B 双列式 二、 发酵床 垫料制作 : 第一节 垫料原料选择 理论上所有的有机物料都能用来制作垫料,但从使用效率及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常应选择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主要原料 , 22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如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等;同时为确保垫料制作过程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常选择其它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 一、原料的基本类型 垫料原料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如按使用量划分,可以分为主料和辅料: 主料。 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垫料的主要原料,通常这类原料占到物料比例的 80%以上,由一种或几种原料构成,常用的主料有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蘑菇渣、糠醛渣等。 辅料。 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 C/N、 C/P、 pH、通透 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种或几种原料组成,通常这类原料占整个物料的比例不超过 20%。 常用的辅料有猪粪、稻壳粉、麦麸、饼粕、生石灰、过磷酸钙、磷矿粉、红糖或糖蜜等。 如按原料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碳素原料、氮素原料和调理剂类原料: 碳素原料。 是指那些有机碳含量高的原料,这类原料多用作垫料的主料,如木屑、米糠、秸秆粉、草炭、蘑菇渣、糠醛渣等。 氮素原料。 通常是指那些 C/N 在 30 以下的原料,并多作为垫料的辅料,如养猪场的猪粪、南方糖厂的甘蔗滤泥、啤酒厂的滤泥等,这类原料通常用来调节 C/N。 调理剂类原料。 主要指 用来调节 pH 值的原料,如生石灰、石膏以及稀酸等;有时也将调节 C/P 的原料如过磷酸钙、磷矿粉等归为调理剂;此外还包括一些能量调理剂,如红糖或糖蜜等,这类有机物加入后可提高垫料混合物的能量,使有益微生物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增到一个庞大的种群数量,所以又俗称“起爆剂”。 二、原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垫料制作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 无论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 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 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 主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储存; 不得选用已经腐烂霉 变的原料; 成本或价格低。 第二节 垫料制作 23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一、配方要求 发酵床垫料与常规堆肥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性表现为 C/N 要求的不同。 垫料配方设计中除考虑快熟发酵所需能量(即碳源)之外,还必须满足发酵床持续分解粪尿对能量的需求,所以 C/N 比常规堆肥要高;同时为保证发酵床良好的通透性,原料的颗粒直径(即粒度)也较常规堆肥要大。 表 31 发酵床垫料配方要求 条 件 合理范围 最佳范围 碳氮比 (C/N) 30:1~70:1 40:1~60:1 水分含量 40~65% 45~55% 颗 粒直径 (直径以 cm 计 ) ~ 可变 * pH ~ ~ C/P 75~150:1 75:1 依特定的物料、堆体大小和气候条件而变。 发 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豆腐渣,酒糟,粉碎桔杆,干生牛粪等,占 90% , 有 条件的话锯末占大部分,其他 10% 是土和少量的粗盐。 猪舍填垫总厚度约 4090 厘米左右。 土的用量为总材料的 10% 左右,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 % ; 1 立方米的垫料用菌液 12 公斤。 基 本上是每平米的用量。 每立方米也可加入 微量元素 1%、复合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 %来增加营养。 垫料混合之后要堆积 35天发酵,之后可以铺开,没有场地的朋友可以直接垫进去,表面要用塑料布盖着, 35 天后就可以上猪。 制作 20平方的发酵床的配料 垫料厚度 锯木屑 稻壳 深层土 食盐 益生菌 水 麸皮 花生壳 60cm 9 立方 6 立方 1000 公斤 10 公斤 24 公斤 20xx 公斤 50 公斤 60cm 14 立方 1000 公斤 10 公斤 24 公斤 20xx 公斤 300 公斤 60cm 9 立方 1000 公斤 10 公斤 24 公斤 20xx 公斤 50 公斤 6 立方 24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备注: 配方设计的原则是,以惰性原料为主,有适量的营养如能量在内,各种原料的惰性大小排序为:锯木屑>花生壳> 稻糠 >稻草粉>其他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越是要加点营养饲料如米糠或麦麸,不然,全部用惰性原料如锯木屑,则发酵不起来,没有营养在内,无法发酵起来,无法发酵产热,从 稻糠 开始的其他原料,也至少要加米糠或麦麸等至少 50 公斤。 二、过程调节及控制 影响垫料制作的过程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有水分、通透性(氧气)以及温度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影响,互 为关联。 概括表述为:通透性调节是基础,水分调节是关键,温度调节是保证。 水 分 不同物料因理化特性存在差异,适宜发酵的水分含量是不一样的,同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分偏低或偏高,会导致堆肥堆体温度急剧上升,或形成“烧白”,或发酵温度居高不下;水分过低或过高时,往往会不升温,即无发酵温度产生。 关于垫料发酵的水分控制和调整,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南方地区适当调低,北方地区适当调高; 雨季适当调低,旱季适当调高; 低温季节适当调低,高温季节适当调高; 陈料熟料 适当调低,鲜料适当调高; 低 C/N 适当调低,高 C/N 适当调高。 总之,应根据地域、气候、物料及配方的特点,摸索相应的最适水分含量,并在堆制化过程中,仔细观察物料的水分变化及其对堆制过程的影响,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发酵的正常进行。 通透性 堆制过程中,通透性即物料的供氧状况是通过温度和气味来反映的。 堆制温度的异常变化或有臭味、异味产生就说明物料的通透性发生了问题。 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不仅可以提供堆肥生化反应足够的氧气,而且还能将热量带走,避免堆体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活,同时随着热量散失还可带走 大量水分。 所以堆肥化过程不仅是堆肥有机物氧化还原的过程,同时也是堆肥水分逐渐散失的过程。 温 度 堆体的温度变化是反映发酵是否正常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 由于它与水分、通透性以及其它各项控制因子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又是一个最复杂的因 25 农富康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报告 子。 对垫料堆制温度变化的要求可概括为:前期温度上升平稳、中期高温维持适度、后期温度下降缓慢。 堆制前期的温度变化一定要处理好“快”与“稳”的关系,即发酵起温要快,但温度上升不能过快,要尽可能的平稳;堆制中期高温维持的温度值要适度,时长也要适度。 正常堆肥发酵 的温度主要通过翻堆和强制通风来调控,一般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在堆肥前期,即使发酵起温缓慢甚至不起温, 48小时后必须翻堆或通风,避免堆体形成厌氧环境,在堆肥中后期,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必须及时翻堆,不能等达到规定时间后再翻堆。 三、垫料质量标准 垫料是否符合要求,通常可以通过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来判断。 (一)定量标准 C/N 下降到 30以下 堆体温度下降到 40℃以下 有效活菌数达到 2亿个 /克以上 粪大肠杆菌数在 100 个 /克以下 蛔虫卵死亡率在 98%以上 水分含量在 40%以下 pH值在 左右 (二)定性标准 发酵过程温度变化正常。农富康发酵床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