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车床尾座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缆、导线及电线束铺设; ( 4) 生成电缆 /导线束直线长度及 BOM信息; ( 5) 从所铺设的部件中生成三维电缆束布线图; ( 6) 对参数位置的电缆分离和连接; ( 7) 空间分布要求的计算,包括干涉检查; ( 8) 电缆质量特性,包括体积、质量惯性、长度; ( 9) 用于插头和导线的规定符号。 4. Pro/CAT Pro/CAT 是选用性模块,提供 Pro/ENGINEER 与 CATIA 的双向 数据交换接口 ,CATIA 的造型可直接输入 Pro/ENGINEER 软件内,并可加上 Pro/ENGINEER 的功能定义和参数工序,而 Pro/Engineer 也可将其造型输出到 CATIA 软件里。 这种高度准确的 数据交换技术 令设计者得以在节省时间及设计成本的同时,扩充现有软件系统的投资。 Pro/CDT 是一个 Pro/ENGINEER 的选件模块,为 CADAM 2D 工程图提供 PROFESSIONALCADAM 与 Pro/ENGINEER 双向数据交换直接接口。 CADAM 工程图的文件可以直接读入 Pro/ENGINEER,亦可用中性的 文件格式 ,经由 PROFESSIONAL CADAM输出或读入任何运行 Pro/ENGINEER 的工作站上。 Pro/CDT 避免了一般通过标准文件格式交换信息的问题,并可使新客户在转入 Pro/ENGINEER 后,仍可继续享用原有的 CADAM 数据库。 Pro/COMPOSITE 是一个 Pro/ENGINEER 的选件模块,需配用 Pro/ENGINEER 及Pro/SURFACE 环境下运行。 该模块能用于设计、复合夹层材料的部件。 Pro/COMPOSITE 在 Pro/ENGINEER 的应用环境里具备完整的关联性,这个自动化工具提供的参数化、特征技术.适用于整个设计工序的每个环节。 Pro/DEVELOP 是一个用户开发工具,用户可利用这软件工具将一些自己编写或第三家的应用软件结合 并运行在 Pro/ENGINEER 软件环境 下。 Pro/IDEVELOP 包括‘C’ 语言的副 程序库 ,用于支 援 Pro/ENGINEER 的交接口,以及直接存取 Pro/ENGINEER 数据库。 Pro/DESIGN 可 加速设计大型及复杂的顺序组件,这些工具可方便地生成装配图层次等级,二维平面图布置上的非参数化组装概念设计,二维平面布置上的参数化概念分析.以及 3D 部件平面布置。 Pro/DESIGN 也能使用 2D 平面图自动组装零件。 它必须在 Pro/Engineer 环境下运行。 其功能有: ( 1) 3D 装配图的连接层次等级设计; ( 2) 整体与局部的尺寸、比例和基准的确定; ( 3) 情况研究 参数化详细草图( 2D 解算器、工程记录和计算)绘制; ( 4) 组装:允许使用 3D 图块表示零组件了定位和组装零件位置; ( 5) 自动组装。 第三章 车床尾座精度设计 车床尾座的分析 1功能的分析 C616 车床尾座的作用主要是以顶尖顶住工件或安装钻头、铰刀等,车削工件时承受大的切削力。 顶尖既能灵活伸缩,又能精确定位。 2技术要求分析 见 图 3- 1, C616 车床属中等精度、多属小批量生产的机械。 为了保证车削工件时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尾座与主轴严格同轴,要求顶尖不能有明显的摇晃和扭动。 为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尾座要能沿床身导轨移动。 移动到位后,扳动扳手 11,通过偏心轴 12 使拉紧螺钉 13 上提,再由连接件 18 上的杠杆 15,通过小压块 1压块 22 使压板 17紧压床身,从而固定尾座位置。 转动手抡 9,通过丝杆 5,可推动螺母 6 连带顶尖套筒 3 和顶尖 1沿轴向移动(由定位块 4 导向),以顶住工件。 扳动小扳手 21,通过螺杆 20 拉紧夹紧套 19,可紧抱顶尖套筒(转动手轮前要先松开小扳手 21),从而使顶尖位置固定。 根据以上要求确定 C6132 车床尾座有关部位的配合选 择。 图 3- 1c616 车床尾座 公差与配合的 选用 1选择基准制 ( 1) 顶尖套筒 3的外圆柱面与尾座体 2上 Φ60 孔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尾座体 2 上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2)螺母 6与套筒 3上 Ф 32 内孔 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套筒 3 内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3) 套筒 3 上长槽与定位块 4 侧面的配合是按定位块的宽度是按平键标准,为基轴制配合,偏差带号为 h。 ( 4)定位块 4 与尾座体 Ф 10孔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 基孔配合制,即尾座体上的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5)后盖 8凸肩与尾座体 2上 Φ60 孔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 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后端盖 8 凸肩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6)丝杆 5的轴颈与后盖 8上 Ф 20内孔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后盖内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7)丝杆 5 轴端与手轮 9上 Ф 18 孔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手轮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8)偏心轴 10 与扳手 11 孔的配合结构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扳手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9)偏心轴 10 两轴颈与尾座体 2 上 Ф 18 各 Ф 35 两支承的配合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尾座体 2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10)偏 心轴 10 偏心圆柱面与拉紧螺钉 12 的配合无特殊要求,优先采用基孔配合制,即尾座体 2 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2 确定公差等级 ( 1)根据参考文献 [5]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 ,又考虑工艺等价原则,选择尾座体 2 上孔的公差等级为 IT6,顶尖套筒 3外圆柱面公差等级为 IT5。 ( 2)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又因它是普通机床的主要配合部位,应选择套筒孔公差等级为 IT7,螺母6外圆柱面公差等级为 IT6。 ( 3)根 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此处配合仅起导向作用,不影响 机床加工精度,属一般要求的配合,定位块侧面的公差等级可选用 IT9,套筒 3 的上长槽的公差等级为 IT10。 ( 4)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此处要求的精度不高,尾座体 2 上的孔的 公差等级为 IT9,定位块的公差等级为 IT8。 ( 5)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以及考虑加工 高精度孔与轴的工艺等价原则,应选择尾座体 2 上 Φ60 孔公差等级为 IT6,后端盖 8 凸肩公差等级为 IT5。 ( 6)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根据丝杆在传动中的作用,该配合为重要的配合部位,应选内孔公差等级为 IT7,考虑加工孔、轴的工艺等价性,选用丝杆轴颈为 IT6。 ( 7)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以及考虑加工高精度孔与轴的工艺等价原则,选择手轮 Ф 18 孔的公差等级为 IT7,丝杆的 公差等 级为 IT6。 ( 8)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以及考虑加工高精度孔与轴的工艺等价原则,选择扳手 Ф 19 孔的公差等级为 IT7,偏心轴的 公差等级为 IT6。 ( 9)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以及考虑加工高精度孔与轴的工艺等价原则,选择尾座体 Ф 18和 Ф 35 孔的公差等级为 IT8,偏心轴的 公差等级为 IT7。 ( 10) 根据参考文献 [5] 表 37(各个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和 38(配合尺寸 512级的应用),以及考虑加工高精度孔与轴的工艺等价原则,选择尾座体 Ф 26 孔的公差等级为 IT8,偏心轴的 公差等级为 IT7。 3 选择配合 ( 1)由于车床工作时承受较大的切削力,要保证顶尖高的精度,顶尖套筒的外圆柱面与尾座体上 Φ60 孔的配合是尾座上直接影响使用功能的最重要配合。 套筒要求能在孔中沿轴向移动,并且移动时套筒(连带顶尖)不能晃动,否则会影响工作精度。 另外移动速度很低,又无转动,所以应选高精度的小间隙配合。 根据参考文献 [9],选择顶尖套筒的外圆柱面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故顶尖套筒的外圆柱面与尾座体上 Φ60 孔的配合为 Φ60H6/h5。 ( 2)由于螺母零件装入套筒,靠圆柱面来径向定位,然后用螺钉固定,为了装配方便,应该没有过盈,但也不允许间隙过大,以免螺母在套筒中偏心,影响丝杆移动的灵活性。 根据参考文献 [9],选择相配件螺母外圆柱面基本偏差代号为 h。 因此,外圆柱面与套筒内孔 Φ32 的配合为 Φ32H7/h6。 ( 3)定位块的侧面对套筒起导向作用, 考虑长槽与套筒轴线有歪斜,故采用较松配合。 根据参考文献 [9],选择 长槽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D。 故套筒 3 上长槽与定位块 4侧面的配合为 Φ12D10/h9。 ( 4)定位 4应在套筒 3的长槽内装配方便,其中 轴应能在 Ф 10孔内稍作回转,应有一定的间隙。 根据参考文献 [9], 选择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故定位块与尾座体 Ф 10孔的配合为 Φ10H9/h8。 ( 5)后盖 8 要求可沿径向挪动,以补偿其与丝杆轴装配后可能产生的偏心误差,从而保证丝杆转动的灵活性。 这里需用小间隙配合,因尾座体孔与套筒 3 已选定为Φ60H6/h5 ,故这里孔的公差带仍用 Φ60H6。 又因配合长度很短,装配时,此间隙可使后盖窜动,以补偿偏心误差,使丝杠轴能够灵活转动。 根据参考文献 [9], 选择后盖凸肩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js。 故后端盖 8凸肩与 尾座体 2上 Φ60 的配合为 Φ60H6/js5。 ( 6)要求丝杆能在后盖孔中低速转动,间隙应比只有轴向移动稍大。 根据参考文献 [9], 选择丝杆轴颈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g。 故丝杆 5 的轴颈与后盖 8 内孔的配合为Φ20H7/g6。 ( 7)手轮通过半圆键带动丝杆一起转动,选择配合应考虑拆装方便并避免手轮在该轴端上晃动。 根据参考文献 [9], 选择丝杆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js。 故丝杆 5 轴端与手轮 9 上 Ф 18 孔的配合为 Φ18H7/js6 ( 8)两件上备装销钉的小孔在装配时配作。 配钻前,要紧定尾座的位置来调整扳手 11 的方向,此时偏心轴的应处于 偏心向上的位置。 这样在装配时两者要能作相对的回转,其配合应有间隙但无需过大。 根据参考文献 [9], 选择偏心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h。 故偏心轴 10 与扳手 11 上 Φ19 的配合为 Φ19H7/g6 ( 9)偏心轴要能顺利回转,同时补偿偏心轴两轴颈与两支承孔的同轴度误差,故应分别用较大间隙的配合。 根据参考文献 [9], 选择偏心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d。 故偏心轴 10 两轴颈与尾座体 2 上 Ф 18 和 Ф 35 两支承的配合为 Ф 18 H8/d7 和 Ф 35 H8/d7。 ( 10)此处的功能同( 9),故偏心轴 10 偏心圆柱面与拉紧螺钉 12的配合为 Ф 26 H8/d7。 ( 11)杠杆 14 上 Ф10 孔与小压块 16 的配合,只要求装配方便,且在装拆后不易掉出,故选用间隙很小(少数情况下可略有过盈)的配合 Ф 10H7/js6。 ( 12)压板 18 上 Ф 18 孔与压块 17 的配合,要求同( 11),选 Ф 18H7/js6。 ( 13)底板 13 上 Ф 32 孔与件拉紧螺钉的配合,要求在有横向推力时不松动,装配时可用锤击,选 Ф 32H7/n6。 ( 14)夹紧套 20 与尾座体 2上 Ф 32孔 的配合,当扳手松开后,夹紧套应能很容易地退出,不与套筒 3 接触,故应选用间隙较大的配合 Ф 32H8/e7。 ( 15)小扳手 21上 Ф 16孔与螺杆的配合,二者用半圆键联结,功能与( 7)相近, 但二者要求能在较小范围内一起回转,故间隙可稍大于( 7),选用 Φ16H7/h6。 零部件精度的确定 丝杆 ,对传动精度要求不高,且不需表示位移量,故不用象车床中其他传动丝杆那样规定精度等级,只需按– 1996《梯形螺纹公差》规定公差。 [13] 按中等精度和中等旋合长度 N,选用中径公差带为 7h,查表知牙顶间隙为 ,直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Ra值见图标注。 [57] 2.半圆键轴槽宽公差带按一般联结取 N9,对称度公差取 12 m (精度 8级 )。 [16] 图 3- 2 丝杆 螺母 1.和丝杆一样按 – 1996 规定公差,从表 53中按中等精度和中等旋合长度 N 查得中径公差带为 7H,直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Ra 值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