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及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零售业及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零售业及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零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它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社会消费的增长曾经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过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的种种迹象表明,以零售百货业为主的商业时代,在短缺经济或卖方市场背景下的超额利润时代已告结束,中国商业已经步入买方市场和微利时代。 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成为摆在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面前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连锁经营的引入给零售业公司带来一丝曙光。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展望(一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199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元,到 2001 年达 元,仅十年时间增长了 4 倍多(见图 1)。 今年 1 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增速同比回落了 百分点。 从销售行业看,3 月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餐饮业零售额 元,增长 ;其他行业零售额 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2002 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经济走向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稳健,并呈现出小幅攀升的势头。 该指数从 1 月份的 升至 2 月份的 ,到 3 月份,又升至。 消费者收入增长,是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平稳的主要因素。 但消费者预期指数却略有回落, 2 月份,预期指数曾从 1 月份的 回升至 ,但 3 月份,指数又回落至。 其中,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消费者对家庭收入增长的信心不足。 可以看出,虽然今年一季度商品零售总额呈增长态势,但由于消费者预期下降,因此对今后的零售业经营状况仍不能太乐观。 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 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多业态并存的局面。 根据国家国内贸易局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各零售业态主要有以下区别(见表 1): 表 1 我国零售业态分类业态选址、目标顾客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百货店市繁华区、交通要道规模大,营业面积在 5000 平方米以上以经营男、女、儿童服装、服饰、衣料、家庭用品为主,种类齐全、少批量、高毛利采取柜台销售与自选(开架)销售相结合方式;采取定价销售,可以退货服务功能齐全超级市场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以居民为主要销售对象,10 分钟左右可到达营业面积在 1000 平方米左右以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为主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结算由设在出口处的收银机统一进行营业时间每天不低于 11 小时;有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大型综合超市乡结合部、住宅区、交通要道营业面积2500 平方米以上衣、食、用品齐全,重视本企业的品牌开发采取自选销售方式设与商店营业面积相适应的停车场便利店( 方便店 ) 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营业面积在 100 平方米左右,营业面积利用率高以速成食品、饮料、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性、小容量、应急性等特点以开架自选货为主,结算在收银机处统一进行营业时间长,一般在 10 小时以上,甚至 24 小时,终年无休日专业店址多样化,多数店设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主营商品占经营商品的 90%;经营的商品、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从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卖店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营业面积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而定以著名品牌、大众品牌为主;销售体现量小、质优、高毛利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注重品牌名声、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知识购物中心心商业区或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超级市场作为核心店,与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快餐店等组合构成;核心店的面积一般不超过购物中心面积的 80%由发起者有计划地开设,布局统一规划,店铺独立经营服务功能齐全,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根据销售面积,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仓储式商场市结合部、交通要道;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商、餐饮店、集团购买和有交通工具的消费者为主商店营业面积大,一般为 10000 平方米左右主要以食品( 有一部分生鲜商品) 、家庭用品、体育用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汽车用品、室内用品等为主采取仓库式陈列;开展自选式的销售设有较大规模的停车场资料来源:国家国内贸易局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我国零售业也顺应国际潮流,引入连锁经营,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1 年 9 月末,我国拥有两个以上门店的连锁企业为 1146 个,从业人数 人。 如果按照 10 个门店以上才可称为连锁企业的国际惯例,截至 2001 年9 月末,我国共有连锁企业 519 家,从业人数 55 万人。 在这 1146 家连锁企业中,许多企业采取了多业态发展策略,即以超市经营为主的企业正在向大、小两极延伸,大力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店。 其中超级市场 346 家,专业店 306 家,两者所占比重合计近 60%,超级市场和专业店已成为我国连锁经营的主力业态。 2001 年我国连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2001 年连锁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比上年提高了 百分点;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 48%,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的增长速度。 连锁经营的优势已经显现,连锁百强在零售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表明,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 (2)连锁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2001 年连锁企业中的大型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平均经营规模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 连锁百强年平均销售额 元,比上届百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增长 平均拥有连锁店 ,是上届百强企业的。 百强中前 10 名企业的销售额达到 元,占百强销售总额的 44%。 企业进入百强名单的销售规模的底线为 元,比上年增加了 元。 (3)连锁企业采用联合、兼并与重组等手段迅速扩张2000 年榜上有名的几家百强企业,在 2001 年的座次和称谓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反映出 2001 年中国连锁领域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发展动向,即连锁企业大范围的联合、购并活动。 如:华润收购万佳,组建华润万佳,排名第 11 位,2000 年排名分别是第 11 位和第 13 位;超市发与天客隆合并,排名第 15 位,2000 年排名分别是第 18 位和第 32 位;民润收购岛内价、新七星等民营连锁企业,排名第 27 位,2000 年民润、岛内价的排名分别是第 66 位和第 51 位。 (4)连锁企业向多元化经营、多业态发展的方向迈进许多企业采取多业态发展策略。 在 69 家经营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商店、便利店的百强企业中,单纯经营一种业态的只有 18 家企业,其余 51 家企业均采取了多业态发展的策略:以超市经营为主的企业正在向大、小两极延伸,大力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和便利店。 超市类( 包括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仓储店) 企业在连锁百强中所处的地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2000 年为 76 家,而 2001 年为 69 家。 一些专业店,特别是家电专业店和连锁药店有了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5)外资零售企业已在中国零售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百强企业中,国有独资的比重下降到 10%,合资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按照百强目前的"入围标准", 有相当一批外资零售企业能够在百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包括家乐福、沃尔玛、普尔斯马特、万客隆、易初莲花、伊藤洋华堂、欧倍德、7森、百胜、太平洋百货、麦当劳等。 (二 )我国零售连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低虽然近几年我国连锁经营飞速发展,但毕竟起步较晚,无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 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 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为25%左右。 我国 2001 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额为 元,而世界零售百强仅前 10位的销售额合计就达 6000 多亿美元,约合 5 万亿元人民币。 即使 元是我国一个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也只能在世界零售业百强排行榜上名列 25 位开外,不足沃尔玛一个企业的十分之一。 中国连锁百强之首的联华超市去年的年销售额是 元,而世界零售业百强之首的沃尔玛年销售额达 2178 亿美元,两者相差约 133 倍。 (2)我国零售连锁业规范化水平偏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我国连锁业规范化水平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 大多数连锁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 据调查,在现有连锁经营企业中,店铺数量在 10 个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按国际惯例不能称其为标准的连锁企业。 不仅如此,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 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仅达到 30%。 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3)我国零售业态功能不完善我国零售业态从超级市场、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家居广场发展,但由于体制不完善,往往缺乏特色,竞争力较弱。 完善业态功能是对我国第一批超级市场进行功能的完善,包括:调整店铺网点结构,重点发展生鲜食品。 我国有一些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盲目扩张,烂设店铺网点,其结果是规模不经济。 商品积压或缺货现象严重,特别是生鲜食品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公司亏损。 因此,完善业态功能对于发展连锁业,特别是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入世进程的推进,我国商业零售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发挥本土优势,把零售企业做大做强是当务之急。 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是走国际化道路,与国际零售业发展接轨,具体表现在: (1)零售业态多样化目前,国际上零售业态按照其经营方式和规模大小可以分为购物中心、折扣店、便利店、专卖店、超级市场、仓储式会员店、专业店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 据统计,全球零售行业百强企业中大多经营两到三种业态,有的企业甚至在五种业态中同时开展业务,单一经营一种业态的零售企业已不多见。 我国零售业已初步显示出这一特点,但以传统百货经营为主的公司仍然存在,业态多样化范围偏小,需要进一步扩大。 (2)经营连锁化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业的空前发展使其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已出现经营连锁化趋势,但由于连锁经营刚刚起步,存在问题较多,需要一定时间解决。 (3)企业规模化美国最大的 50 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总额在 1993 年即已达 4910 亿美元,占当年美国零售总额的 产业集中度极高。 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是美国的沃尔玛公司。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沃尔玛的收入每年都以 20%的速度递增,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 间门店,2001 年以销售收入 2178 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 强冠军宝座。 我国零售业的规模远不及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的道路,发挥群体优势是一条捷径。 (4)管理科学化西方零售业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 如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 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我国部分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有外资的介入,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在管理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国际大公司相比还相距甚远。 (5)商品品牌自有化对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原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 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从以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达到 20至 25。 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尤其适合特定顾客的需要。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已成为连锁零售业和大型零售商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零售业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二、零售业上市公司分析(一 )零售业上市公司概况目前,我国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共有 53 家(不包括 市公司),从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来看( 见表 2), 主要有以下特点 : 市有 18 家,沪市 35 有家,沪市比深市上市公司的家数多了近1 倍。 这主要与上交所和深交所自身的发展和市场活跃程度有关。 3 家上市公司来看,97 年及 97 年以前的上市公司共有 48 家,占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总数的 98 年新上市公司只有中商股份一家,99 年没有新上市公司,2000 年有广州友谊、南京中商和商业城三家,2001 年仅有北京华联一家。 这主要与近几年商业不景气,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利润下降等因素有关。 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 24 个省市,其中上海最多,共有 9 家;北京其次,有 5 家;湖北、辽宁、四川有各 4 家。 商业繁荣与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上海是我国经济开放较早的城市之一,商业上市公司云集上海是必然现象。 531 万股,小于平均流通股本的上市公司有31 家,占 流通盘最小的是 百,流通盘仅为 2750 万股,可称之为袖珍股;鄂武商 A 以 2 亿流通盘位居榜首,除此之外,流通盘最大的五家上市公司还有王府井、上海九百、第一百货和西单商场,上海 2 家,北京 2 家。 表 2 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概况股票代码股票简称公司地点上市日期 2001 年度总股本万股 2001 年度 A 股流通股万股 000056 深国商广东深圳 19962,00416 健特生物山东青岛 19961,00417 合肥百货安徽合肥 19960,000419 通程控股湖南长沙 19967,00501 鄂武商 A 湖北武汉 19920,0,00516 陕解放 A 陕西西安 19933,00560 百大云南昆明 19943,00564 西安民生陕西西安 19940,3,00593 成都华联四川成都 19967,00611 民族集团内蒙古呼和浩特 19967,00679 大连友谊辽宁大连 19973,0,00715 中兴商业辽宁沈阳 19971,00759 武汉中百湖北武汉 19977,1,00785 武汉中商湖北武汉 19975,00796 宝商集团陕西宝鸡 19976,1,00882 中商股份北京 19984,00889 华联商城河北秦皇岛 19979,6,00987 广州友谊广东广州 20003,00109 百四川成都 1997,00280 南京中商江苏南京 20002,00306 商业城辽宁沈阳 20007,00361 北京华联北京 20012,00616 第一食品上海 19922,00628 新世界上海 19936,1,00631 第一百货上海 19938,8,600632 华联商厦上海 19932,2,00655 豫园商城上海 19926,4,00682 南京新百江苏南京 19933,5,00683 宁波华联浙江宁波 19939,00693 东百集团福建福州 19933,00694 大商股份辽宁大连 19936,5,00697 欧亚集团辽宁长春 19932,00712 南宁百货广西南宁 1996,00723 西单商场北京 19960,8,00729 重庆百货四川重庆 19960,00738 兰州民百甘肃兰州 19963,3,00766 烟台发展山东烟台 19967,00774 汉商集团湖北武汉 1996,00778 友好集团新疆乌鲁木齐 19961,7,00785 新华百货宁夏银川 19970,00807 济南百货山东济南 19940,00814 杭州解百浙江杭州 19943,0,00821 津劝业天津 19949,4,00824 益民百货上海 19949,00825 华联超市上海 19945,00827 友谊股份上海 19944,00828 成商集团四川成都 19946,600838 上海九百上海 19940,9,00856 长百集团吉林长春 19948,00859 王府井北京 19949,9,00861 北京城乡北京 19940,6,00865 百大集团浙江杭州 19946,3,00891 秋林集团黑龙江哈尔滨 19964,2,均22,9,料来源:巨灵北斗星证券分析系统、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二 )年报显示,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 ,电力行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业以 、和 的成绩荣登三甲,而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 ,低于平均水平,且比上一年减少五成,呈逐年下滑趋势。 如果包括批发和商业经纪与代理业,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更低,仅为 ,是各行业中最低的。 商业零售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该指标为负值的有 10 家上市公司,占零售业上市公司的 说明零售业行业整体表现为资产盈利能力较差。 (见表 3、表 4) 表 3 2001 年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基本财务状况证券代码证券名称每股收益(元)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元)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主营收入增长率( )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主营利润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 000056 深国商 A 0,00416 健特生物 4,1,00417 合肥百货 00,3,00419 通程控股 4,7,00501 鄂武商 A 22,1,000516 陕解放 A 8,0,00560 2,10,00564 西安民生 0,7,00593 成都华联 1,00611 9,3,00679 大连友谊 6,5,00715 中兴商业 19,1,00759 武汉中百 47,1,00785 武汉中商 67,0,00796 宝商集团 2,00882 中商股份 9,00889 华联商城 0,5,00987 广州友谊 7,9,00109 百 4,00280 南京中商 6,6,00306 商业城 9,4,00361 北京华联 24,9,00616 第一食品 8,1,00628 新世界 88,2,00631 第一百货 28,1,00632 华联商厦 54,7,00655 豫园商城 21,3,600682 南京新百 44,5,00683 宁波华联 6,00693 0,600694 大商股份 98,1,00697 欧亚集团 1,00712 南宁百货 5,00723 西单商场 57,3,00729 重庆百货 35,8,00738 4,600766 1,2,00774 汉商集团 4,00778 友好集团 06,0,00785 新华百货 1,00807 ,00814 9,4,00821 津劝业 53,6,00824 益民百货 3,9,00825 华联超市 24,4,00827 友谊股份 77,8,00828 成商集团 41,5,00838 9,10,00856 长百集团 8,600859 王府井 10,1,00861 北京城乡 28,2,00865 百大集团 01,6,00891 0,6,均 18,8,据来源:讯系统表 4 商业零售业 2001 年与 2000 年行业平均财务指标对比2001 年 2000 年涨跌幅() 每股收益(元) 整后每股净资产(元) 营业务收入(万元) 118,09,营业务利润(万元) 18,5,利润( 万元 ) 据来源:讯系统从表 4 可以看出,2001 年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得到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加 主营业务利润平均增加 但净利润却平均下降 主要是由于个别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急剧恶化所致,济南百货、民族集团、秋林集团、东百集团、烟台发展、鄂武商等净利润均在元以下,下降幅度都在 400以上。 而净利润增加的上市公司仅有 18 家,占零售业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增加部分难抵巨额减少部分,导致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 激烈的竞争使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化加剧,兼并重组浪潮高涨,具体表现为: (1)转型后以新型业态 "超市连锁 "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显著,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大商集团、每股收益分别为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 中兴商业 2001 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有大幅提升,分别增长 主要是 2000年公司停业装修,经营不正常所致,扣除该因素,公司经营相对平稳。 (2)传统百货龙头企业经营业绩江河日下。 第一百货每股收益为 ,净资产收益率为 主营收入减少 王府井每股收益为 ,百货龙头企业有逐渐被连锁龙头企业替代的趋势。 (3)巨额亏损上市公司已经或将要成为资产重组的壳资源。 如 百大、百、济南百货、民族集团、东百集团、上海九百、秋林集团等。 连锁经营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兼并重组浪潮高涨。 如华联超市与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合资成立西单上海华联超市( 北京) 有限公司 ,在北京开发超市;友谊股份收购联华超市 51%的股权,控股上海好美家装潢建材,其下属子公司联华超市与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合资兴建复兴岛物流基地;大商股份收购抚顺、锦州、营口、本溪、牡丹江百货大楼、大庆华联购物广场,还将收购沈阳、盘锦、鞍山等地项目,在整个东北地区建立起连锁营销网络;广州友谊收购新大新公司,从事中高档百货连锁经营;武汉中百收购武汉金田超市有限责任公司 49 家超市和武汉金田连锁商场有限责任公司。 (4)外资介入势不可挡。 对于外资零售业而言,要占领国内市场,重点应放在那些开放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大城市,这些地方集地域、资金、规模优势于一身,发展前景良好。 如位于上海的第一百货与日本合资建立上海八佰伴和上海百汇;友谊股份与家乐福合作;位于北京的西单商场与香港电讯盈科子公司、台湾太平洋,合资组建北京西单太平洋百货公司等。 此外,象深国商、百大、鄂武商等上市公司都具有外资背景。 外资介入不仅仅是资金的介入,更多的是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的介入,这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及其它地区上市公司对比在 53 家上市公司中,北京有 5 家,上海有 9 家。 表 5 是对北京、上海及其它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简单平均后的对比数据。 表 5 京、沪及其它地区上市公司对比北京上海其它地区其它地区(调整后) 每股收益(元) 整后每股净资产(元) 营业务收入(万元) 147,41,6,7,营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23,6,3,3,营利润增长率() 利润( 万元 ) 据来源:讯系统注:其它地区中上市公司中兴商业由于 2000 年停业装修,对主营业务影响较大,致使2001 年主营出现大幅增长,扣除该因素,公司经营相对稳定,为不影响平均指标予以剔除;健特生物 2001 年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的"脑白金" 保健品业务属于主营业务 ,对主营收入影响过大,予以剔除。 从表 5 中可以看出,京沪地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地区调整后指标。 其中每股收益京沪地区比其它地区至少高出 ,净利润至少高出 4100 万元,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增长率也比其它地区高出 6 个百分点以上。 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地区差异巨大主要是由于:动零售业发展;费者的消费观念比其它地区前卫,促进零售业发展;客源丰富,推动零售业发展。 上海 9 家上市公司均为老牌商业股,以百货经营为主,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百货业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象上海九百、第一百货、豫园商城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而象友谊股份、华联超市等上市公司采用新型业态应了商业微利时代的发展现状,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利润大幅增加。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中有 4 家为老牌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