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有效纳税筹划理论影响 有效纳税筹划要求筹划者要考虑到交易各方的利益、显性税收和隐形税收以及税收成本和非税收成本。 认为企业可视为由投资人、所有人、经理、贷款人和政府之间订立的一系列契约组成的集合体,如果考虑税收因素,那么政府作为税法的代表则被引入订立契约的程序,契约各方均追求自身效应的最大化。 有效纳税筹划理论为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各个利益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的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利用有效纳税筹划理论来追求自身效应的最大化。 ( 2)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组织内部行为不是随机的,它受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因素等影响,要提高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必须研讨个体、群体与结构对行为的影响。 对于纳税人而言,所负担的“税”和“费”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形式上看,税收支出与获得的利益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费则与获得的利益具有直接的联系;其次,税收的纳税对象即所有纳税人,其“支出”和“受益”没有直接的对应性;最后,税收是政府的集中性财政收入,一般不因为特定用 途而征收,而费用 一般具有特定用途。 因此,纳税人总是希望可以争取多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目的,这必然导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组织行为学理论中有关“税”和“费”的理论,为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是规避“费”还是规避“税”提供了理论依据,让纳税人更好的认识到如何合理的规避费用。 ( 3)税收效应理论的影响 西安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基于税收的角度,税收效应是指由于征税对象的税率或征税额的变化而导致纳税主体收入水平变化,进而引起纳税主体经济行为的改变或对征税对象的要求量发生变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 看, 税收效应理论说明了 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它为纳税筹划提供的理论依据是:纳税主体的纳税经济行为和政府的税收政策实际上是两者为各自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 税收效应理论则是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来说明国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影响,让纳税人更好的利用国家税收政策来合理避税。 西安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 3 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现状 个人所得税纳税存在的问题 第一,违背了税收公平,不利于充分贯彻立法原则。 收入高的人少纳税,收入低的人多纳税的不公平现象。 我国的分类 所得税制把纳税人所有的收入来源分为 11 类所得,每类所得有其单独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 在这种有不同税率和不同费用扣除额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多元化收入或者收入来源多的高收入者可以同时享受各项收入的费用抵扣额,而收入来源单一的低收入者只能享受一项费用抵扣额,这就形成了收入高的人少纳税,收入低的人多纳税的不公平现象。 容易造成避税和逃税,导致税源流失。 分解收入,增加费用扣除额。 在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下,劳务报酬所得和稿酬所得等所得的纳税按照一次所得扣除 800 元或 20%所得额作为费用扣除额,纳税人可将同一项目的所得分解为多 次取得,化整为零,进行税收规避。 身份改变,应纳税额也改变,分类所得税制使得同样的一笔收入由纳税人身份的改变导致纳税额差异巨大。 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对于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分类界定比较模糊的情况下,两者的税率相差却很大,由此会导致纳税人用变更身份采取逃税或避税的情况增多。 如果工资薪金是低税率情况下,纳税人会想办法把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如果工资薪金是高税率情况下,则纳税人会想办法把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 第二,税基方面,美国个人所得税法采取排除法,即规定排除项目以外的所有所得都应被确认为所得的来源。 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采取了具体列举税基的形式,列举的 11 类中的所得理应纳税,而 11 类之外的所得就不用纳税,从而造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相对狭窄。 第三,我国工资薪金超额累进税率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限,超额累进税率实际累进度太低;工资薪金所得的边际税率过高,实践中,征收个人所得税采用的超额累进税率被等同于边际税率;劳动所得名义税率高于非劳动所得的名义税率;各类不同所得的实际税率差异巨大且不合理。 第四,费用扣除问题。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分享确定、分类扣除,根据个人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 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的办法。 这些扣除方法会导致扣除标准的设计依据不充分;扣除方法不一致;同一性质不同收入项目费用扣除不同;费用的扣除额没有科学的通货膨胀调整或工资指数调整;扣除标准不一致;扣除额未考虑个人不同偏好的存在;扣除额在年度之间没有延续性等。 西安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6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 1)有利于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初衷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这不仅 “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 此外, 制定良好的个人理财计划 ,需要正确理解税收筹划、避税筹划等概念 , 并掌握一定的避税、节税技巧。 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 ,纳税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钻研财税政策、 法规 , 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 , 增强纳税意识 ,自觉抑制偷、 逃税等违法行为。 ( 2)可以节减纳税人的收入 纳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 纳税筹划可避免纳税人缴纳“冤枉税”。 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全过程是税法体系不断健 全的过程,税法的健全伴随着税法的日益复杂,如果对税法研究的不透, 就既 有可能漏税,也有可能多缴税。 因此, 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 , 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 , 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 ,减轻税负 , 获得最大的收益。 ( 3)有助于国家不断完善相关税收法规 充分利用不同纳税人的不同纳税义务的规定。 税制中不同的税种对纳税主体的界定有一定的差异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同样行为的主体不纳入征税范围。 所以 , 在一定条件下 , 选择合适的主体定位 , 使其避免成为某种税的纳税人 ,可以彻底免除纳税义务。 该筹划仅适用于特定人员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 、 台湾同胞 ), 适用性差 , 筹划范围有限 ,不具有普遍性。 充分考虑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 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 ,可以从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归属收入期间等方面考虑 : ①提高职工福利水平 , 降低名义收入 ; ②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 ; ③抓住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 ;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从而使国家税收法规不断得到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