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1 7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12 参考文献 .................................................................... 13 英文摘要 .................................................................... 14 附录 ........................................................................ 15 3 前言 在我国,高校招生比例在增高,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我们发现,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各个地域不同文化冲击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倡导去追求物质名利。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又被教育所保护的特殊群体,他们是极其容易受外界影响的。 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专业性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更需要道德素质好的大学生,道德与能力从来都是同等重要的。 因而道德教育在当今教育领域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探讨大学生道德生态问题 有利于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的道德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成为祖国的栋梁。 探索更合理的德育方式作为改善高校道德状况的一般思路,大多是改进教学方法,然而目前这些已有的德育途径无非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接受某一种道德规范。 怎样使大学生接受某种道德规范呢,就现有的德育方式来看,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他们过多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没有利用大学生道德自身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其素质;此外他们没有将大学生道德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应该以哲学的生态的思维看待大学生道德,把大学生道德作为一种生态,一种系统,联系着周边环境并与之互动 ,因而要关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而且他们没有办法更准确地发现大学生道德问题,即没有理解大学生道德结构。 所以目前我们必须立足于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观点,探寻有效的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本文意在界定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崭新的概念,并提出构建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设想,希望为高校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4 1 大学生道德生态概述 大学生道德生态的界定 首先说明生态是什么。 生态作为生物学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的是一个有机的自然系统,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与周围环境所形 成的互补互摄、 对立统一。 而现在生态亦代表一种健康、美好、和谐方式。 它不再局限于生物界,更是哲学,普遍用于各个领域,我们主张用生态的方式面对以及解决社会、文化、环境、道德等等问题,道德生态就是基于这个而提出来的。 我们这样来描述道德生态:道德本身不是孤立或者对立的个体,它与周边事件、家庭环境、人文特征等等息息相关,彼此影响。 甚至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一个人的道德产生不可估量的改变。 所以道德这个具有完整结构和功能的社会部分,必须得不断与周围环境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进行循环交流,从而能够存在和发展于持续的动态变化 中。 基于上述,我们对“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大学生道德生态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充满活力与生机” 的良性循环的生态,而大学生道德也不是简单的一个主观思想,它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与外部联系。 例如我们看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只是看他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与选择,面对落水的求救者,你想要去救人,并不代表处在当时的境地,就真的会采取行动见义勇为,这是言行的不一致,是内部结构的矛盾;又或者当时是寒冬腊月,你是特别怕冷,当时又患了感冒,那么你也不会跳水救人,这是由当时的天气和自身的身体状态限制的,即外部环境的影响。 那么要建立一个平衡的大学生道德生态,就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说教与灌输,应该利用好周围的环境,舆论传媒,营造一个高素质大学氛围,运用生态理论来处理大学生道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1)界定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概念。 即以一种哲学的态度看待大学生的道德,大学生的道德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在内是道德的知、行、意;在外是说大学生的道德还受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的影响,应全面关注。 (2)为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德育工作者在了解道德生态的情况下 ,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活动,由内而外地纠正歪曲的道德观,改善大学生的心 5 态,提高其公民素质。 实践意义 ( 1)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及时准确地判断大学生群体道德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就可以在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以前采取措施,使某些道德生态指标远离警戒线,进而缓解或消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 2)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诉求,对大学生可能面临的道德危机及因此所导致的社会病态运转状况做出预报警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前瞻性。 ( 3)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生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 利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2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 20 世纪初 ,生态论之所以发展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是由于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人们不得不面对大自然对人类无节制消耗环境以谋取短暂利益所带来的惩罚。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反省这种短浅的掠夺自然的方式,由此兴起了生态主义思潮。 其后,研究者们通过对生态论的思考,从而在方法论上得到了突破。 1966 年,美国教育学者阿什比首次用生态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并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论”的概念。 1976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首先提出“教育生态论”。 在 1977年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的《学校生态论》的文章中研究了教育的资源分布。 费恩、坦纳、沙利文等学者则探讨了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在《公立学校的生态论》、《未来 :人类生态论与教育》皆有体现,由此看来 70 年代无疑是国外教育生态研究的兴旺时期。 在接下来的两个年代里,国外对于教育生态论的研究更加宽阔和深入了。 1987 年莱西和威廉斯合编的《教育、生态论与发展》把教育放在当代为世人注目的环境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此外华盛顿大学的古德莱德,鲍尔斯都对教育生 态论做出巨大的贡献。 同时还有一些单篇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更为具体得阐述了与生态论研究有关的问题,像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区互动问题,师生关系等问题。 综上,国外对于道德生态的问题没有全面具体的论述,更多的侧重于生态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而道德教育是在其中的一个部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与 6 研究。 国内研究 我国对于道德教育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的,并有一套系统的道德教育,被称作“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在中国自古代就 高度重视道德教育,早在《 礼记 学记 》上就有: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的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首先应从教育抓起,强调了道德教育对政府统治的重要性。 而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则表现了道德教育对个人的重要。 在《 礼记 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 所谓修身,指的 也 就是自身 道德问题 ,因而道德教育必须从修身 开始 , 只有 达到身心 的 和谐, 才能更好地 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伦理关系。 而且古人还提供 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 说文解字 》把 “ 教 ” 解释为 “ 上所施,下所效 ”。 这说明 道德教育的有效 方式不是空洞的说教 而 是身体力行的感化, 无目的的灌输是没有用的,应该树立一个与之相类似的榜样,自己更是应以此为责,才能够去教导他人。 由此 强调 “ 正人先正己 ” 、 “ 身教胜于言教 ” ,强调了作为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的领导人的道德示范作用。 又如 《 论语 颜渊 》中的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上之风,必偃。 ” 也是这个 意思 ,领导者更要有一个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带领别人向好的方向发展。 又如 “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等等说法。 实践 也 证明, “ 上行则下效 ” , “ 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 ” , “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 ” , “ 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 ” , “ 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 ” 都是要求身在高位的权贵者更应该有良好的品行。 推论到当今,就是在强调名人效应,舆论对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儒学道德教育中 树立了道德教育的明确目标, 像“仁”“义”“ 礼”“智”“信”就十分的精辟。 并把道德教育视为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 ,这与我们的道德生态的外部联系是相通的。 尽管对于大学生道德生态的研究,目前所看到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如韩建磊,孙传浩的《大学生道德生态与高校德育》吴成钢,党益群的《对建立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思考》,刘运喜的《简论道德生态与德育生态之关系》。 但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有关道德教育的观点又都是与道德生态相一致的。 因而,现代的人们是能够更好地接受道德生态这一概念的。 7 3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以整群随机取样 的方式抽取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法 : 用《大学生道德生态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借鉴了丁彩瑶于 20xx 年修订的《大学生道德选择现状调查问卷》。 本次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在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总计共发放问卷36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00 份,问卷有效率为 %。 统计方法 : 根据数据特点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 研究程序 ( 1)对随机所选取的同学发放问卷。 施测时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本问卷用于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完全采用匿名 的方式进行,保证不会对您的 学习 和生活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所以请您根据自己情况放心作答。 ”并要求学生充分理解问卷项目后仔细答题。 没有时间限制,务必反映同学自己的真实想法。 ( 2)问卷总共 20个与道德素质相关的题目, 有的选项可能不符合自己观点,根据内容选择最接近的 ; 所有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 ( 3)对回收问卷进行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漏答题目或者多选的问卷予以剔除。 4 分析与讨论 当代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