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运输机的一级圆柱(或圆锥)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距 a 2/)( 21 zzma  125 七、轴的设计 (一)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齿轮轴的设计: 轴简图: ① 选 择轴材料: 由已知条件知减速器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功率,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故选用 45 钢并经调质处理。 有《机械设计基础》表 得: 抗拉强度极限 σB=650MPa ,屈服极限 13 轴的结构设计 σs=360MPa; ② 按扭转强度估算轴的直径: 轴的输入功率为 PⅠ = KW; 转速为 n1=320 r/min 根据课本 P271( 142)式,并查表 141, c=107~118则 d≥ 33 )118~107( ⅠnPC =( 107~118) mm =~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 3%~5%,则 d=( ~) (1+5%)mm=~ ∴ 选 d=30mm 1)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一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用平键作周向过渡配合固定。 轴的轴向定位是用轴端盖凸缘单向固定外圈来实现的。 轴外伸段半联轴器用轴肩和轴端挡圈作轴向定位的,用平键作周向过渡配合定位。 2)确定轴的各段直径 ① 由上述可知轴段 1 直径最小 d1=30mm。 轴的直径 d 10~ 18 > 18 ~ 30 > 30 ~ 50 > 50 ~ 80 > 80 ~ 100 轴上圆角 /倒角 C1/R1 最小轴肩高度 Hmin 2 轴环宽度 b b≈ 轴上圆角半径 R 2 ② 轴段 2 考虑到要对安装在轴段 1 上的联轴器进行定位,轴段 2 上应有轴肩,同时为能很顺利地在轴段 2 上安装轴承,轴段 2 必须满足轴承内径的标准,至少应满足:d1+2=30+5=35mm; ③ 轴段 3 不考虑对安装在轴 2 上的零进行定位,只 要 求有 一 定圆 角即 可 ,至 少 应满 足 : d=30mm d1=30mm d2=35mm 14 d3=d2+21mm=37mm。 圆整后取 d3=40mm。 ④ 轴段 4 一般要比轴段 3 的直径大 10mm,所以有 d4=d3+10mm=50mm ⑤ 、为了便于拆卸左轴承,根据书 2, 129 页附表 可知, 所选 61909 型轴承的安装直径: 50≤ da≤ 63mm,所以取 d5=60mm ⑥ 、轴段 6 与轴段 2 安装相同型号的轴承,所以该轴径为: d6=d2=35mm 3)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① 已知毂宽为 65mm,为了保证齿轮固定可靠,轴段 4 的长度应略短于齿轮轮毂宽度 2mm,取轴段 3 的长度为 63mm。 ② 轴环的宽度约为该最小轴肩高度的 倍,即附表如上可得:所以轴环的宽度为。 ③ 为保证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不相碰,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可取该间距为18mm。 ③ 为了保证轴承安装在箱体轴承座孔中,并考虑轴承的润滑,取轴承端面距箱体内壁的距离为2mm。 又查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的附表 知, 所选 滚动轴承的宽度为:B=14mm。 所以轴承支点的距离为: L=( 14/2+2+14+65/2) 2=111mm ⑤ 确定轴段 2 的长度时,要根据轴段安装的零件尺寸来决定,所以有: a、上有一套筒,与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相同,故取套筒的长度为 20mm。 套筒左端紧靠与齿轮的内圈横截面,套筒右端有2mm的倒角,且右端使其轴承定位。 b、减速器中两个齿轮的中心距 a =125mm,并且设轴承座端面距外箱体的距离为 y,则:查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 17 页表 得, 地脚螺钉直径为: df =+12=125+12= 圆整后得: df =20mm 箱盖的壁厚为: δ1=+1mm =125+1=≥8mm 取 δ1=8mm 轴承端盖螺钉直径: d3=( ) d f =( ~ ) 20mm=( 8~ 10)mm 取 d3=8mm 轴旁连接螺栓直径为: d′1 = df =20=15mm 由于较大的偶数则 d′1=16mm,所以轴承的连接d3=40mm d4=50mm d5=60mm d6=35mm L=111mm 15 求齿轮上作用力的大小、方向: 螺栓直径为 16mm写为 M16; 查《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手册表 得 C1min=22, C2min=20; 所以轴承座端面距离内箱壁的距离为 y 为: y=δ1+C1min+ C2min + ( 5 ~ 10 )=8+22+20+5=55mm c、外壁圆角半径一般为 3~ 5mm,取圆角半径为 4mm。 d、由 b、步可知 d3=8mm 查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 23页表 得,螺钉连接外装式轴承的厚度为:e==8mm= e、轴段 2 伸出箱体外的长度一般为 15~ 20mm,为了方便计算取该轴段的伸出长度为。 综合 上 述 , 轴 段 2 的 长 度 为 :2+18+55+4++=106mm ⑥ 轴段 1 的长度确定,根据联轴器的长度来确定其长度,查书《机械 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68 页附表 得, L′=58mm。 ⑦ 在轴段 3 上分别加工出键槽,使两键槽处于轴的同一圆柱母线上,键槽的长度比相应的轮廓宽度约小 5~ 10mm,键槽的规格查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 108 页附表 得,轴段 1 的键槽深度为 ,宽度为 8mm;轴段 3 的键槽深度为 5mm,宽度为 12mm。 ①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1=50mm; ② 作用在齿轮上的转矩为: T1 =105 Nmm ③ 求圆周力 Ft: Ft=2T1/d1=2105 /50= ④ 求径向力 Fr: Fr=Fttanα=tan200= ⑤ 强度校核(图如下): A 绘制轴受力简图(如图 a): L1=58mm L2=106mm L3=20mm L4=63mm L5=10mm L6=18mm Ft= Fr= 16 a B 绘制弯矩图: ( b) 水平支点反力为: HBHA FF  = 2tF = 2 = 垂直支点反力 : 2rVBVA FFF = = a、水平面弯矩图( 如图 c) Ⅰ Ⅱ 截面处的弯矩为: MH1= 2/LFHA = 111/2= Ⅱ Ⅱ 截面处的弯矩为: MH2= 29HAF =29= HBHA FF  = VBVA FF  = MH1 = Nmm MH2= Nmm 17 ( c) b、垂直平面弯矩图(如图 d): Ⅰ Ⅰ 截面处的弯矩为: MV1= 2LFVA =111/2=mm Ⅱ Ⅱ 截面处的弯矩为: MV2= 29VBF =29 Nmm=mm ( d) C、 绘制合弯矩图(如图 e) 由 M= 22 VH MM  得到: Ⅰ Ⅰ 截面的合成弯矩为: M1= 212 1 VH MM  =mm Ⅱ Ⅱ 截面的合成弯矩为: MV1= Nmm MV2= Nmm M1= Nmm M2= Nmm 18 M2= 222 2 VH MM  =mm (e) D、绘制扭矩图(如图 f) 转矩: T= nP =108870Nmm (f) E、求当量弯矩: 因减速器单向运转,故可以认为转矩为脉动循环变化,取修正系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