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动力,而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 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 他还提出了“供给推动说”,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在他的研究中排除了需求因素的影响。 [1]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罗默( Rohmer, 20xx)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增长理论”,他认为好的创意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后期他在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创新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2]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Kenh Arrow,1982)指出:企业在投资与生产的同时,会逐步积累起有效的生产知识,而这些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施穆克勒( J. Schmookler, 1966)对熊彼特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他提出了“需求拉动说”,认为创新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因此也要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 制约,在刺激科技创新方面,需求比科技进步本身更重要。 [4]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产业化成为了经济学的研究热点。 Throsby 总结了创意与创新的关系,指出“只有创意是创新的起因,并因而成为技术进步的先兆之时,创意才能进入经济学的论述”。 即只有当创意进入产业转换为生产时,才被视为创新,创意是创新的前提。 因此,创新是创意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而创意是创新的基础,更多地强调一种“思想”。 [5]后来 Mowery amp。 Rosenberg( 20xx)综合了熊彼特的“供给推动说”和施穆克勒的“需求拉动说”,提出 了“双因素说”,认为供给和需求都是创新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无论如何,技术市场都是创新成功的基本要素,任何创新也都面临技术和市场两种不确定性。 [5] 澳大利亚学者 Stuart Cunningham( 20xx)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政策结果,它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重要的政策取向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高附加值 4 产品的出口潜力,使人们视创意产业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7]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 Richard Florida, 20xx)坚信人类的创造力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他提出“ 3T”原则,即创意经济的发展 建立在技术、人才和包容三个维度之上的。 他认为,所在城市的开放宽容与多元化程度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同时,对创意产业园区而言,城市的魅力不只限于宽容与否,还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地位、现代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8] (二)国内相关研究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和生命 , 是一切文化价值的渊源 , 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文化上能否创新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文化创新带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 促进国家和民族文化实力的增强。 曾小宝( 20xx)认为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 甘安顺( 20xx)在《中国文化创新论》一书中总结了总结文化创新与文化传统、文化流布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探索当代文化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推进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建设。 [10] 台湾作家龙应台( 20xx)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写到:“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 —— 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 —— 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 —— 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她的判断建立在这么一个思路上:文化来源于生活,有品味的日常生活是精英们文化创造作的源头。 [11] 我国社会科学院张晓明( 20xx)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这些都体现了创意产业的组织形态的变化。 他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文化和经济融合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12]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荣跃明( 20xx)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某种 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一种业态。 [13] 5 我国历史文化学院唐建军( 20xx)将文化创意产业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另一是高端文化创意产业。 他认为,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它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真正创造巨额价值的部分。 [14] 我国学者姚东旭( 20xx),他认为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并不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事实上,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备受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创意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15] 张京成( 20xx)认为,文化是创意的源泉和基础,科技是创意实现的一个手段,通过科技能够提高文化的表现力,能够扩大文化的传播力、增强文化的感染力。 他还提出:创意产业是由两种方式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创意元素被融入传统产业后的升级产业;第二部分来源于具有商业价值、为市场所需求的创意被产业化的结果。 [16] 三、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 (一) 经学研究中的学以致用 经学是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明代的兵部尚书唐荆川(常州人)自从罢官后,回到常州的 陈渡草堂 (今荆川公园荆川先生读书处)研 修 16 年,他把王阳明 “ 心学 ” 思想与程朱理学完美地融为 一 体。 王阳明的“心学”说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外物的发展;而程朱理学则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本源,所谓理即天理 —— 自然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 唐荆川的主张即崇尚主体、顺应自然、反对束缚思想。 唐氏的主张奠定了 他日后经学研究的思路。 他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影响甚远。 明末清初常州的庄存与和他的外甥刘逢禄传承并发扬了其经世致用的学风,提倡和重新阐述了今文经学和公羊学 (宣传《春秋》中“微言大义”的学问 ),使得改革主张与儒家经典相融合,并创立了常州学派,清代的魏源和龚自珍他们虽不是常州人,但却与常州有着很深的姻缘,他们都向刘逢禄学习今文经学,继承和发展了其经世致用的学风,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不仅如此,清代的常州还出现了“常州五大学派”,在知识的多个领域举起了自己飘扬的旗帜。 6 (二)常州词派的“意内言外”经世精神 词是中国古典 文学中一种抒情的文体,好多词人因不满社会现状,故用作词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状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张惠言、张琦两兄弟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 常州词派十分重视创作,他们作词是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张惠言和张琦在对词的范畴作出界定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言外之意,有着强烈的服务于时代社会的经世精神。 常州词派有着经世的功能,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注重词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赋予词的社会功能,顺应社会潮流。 不仅追求词的完美形式更重视词的内容,以词为武器来针砭时事。 (三)提倡白话的阳湖文派 阳湖是明 清之际常州的一个县名,该县由武进县析出,其县城与武进县城都在常州城内,阳湖县因境内有阳湖而得名,阳湖因靠近阳山而得名,现无锡市惠山区的阳山镇位于阳湖的南岸,解放以前无锡一直是一个县治且归常州管辖。 阳湖文派的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阳湖文派的作品有较强的现实性,他们的文字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是提倡白话,浅显易懂。 阳湖派的学士们主张文章是表意、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故弄玄虚手段,可见阳湖文派注重实用而不是形式适用主义文风。 (四)精减传统画法程序的常州画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