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区废旧厂房的商业化改造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停止运行,渡口的历史才算终结。 街区的一切,无论建筑、宗教、文化、还是民俗、风物,都因渡而生,靠江而兴。 镇江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沿江向东、向南递进的演变过程,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津渡所在的“城外” (即西城区 ),都是镇江的城市 中心区。 今天,街区内民居虽然年久失修、功能缺失,但 有居民生活其中,而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有些己经成为遗址,有些还在为我们利用,因此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工业文化遗存,并使他们在现今更加大放异彩,是们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1 今天必须慎重考虑的议题。 工业 文化 遗产对于传承城市历史、丰 富城市文化、研究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存新的功能是焕发生机与活力,利用老的工业厂房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就是一种兼顾保护和利用双重功效的方式。 (二)、 西津渡街区厂区概况 清朝咸丰年间,清兵和太平军在西津渡展开激烈的战争,街上的建筑,除昭关石塔不曾毁坏外,基本都毁于战火。 现街区内留存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在清道光年以后重建的,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 清末民初时期,在近代洋务运动的冲击下,西津渡街区内出现了诸如工厂、车站、洋行、医院、会馆、教堂等建筑,于是,工业厂房遗址建筑和周围的民居建筑构成了今天西津渡 古街区的全貌。 在西津渡古街区中,利用原来质量较好的,风格与形态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建筑,进行适宜的建筑改建和扩建,形成有意义的功能转换。 希望能将它们规划成一个有特色的城西古街文化博物馆,将原民居片区部分规划成镇江城西民居展览街区与民俗展览街区,展示镇江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与民俗民风,再现传统城市肌理(图 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2 (三)、 西津渡 相关性研究 1.工业文化遗存保护的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世界范围的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但近代工业建筑和现代建筑尚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事实上,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对社会发展、 城市格局和人口密度所产生的影响力,不亚于那些年代已久的教堂宫殿,甚至更为广泛和持久。 1973 年创建于英国的“工业考古学”组织 TICCIH,将“工业遗产”界定为:“工业文化遗存,具有历史、科技、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包括厂房,机器,车间,磨坊,工厂,矿井和加工提炼的场地、仓库,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场所,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住宅、宗教崇拜或教育等社会活动的场所。 ”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再生发展历史较短,许多城市为了发展经济,不惜对大批有保留和研究价值的城市遗产大拆大建,城市建设缺乏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上的长远考虑。 加强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与综合利用,对于挖掘工业遗存资源、推动工业旅游发展、拉动和支撑文化产业以及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镇江作为作为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民间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特别是镇江民间的饮食文化,以“怪”著称。 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因此,如何保护和再生 这些民间文化遗产,也是当代镇江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案就是将镇江具有工业文化遗存特色的西津渡古街区,与镇江民间饮食文化中的锅盖面文化相结合,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工业文化遗存与民间文化遗产相互融合,并更好的互相促进,发展,再生。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3 (四)、 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文是在项目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用一般系统理论对其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文化价值的分析与总结。 通过镇江西津渡锅盖面品鉴馆改造与规划工程来实践工业文化遗存与民间文化遗产的互融与再生,充分 发扬 历史文化。 通过进一步的市场调查、文化遗迹的考察充分了解这资源 的价值。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4 三 、工业文化遗存 —— 西津渡古街区工业厂房改造 本项目改造和规划的区域,是属于镇江西津渡古街周边工业厂房区改造的一部分,前身是镇江滤清器厂的厂房(图 21),这一片工业厂房区的改造,目的在于,打造以西津渡文化为中心的,镇江民间文化的交流、体验与休闲的场所。 而本案改造和规划的目的,是以镇江饮食文化中的锅盖面这一民间文化为主题,打造出一个镇江面文化的博物馆,供中外友人了解,弘扬。 (一 )、工业文化遗存保护的深远意义 首先,工业文化遗存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际社会就曾呼吁应加强对工业文化遗存的重视,因为“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对于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主观性和功利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文化遗产的认知理念日臻成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会逐步认识到,工业文化遗存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对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 保护工业文化遗存是对整个民族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 同时,对 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也是对曾经奋斗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的回忆的保护使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 最后,对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也是对国家工业发展进程完整性的保护。 很多工业文化遗存见证了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5 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 如建于 1959 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因具有开创意义,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二 )、工业文 化遗存保护的多种价值 1.历史价值 工业文化遗存见证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工业活动,并对历史和今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镇江西津渡古街区工业时期留下的工厂、设施、相关建筑物和街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渐渐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它真实、完整的反映了镇江当时的工业化时代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了镇江的近现代工业社会历史,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了镇江人共同的记忆。 对这些衰败的工业街区和厂房建筑进行有计划的保留和复兴,意味着保存期所处区位的街道和外观格局,保存城市区位的公共识别性和认同感,保存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足迹 ,这对镇江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在城市历史和社会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忽视或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等于抹去了这个城市最重要的记忆。 2.经济价值 一方面,对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通过史料查核、拆留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防止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在城市的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厂房建筑一般都有结构坚固、空间高敞、使用寿命长、便于改造等优点,特别是其较强的空间适应性,可用于改造成各类建筑空间形式。 如北京 798 地区,原先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为画廊 、工作室、展厅及各种餐饮酒吧、商店等,成为了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和当代艺术文化的交流地。 因此,将镇江西津渡古街厂房区改造成为展示镇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展览街区,同样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保持了该地区活力的延续性,做到了物尽其用。 3.艺术价值 镇江西津渡古街厂房区工业建筑遗址,建筑特色明显,代表着时代价值和审美取向。 因此,在工程的改造和规划中,始终强调了尊重建筑的原始风貌,大部分改造工程沿袭了原来建筑的时代传统风格,建筑表皮以青砖筑砌,建筑形制朴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6 素而简洁 4.环境价值 对镇江西津渡古街厂房的保护和再生,其实也 是对镇江城市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对于废旧的厂房、仓库等进行再度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避免因拆毁重建而导致的大量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改建周期短,无用垃圾少,因大拆大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了。 并且,对周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单位通过产业结构转换等方式,转移到郊区发展,也是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 原有的厂房设施依靠新的规划和政策进行功能替换,引进对环境无危害或低危害的服务业、中小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或研究教育性机构。 通过改造和规划,形成以西津渡古街为特色的新的经济和文化展览中心。 ( 三 )、工业文化 遗存 再生 为了能使该地区工业厂房与周围的环境更加融合,我们从西津渡古街的自身文化氛围为出发点,找到了工业文化遗存的发展定位,即以镇江古城自身的民间文化为契合点,作为民间文化展览和体验的文化场所。 通过对这一片区厂房的总体分析和规划,形成一个统一的街区风格,既保护了该街区的相互关系,又形成了对该区域工业文化遗存发展的延续,从而对近代工业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也减少了贵该地区建筑和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同时,位于历史悠久的西津渡地段的镇江锅盖面品鉴馆,是一个展示镇江面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博物馆,是当地文化的一个 主要组成部分。 该展馆总建筑面积558 平方米,采用以展览体验为主,以消费为辅的参观方式,使参观者在亲身体验中对镇江民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使镇江文化得到广泛的开发。 也是对当地工业文化遗存的一次很好的利用和再生。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7 四 、民间文化遗存 —— 锅盖面品鉴馆改造设计思想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在各级领导和文化(文物)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大大小小的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图书馆及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民俗文化游、胡同游、古代民居游等成 为一种文化旅游的时尚;遗憾的是:虽然,眼下对民俗文化的宣传热闹非凡。 但是,具有实物展示功能的民俗 (民族 )博物馆较少,大多数博物馆都把收藏和展示历史文物作为主要任务,对民俗文物、民间工艺则重视不够,进行展示的更不多见,人们无法通过参观博物馆获取传统文化知识,无法直观地了解我们的民俗文化。 因此,本设计宗旨是让人领略到镇江历史文化和当地民俗为目的,所以在镇江博物馆空间的整体风格上追求民俗文化的精髓,使参观者在其中能感受到镇江面文化的博大精深,即要满足游客的观览特点又要体现艺术个性和谐美。 (一)、民间文化遗产的保 护 对于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议题由来已久。 但是真正做到从保护明间文化遗产为目标出发,建设以当地民间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博物馆,还少之甚少。 首先从数量上来说,民俗(民族)类等专题性博物馆近几年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就其规模和总体数量上,还相差甚远,还不能与一些国外民俗馆和国内历史、综合性博物馆相比。 其次从陈列展示来看,国家级的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是一个老馆,主要展示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展示手段和内容都相对陈旧。 一些省市级民俗馆则大多依托于古建筑、古民居或名人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而建,所展示的内容基本以本地域的 婚丧嫁娶、节日风俗为主,服务于当地旅游开发的需要,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在藏品研究、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由于资金的不足,依然是力不从心。 因此,如何保护好各地民间文化遗产,并使之再生,并发扬光大,刻不容缓。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18 (二)、民间文化遗产的再生 对于民间文化遗产的再生,不应该只是机械的将民间文化搬来展示,而是应该加入现今的文化,吸引当代人群,使文化和形式有机结合,让人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三)、文化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声、光、电、模拟、仿生等表现手法以及计算机 、多媒体等高科技成果都大量运用于陈列展览中。 但是过于追求高科技往往容易忽视展览本身的文化气息,甚至有点本末倒置。 在此方面,可以借鉴韩国京畿道博物馆的设计经验,在该馆举办的“中国历代陶瓷展”上,展览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的陈列,而且还蕴涵着中国的传统与文化内容。 展厅充满着浓郁的中国味,展室格调以灰色为基本色调,展柜与模型搭配,给人以度身定做的感觉。 因此,在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的设计中,有必要对于特殊器型的文物,还以特殊形状的老柜体形势进行展示。 在此我们为弘扬镇江面文化我们还设定了定期进行跳面得表演展示,使得整个博 物馆更加的生活,更加具有活力做到动静相结合的展示目的 (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