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道里区太平镇太安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时也获得农业收益。 产品优势 寒地生态观光园因其 浓郁的自然风情和清幽的绿色自然环境,一年四季均对游客产生诱惑力。 在年年百花 盛开和水果成熟的季节,游客为了观赏、采摘、垂钓和参与农耕而不断地故地重游,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在旅游淡季,注重转移到农业生产方面,加强冰雪文化游,解决旅游淡旺季忙闲不均的矛盾,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支撑优势 符合哈尔滨市“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符合太平镇整体规划布局,是 太平镇 “五园”建设 中 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政策 扶持 优势 ;项目由哈尔滨太安蔬菜科技专业合作社、恒祥集团共同投资,资金使用保障充足; 技术支撑(农业生产)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承担,观光园区景观规划由园艺分院园林绿化公司(具有 绿化工程施工资质)承担。 12 第三 章 项目区概况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哈尔滨 市 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 是 我国北部 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 交通中心 , 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 旅游城市 ,素有 “ 共和国长子 ” 、 “ 东方莫斯科 ” 、“ 东方小巴黎 ” 以及 “ 冰城夏都 ” 等 美称。 哈尔滨是一座以装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城市 , 每年一度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作为联系中国与俄罗斯、东亚 各国 的大型国际经贸、科技交易会,充分利用 地缘优势 ,起到了中俄多领域合作中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贸易,并辐射整个东北亚地区。 项目建设区 太平 镇,位于哈尔滨道里区 最西部属于远郊区 , 距市区 35公里 , 北纬哈尔滨地理位置 道里区太平镇 地理位置 13 45176。 32′ 47′ ,东经 126176。 08′ 38′。 机场路 25 公里处,地处松花江 北 岸,是哈尔 滨市道里区的 远 郊镇。 东至运粮河与新农乡为邻, 西与双城县农丰镇及永胜乡接壤,南与双城县五家镇、公正乡毗连,北至松花江与肇源、肇东县隔江相望, 占地面积 162 平方公里,辖 9 个村, 26 个自然屯。 地理位置优越。 水文气象 道里区处于寒温带,属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平均气温春季为 4. 6℃, 夏季为 21. 3℃, 秋季为 4. 1℃, 冬季为 17. 2℃。 历史上最低气温为 41. 4℃ (1931 年 1 月 ),最高气温达 41℃ (1907 年 7 月 ), 气温的日较差平均在1020℃ 之间,白天气温高,有利于 园艺 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积累;而夜间气温低,能抑制 园艺 作物的呼吸,因而使营养物质消耗少 ,有利于园艺作物干物质和糖、油成分的积累。 土壤稳定冻结期平均 在 160 天 左右, 由于冬季温度低, 病原生物及害虫难 于越冬, 周期性的融冻作用可促进土壤中腐殖质的大量积累,从而为 园艺 作物生长提供养料。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0600 毫米, 9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 70% ,年日照 2641 小时, 夏季日照时数在 700 小时以上,为全年最高季节 ,年有效积温 2800℃,年太阳辐射量为 4800— 5860 兆焦耳 /平方米; 无霜期为 130140 天 , 完全可以满足 园艺 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太平镇地理位置 14 地形、地貌及土壤 哈尔滨市 道里区 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阶地上 , 地面平坦 , 属松嫩平原 东部 的一部分,呈南高北低的地势 ,海拔240~ 300m。 自然形成了松 花江两岸的泛滥土区,江河堤内的黑土、草甸土区,平原黑土、黑钙土区和漫岗黑土区。 太平镇主要土壤是草甸土区, 土壤 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砂砾层,地表普遍发育着黑土。 土层厚约30cm,有机质含量在垦前高达 10%以上。 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其与富里酸地比值在表层为 - ,最高为 2。 土壤养分丰厚,保水、保肥力强,适宜多种作物地生长,是黑龙江省首要地农业土壤资源。 项目建设区有利于园艺作物的生长,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水资源 哈尔滨 市 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 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 , 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 1630 立方米。 松花江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 流经道里区共有三条江河:松花江在区内段 45 公里, 运粮河 自蔡家沟入区至西下坎汇入松花江,长 23 公里;何家沟自哈长铁路线入区境,流经 群力乡 至顾乡大坝汇入松花江,长 3 公里。 哈尔滨市降水量适中,年降水量 500600mm,但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 6 月 9 月占全年降雨量 70%80%,其中春季历年 15 平均降水量为 ( 1316%) ,夏季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79mm(6375%),秋季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 1518%),冬季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 %)。 由于地处高纬度,蒸发能力较弱,水面年蒸发量 ,陆地蒸发量为450475mm, 地下水开采量为 104m3/a, 占水资源开采总量的 % 项目建设区 水域面积 142136 亩,在运粮河上建有立功水库,蓄水量 620 万立方米;临松花江黑鱼 订建有抽水站,可灌溉农田灾 3000 以上。 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含水层岩性有砂、砂砾石组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中的Ⅲ类标准, 项目建设区水资源丰富,可满足作物正常生长。 自然灾害 哈尔滨市 春季 35 月 , 易发生春旱和 大风 ,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 10℃ 左右 ,易造成低温冷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性冷害) ,影响作物生长 ,使作物减产 1335%;霜冻来得早、去得晚,终霜到初霜的历年平均间隔无霜期是 130140 天,最短是 1974 年无霜期 112天,最长是 1961 年无霜期 140 天; 夏季 68 月 , 炎热湿润多雨 , 间有 暴雨 ,易发生洪涝灾害 ;冬季降雪频繁,易发生雪灾, 20xx 年哈尔滨设施棚室毁坏 8559 栋,道里区毁坏 2312栋,对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16 本项目的实施,通过设施生产、 配套生产技术 及优良品种 应用,可以克服低温冷害、霜冻等自然灾害 对蔬菜的危害及 承受特大暴雪灾害。 通过 加强基地灌溉、渠道合理规划建设,降低洪涝、干旱等灾害。 生态环境质量 道里区处于哈尔滨市的上风口及 东北黑土带 , 空气清新 ,生态环境保护极好,是一片难得的世外桃源;土地肥沃 ,基本没有农药和化肥残留 , 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独特的自 然生态优势,是 极好的 绿色食品开发带 、极好都市休闲的旅游区,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和绿色食品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xx 年哈尔滨市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其中, 第 一 产业 亿元,增长 %; 第 二 产业,增长 %; 第 三产 业 ,增长 %。 非公有制经济 实现增加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886 元,比上年增长 %。 全年完成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 农业 产值 亿元,增长 %; 林业 产值 亿元,增长 %;牧业产值 亿元,增长 %;渔业产值 亿元,增长 %;农林牧渔 服务业 产值 17 亿元,增长 %。 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 万亩,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产量 亿公斤,增长 %,其中 水稻 增长 %; 玉米 增长 %;大豆下降 %。 经济作物 中,油料产量 万吨,下降 %;蔬菜产量 万吨,下降 %。 牧业小区发展到 525 个,畜产养殖专业户 万户。 全市大牲畜存栏 万头,比上年增长 %。 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 万头,增长 %;奶牛存栏 万头,增长 %。 生猪存栏 372 万头,增长 %。 全年肉类总产量 万吨,增长 %;奶类产量 万吨,增长 %;禽蛋产量 万吨,增长 %。 水产品产量 万吨,增长 %。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化肥投入 (折纯 ) 万吨,增长 %;农村用电量 14 亿千瓦时,增长 %。 新增 有效灌溉面积 13350 公顷,节水灌溉面积 6684 公顷。 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含山 产品和水产品面积 )3102 万亩 ,比上年增长 %,全年生产总量 438 万吨,增长 10%。 有效使用 无公害农产品 标识1850 个, 绿色食品 标识 290 个,有机食品标识 146 个。 项目建设区 太平 镇产业以种养业为主 , 主要农作物有 玉米、 蔬 菜 (棚室蔬菜)、两瓜、食用菌 等,是哈市露地春、夏、秋菜生产基地之一 , 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近 1000 亩 ;畜牧业以 奶牛 业 为 主 导产业 , 在全区的畜牧业产量中占据了 18 相当大的比重。 并相继引进 润峰食品公司 、 五洋食品有限公司 、 哈尔滨新兴集团 几家大企业相继 投产, 20xx 年通过 马铃薯脱毒项目成功扶持当地龙头企业 众有限公司 ,为哈尔滨市农产品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近年来, 哈尔滨 市根据市场需求,以发展 机电工业 和出口导向型工业为重点,上项目、扩总量,加速发展,提高效益,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 各地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展新产业、增创新优势,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 自不懈推进 “工业立市”及“ 北跃、南拓、中兴、强县 ”战略以来, 20xx 年工业速度稳步增长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 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 重工业 实现增加值 亿元,增长 %; 规模以上 中央工业 、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和 亿元,分别增长 %和 %,省属工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下降 %。 其中 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化四个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 规模以上工业 高技术产业 实现增加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 哈 尔滨电站集团、飞机制造公司、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工量集团、亚麻集团等是全国同行业中的重点企业, 19 哈尔滨电机有限公司、汽轮机有限公司、锅炉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火电站设备,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 精 密仪器、仪表、电缆、电线、绝缘材料、继电保护装置等产品 ,在数量和技术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奠定在全国的工业重要位置。 20xx 年重点推进老 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80 项,总投资 亿元,已有 176 个项目开工建设。 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完成投资 亿元,入区开工项目 378 个, 213 个项目基本竣工投 产 , 实现高新技术产值 1660 亿元,增长 23%,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潮。 哈尔滨市每年举办的哈洽会 是连接 东北区 经济贸易的纽带,是开拓俄罗斯、 独联体 以及世界各国市场的窗口,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窗口,享誉海内外。 20xx 年签订国内销售合同总额 亿元,比上届增长 %;签订国内经济合作项目 337项,签约总额 亿元,合同利用 省外资金 亿元。 此外,还有 19 个交易团组与 44 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各类涉外合同 亿美元,签约总额较上届哈洽会增长 % , 南联北开 , 辐射国际 , 已 经 把哈尔滨 市 推向重要国际经贸城行列。 项目建设区太平镇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 20xx 年 引进企业 14 家,其中加工类企业 9 家,服务类企业 3 家,科研类企业 2 家。 这些企业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 20 展, 20xx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了 亿元。 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建设,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 的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通向国内外的空中走廊 , 区界有滨 州 、哈长两条铁路通过,区内有 37 条铁路支线。 全区有铺装公路 24 条,总长 公里,其中机场路、哈双公路 两条 县级公路,是横贯全区的主干道 ; 松花江公路大桥,成为道里区及哈尔滨市通往江北 5 个地市和 40 个县的咽喉要道 ; 道里区水 路畅通,上溯可至吉林市,顺流直下可通 俄罗斯 ,区内设码头 7 处,渡口一处,多用于江南、江北及各码头之间的客货运输。 道里区独特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形成了 对外开放搞活的地缘优势。 项目建设区 太平 镇 ,拥有“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以及直通南北的 2 条公路(哈双公路、机场高速路)。 20xx 年投资 7270 万元, 完成通村公路硬化铺装 35 公里,完成 8 个村、24 个自然屯屯巷路 45 万平米建设,形成 以镇政府所在地太平村为中心,连通了九个村 的白色路面,实现 “ 村级 ” 公交车往来。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稳步增长 哈尔滨市 全面提升对内对 外开放水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利用内外资能力明显增强,对外拓展能力不断提 21 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哈尔滨道里区太平镇太安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