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经理人培训讲座-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古代的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地中海的是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是因环境 灾难导致其出现战争且最后的消失的。 人们也许还知道南太平洋上的 复活节岛吧。 它上面耸立着许多被认为是外星人杰作的石像。 已经弄清,复活节岛上的社会就是因过渡开发资源而消失的。 于是,学者们担心人类未来也会因环境灾难而出现文明消失,开始提出各种新的发展观。 6 从 60年代开始,博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福雷斯特提出“动态平衡经济”,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戈得斯密发表《生存的蓝图》,舒马赫提出“小型化经济”, Daly提出“稳态经济论”,塞尼卡和陶希格提出“补偿论”,戴维斯提出“环境奢侈论”、其它还有“国家调节 论”、“社会改造论”和“新发展哲学”等,形成了早期的各种环境哲学和环境经济流派。 它们的主要宗旨是力图改变以往人类视经济增长为好事的片面看法,试图建立人类长期发展,兼顾各代人利益的新发展观。 但这些流派中存在各种极端主张: 如《 增长的极限 》认为人类应停止经济增长,否则世界将出现灾难,但乐观者却持相反观点,如《没有极限的增长》、《资源丰富的地球》、《今后二百年》等认为: 地球上有足够的资源供经济发展所需,只有增长能够提供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经费。 到了 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正确的发展模式不是某一极端选择, 而是使经济增长与自然取得和谐一致。 在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一些国家就 开始使用“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词句。 如“勃兰特报告”及经合发展组织的一些出版物就较早地使用过这一词汇。 但其含义均不同于我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谈及连续若干年的发展而使用的“持续发展( Sustained development)这一概念(目前国内仍有许多人混淆这两种概念)。 1987年,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 WCED,又称布伦特兰委员会)经过三年努力,发表了第一个报告《 我 们共同的未来 》,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该报告一经出版,立即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潮。 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了联合国环发大会, 178个国家派出了高级政府代表团参加。 会上通过了《 21 世纪议程》,高度凝聚了当代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结晶。 之后,美国于 1993年成立了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 PCSD),我国于 1992年 9月批准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了我国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目前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定为 21世纪的二大 7 战略,近年来,开罗会议、巴黎会议又进一步落实可 持续发展的实施问题。 需要指出,我国也属严重环境污染的国家之列,资源耗竭也十分严重,如全国 430个“建制市”中,缺水城市有 185个,其中 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全国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达 6700万公顷。 另外,大气污染、耕地减少、三废排放、森林锐减都相当严重。 1990年冬天,兰州市曾因大气污染使兰州在美国的间谍卫星上突然消失了,中央情报局开始还以为是我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城市伪装”试验呢。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目前最权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 伦敦学派提出的“存量不变”理论 ,即可持续发展要求自然资本存量(资源、环境功 能)保持不变(不减少)。 1.伦敦学派理论 伦敦学派:由伦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经济学家)构成,主要成员有: Pearce, Barbier, Markandya, Turner, Klassen, Opschoor,其中 Pearce,Turner, Barbier 是三大领头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并非自然资本存量愈大愈好,他们定义一个“最优存量”如下: C=发展的价值 B=总价值 KN K*N KE 8 B 曲线指自然资本给人类。379经理人培训讲座-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